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文 《驾驶园》2002,(11):46
驾驶员在身体健康不佳时,不得不服用一定的药物防治疾病.但鉴于驾驶员工作的特殊性,服用药物时要详细了解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如有的药物使人嗜睡、反应迟钝,有的药物会降低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有的药物令人冲动等,对这类药须慎服.这对预防交通事故,保证安全行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交通事故的事后分析中发现,驾驶员因服用一些药物而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吃什么药,对于驾驶员来讲应慎重,因为有些药物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服用这类药物后,驾驶员有可能出现困倦,驾驶动作不协调,以致于发生不应发生的交通事故。奥地利科学家柯互格涅夫调查了9000例交通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如违章操作、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殊不知,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立即驾车也易引发交通事故,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此提醒驾驶员朋友,驾车时一定忌服以下几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据近几年国内外调查研究发现,有些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有关。驾驶员在开车前究竟不能服用哪些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药物? 催眠药:如服用鲁米那、水含氯醛等药物,药物被人体吸收后有头晕目眩、乏力思睡、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副作用。 安定药:如服氯丙臻、安定、安宁等药物,常有眩晕、嗜睡、肌肉无力、视力模糊、眼球震颤、体  相似文献   

5.
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信息板通过向驾驶员发布实时路况信息,诱导驾驶员选择合理路径.影响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驾驶员个体属性、道路属性、可变信息板属性等.使用RP调查获取驾驶员行为数据,探讨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交通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行为影响较大.在驾驶员个体属性中,驾龄和道路熟悉度对驾驶员行为影响最大;道路属性中,驾驶员对拥堵状态最为敏感;VMS信息中,年长的驾驶员偏好实际交通信息,年轻的驾驶员偏好驾驶建议信息.   相似文献   

6.
行车紧急度主观判断与车辆行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部试验场利用动态心电分析仪、Frecord数据采集系统及动态GPS,研究驾驶员特征对紧急状况主观评价和车辆行驶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不同驾驶经验、个性、年龄特征的驾驶员对同一紧急状况做出的紧急度主观评价和制动操纵存在差异,其中驾驶经验的影响最明显。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采用减速度相对较小,变化相对平缓;相对于谨慎型驾驶员而言、鲁莽型驾驶员制动减速度变化剧烈;年龄对驾驶员操纵也有一定影响,通常年轻驾驶员会进行快速制动,这与驾驶员的生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驾驶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理解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点,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KL散度的驾驶员驾驶习性非监督聚类算法。首先,建立了驾驶员驾驶数据实车道路试验采集平台,对84位驾驶员进行了测试;接着,将每名驾驶员的驾驶数据视为一个高斯混合模型(GMM),采取EM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最后,通过蒙特卡洛算法对各GMM之间的KL散度进行估计,从而获得不同驾驶员差异性的定量描述,将驾驶员聚为不同习性类别。对聚类后各类驾驶员的驾驶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非监督聚类算法能有效实现不同驾驶习性驾驶员的聚类。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理解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点,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KL散度的驾驶员驾驶习性非监督聚类算法。首先,建立了驾驶员驾驶数据实车道路试验采集平台,对84位驾驶员进行了测试;接着,将每名驾驶员的驾驶数据视为一个高斯混合模型(GMM),采取EM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最后,通过蒙特卡洛算法对各GMM之间的KL散度进行估计,从而获得不同驾驶员差异性的定量描述,将驾驶员聚为不同习性类别。对聚类后各类驾驶员的驾驶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非监督聚类算法能有效实现不同驾驶习性驾驶员的聚类。  相似文献   

9.
严格驾驶员教育管理,杜绝违章驾车。要经常组织驾驶员学习交通法规,把遵章守纪提高到“维护军队荣誉和军人形象”的高度,重罚违章驾车者。同时,要针对驾驶员的驾龄、经历、技术水平、性格爱好等,建立“驾驶员技术资料卡”,对驾驶员实行层级管理,保证做到对驾驶员的思想、技术、身体情况掌握得清楚,根据不同任务选派不同驾驶员去完成。 严格落实“三检”制度,杜绝带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机动车普及率高,驾驶员人群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的驾驶员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差异性。为改善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状况,美国针对熟练驾驶员开展了形式丰富的驾驶员行为改进计划,并从驾驶证更新频率与视力测试等方面加强了老龄驾驶员管理。本文介绍了八种常用驾驶员行为改进计划项目的形式与要点,汇总了美国不同州老龄驾驶员的管理项目及其安全改善效果,并对我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体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素质驾驶员对突发事件反应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车辆制动距离,而反应时间的长短,又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身体素质、精神状态等。驾驶员素质差,会使反应时间延长。但驾驶员的素质又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车速过高,驾驶员精神紧张,时间稍长即处于疲劳状态,其应变能力就  相似文献   

