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ANSYSWorkbench的动车组水箱吊装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组车上吊装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关系着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在对动车组车内水箱吊装结构模型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创建了其有限元模型,并依据标准EN12663,确定了其载荷工况,完成了对C型槽、滑块、联接螺栓的强度校核,其结果对水箱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解决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地区防雷接地工程问题,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与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类似的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降低接地电阻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和使用低电阻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方法.证明了低电阻接地模块在降低高原冻土接地电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采用多个接地模块并联达到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非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零维模型,模拟了非增压柴油机的稳态特性和调速过程实验表明,仿真精度达到了误差2%以下。从动态过程控制器设计的角度,对动态模型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保持了柴油机动力特性的非线性特征,其调速过程仿真精度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4.
针对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存在非线性扰动、参数时变等问题,以提高动车组的速度跟踪精度和乘客舒适性要求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高速动车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动车组先前运行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数据,使用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实时辨识广义预测控制(GPC)中的预测模型参数并计算预测输出,根据以往过程的平均模型误差修正该预测输出,利用修正后预测输出引出迭代学习控制律,在线实时计算得到新的控制量,实现动车组速度跟踪;采用修正后预测输出设计二次型迭代学习控制律,通过充分学习列车系统的重复性特性来解决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型迭代学习参数整定难、收敛速度慢和鲁棒性差等问题,并给出算法的收敛性证明;以实验室配备的CRH380A型动车组半实物仿真平台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列车的三动力单元模型,使其跟踪设定速度曲线,并与一些传统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第8次迭代过程,基于预测控制的高速动车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得到的动力单元速度与其设定的速度和加速度误差分别在0.3 km·h-1和0.5 m·s-2以内,且变化平稳,其性能优于PID、GPC和P型迭代...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钳口法接地电阻检测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信号互相关的分析,重点对带有噪声的微弱感应电流信号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以AD630锁相器为核心的信号处理模块,利用DDFS芯片ML2035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实现了对接地回路感生电流信号的锁相放大,通过实验标定的方式,确定出接地电阻计算的系数,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接地电阻的测量精度,简化了信号提取电路,同时由于输出信号为直流,降低了信号采样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类型高速动车组车辆车轮踏面磨耗特征,探寻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运行性能的演变,以运行在武广客专上的CRH380A和CRH380B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在线路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基于SIMPACK建立的高速动车组模型和编制的轮轨磨耗程序,对两类动车组车辆在一个镟修周期内的车轮磨耗特性及其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线路上运营的动车组车辆车轮磨耗特征主要表现为踏面凹槽磨耗,且CRH380A型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程度更为严重;在一个镟修周期内,由于车辆设计理念的差异,CRH380A型动车组车轮磨耗特征表现为磨耗范围较窄但磨耗深度较大,凹槽磨耗较为明显,而CRH380B型动车组则表现为磨耗范围较宽但磨耗深度较小,磨耗较为均匀;在运行2.5 × 105 km里程内,新轮状态下的CRH380A型动车组运行稳定性明显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但在运营里程超过1.0 × 105 km后,由于受到车轮磨耗的影响,运行稳定性较CRH380B型动车组恶劣;同时,CRH380A型动车组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分别为0.52 m/s2和2.26,均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的0.58 m/s2和2.38,但CRH380A型动车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均为0.35,均大于CRH380B型动车组的0.14和0.28. 因此,在整个运行周期内,CRH380A型动车组车辆运行平稳性优于CRH380B型动车组,但运行安全性较CRH380B型动车组恶劣.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用检测方式无法较好地实现对动车组弓网高频动态特性进行测试的问题,开发了基于TMS320C5402的检测系统,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文中计算了相关检测算法,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完成了系统的软件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目录摘要:本文提出了通过测量动车组受电弓滑板变化状态并用配套算法计算出相应参数的方法,设计了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动车组运用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车组运用规则,建立了动车组运用计划整数规划模型.为降低求解的复杂性,将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问题转化为交路段生成和基于交路段的交路生成两个问题分步求解.