12.
汽车驾驶员模型是汽车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汽车自动驾驶和车辆巡航等技术的基础研究内容和关键环节之一。按照汽车驾驶员模型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将驾驶员模型分为基于人—车—环境闭环系统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驾驶员模型、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驾驶员行为模型和基于交通安全的驾驶员疲劳模型等类型,综述了上述各类汽车驾驶员模型的研究现状,对各类驾驶员模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展望了汽车驾驶员模型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驾驶员的交通标志视认性,本文从驾驶经验和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是否打电话2个因素进行研究,共招募20位驾驶员,其中10位新手驾驶员和10位有经验的驾驶员,所有驾驶员需要完成打电话和不打电话2种情况下的驾驶任务.利用眼动仪记录驾驶员的眼动数据,主要分析了交通标志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交通标志牌注视点百分比和平均停留次数3个眼动参数.研究表明:不同经验的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打电话和不打电话情况下的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打电话行为,对新手驾驶员交通标志牌的视认性影响显著大于有经验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4.
准确获取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特征不仅能够有效判定驾驶员当前驾驶疲劳程度,而且能够为驾驶意图的判断提供可靠基础数据。为了全天候监控驾驶员面部表情特征,提出利用具有良好兼容性和快速处理图像特点的OpenCV获取人的面部表情特征,该算法利用车载红外探头实时采集驾驶员面部图像信息,对采集回来的图像进行滤波以及二值化处理,依据红外红外光谱和夜间驾驶员红外脸图特征对图像进行分割,从中提取出驾驶员脸部区域,从而实现对驾驶员脸部区域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普通公路驾驶员的车速选择机理,对驾驶员进行了期望车速问卷调查,对驾驶员的个人信息、车辆特征、以及驾驶员对超速10%的认可态度等可能影响期望车速的因素进行了重点调查。根据限速值的不同,分80、60和40 km/h 3个等级进行了调查,并为各等级公路选取了代表路段,由具有类似驾驶经历的驾驶员认真填写。对43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期望车速广泛存在于驾驶员心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使车速尽量维持在期望车速附近。期望车速主要受限速值、驾驶员的驾龄、对超速10%的态度以及车辆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驾驶员的性别和年龄对期望车速的影响不显著。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期望车速的计算方法。对期望车速的特点、交通安全措施以及调查方案中可供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从查阅到的文献可以看到,在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行为及网络交通流演化的研究中,均假定驾驶员第1天对路径的理解行程时间相同,也即初始条件中没有考虑驾驶员的个体差异性。首先,对初始条件和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过程建模,在2条平行路径的简单路网中,运用Agent仿真方法模拟了不同初始条件下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过程。结果表明:路网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与驾驶员对历史信息的依赖程度显著相关,而与第1天驾驶员对路径行程时间理解的相关差异性不显著;路网平衡和用户平衡的差别与两者均显著相关。虽然在不同情况下路网均能够达到近似的用户平衡状态,但是平衡时驾驶员对2条路径的理解行程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人(驾驶员)、车、路是构成安全行车的三大要素,其中驾驶员又是三要素中的主要因素。驾驶员在行车中的情绪、情感变化,必定给安全行车带来影响。因此在抓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从心理方面对驾驶员进行分析引导,使每名驾驶员处于平稳、宁静、豁达、舒畅的心情中,完成每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驾驶员综合能力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驾驶员队伍,是新时期搞好军用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驾驶员队伍中少数事故倾性的驾驶员是产生大量车辆交通事故的根源。因此,在选拔、培训、审验、教育驾驶员时,必须以交通心理学为指导,运用驾驶适性检测设备对驾驶员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淘汰不合格者;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是分析礼让行人合理时间的重要参数,是减少非信号交叉口人车冲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基于非集计价格敏感度分析法(KLP)建立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模型,利用昆明市驾驶员让行意愿调查数据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人格类型、性别和教育程度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影响;驾驶员年龄、职业和收入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驾驶员主观合理等待时间为16.4 s、等待时间阈值为23.2 s,与驾驶员意愿等待时间的50% 分位值和85% 分位值相吻合.同时,不同人格驾驶员的主观合理等待时间差异较小,而相应的等待时间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