用多起点搜索和交路段互换的方法,使求解结果在有效性和均衡性上得以优化.实际编制实验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短路限流装置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需要大功率高品质直流电源的场所,通常采用多相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供电.但是,该类系统直流侧发生短路时,将产生巨大短路冲击电流,而现有的断路器已无法满足其分断和系统保护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供电区域问设置固态限流装置的限流方案.分析了12相发电机整流系统的直流侧突然短路时的初始电流特性,得到了描述12相发电机整流系统短路初瞬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2相整流发电机电源参数对固态限流装置承受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的影响关系,为限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简化模型和所推导结论的正确性,并表明该限流器设计合理,限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动车组运用问题的内涵及条件.围绕动车组运用模式、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模型、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算法等方面的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纵向比较与评述;同时在动车组运用问题相关方面的阐述中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横向比较与评述.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动车组运用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船舶航行安全事故的频发将业界对船舶破损剩余强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热潮.基于破损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与外部最大载荷的指标,对某集装箱海船在碰撞和搁浅两种破损状况下的剩余强度进行了快速、有效的评估.其中,外部最大载荷依据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JBP)计算;破损剩余强度创造性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求解,与假想应力法对比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在变负载工作模式下的频率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基于阻抗变换的稳频高效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开关变换器可实现阻抗变换,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副边结构中加入开关变换器,通过控制开关变换器中开关管占空比进行负载电阻的等效变换,并优化设计系统谐振补偿参数;通过对系统谐振网络以及阻抗变换电路的分析,推导出了系统关键参数设计的计算公式及阻抗变换电路占空比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在1~10 Ω范围内变化时,通过实时调节开关管占空比,能够始终保证系统效率达到67.0%.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综合贯通地线的利用率,以其接地阻抗及对钢轨电流的分流系数作为接地效果的评价指标,对地线半径、埋设深度、横向连线间隔和土壤电阻率与系统接地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线半径、横向连线间隔和土壤电阻率对接地阻抗和分流系数影响较大,埋设深度的影响较小.与遂渝线无砟轨道的实验结果相比,接地阻抗相差17.3%,分流系数相差11.4%.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Environmentalelectromagnetic fields are ofin-creasing concern.Passive shielding is often em-ployed to reduce magnetic fields. Cylindricalshielding geometry is widely employed in powerin-dustry such as protective pipes,cable ducts andlightning down- conductors. Although shielding ef-fects of such conducting shells on magnetic fieldshave been recognized in recent decades,most ofthe studie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case of“dipole” ( opposite equal currents) sources or bal-anced…  相似文献   

15.
以钢轨电位的降低程度为评价综合接地效果的指标,分析了钢轨电位与综合地线接地阻抗和分流系数的关系,开发了综合接地效果评价系统,研究了影响综合地线接地阻抗和分流系数的主要因素,对比了综合接地效果评价系统的理论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钢轨电位随着综合地线接地阻抗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流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地线的选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归纳与综合、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公寓电气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系统、负荷系统、防雷接地、消防系统和智能化五个方面,旨为大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提供有益资讯.  相似文献   

17.
射频电路中匹配网络的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低频电路的分析方法截然不同.文中从阻抗匹配的角度,介绍了传输线的基本理论,以G SM光纤直放站射频光收发模块中射频输入端到激光器的电路为例,用Smith圆图作为工具进行了匹配网络的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匹配网络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反射干扰,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基础上,通过在贴片上开两条对称的缝隙而得到E型贴片.讨论了E型贴片缝隙的长度、宽度和相对位置对天线的输入阻抗、带宽、谐振频率的影响.通过适当的改变缝隙的参数,可以实现宽频带阻抗匹配,减少外围电路设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整流性负载呈现出阻感特性引起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失谐,为了保持谐振频率,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负载阻抗的动态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得到负载的电流电压相量并计算出负载的感抗,通过动态调整电容阵列静态开关的方法改变其容值,达到补偿负载感抗目的.在阻感负载情况下,分别对浮频调谐控制方法以及动态电容阵列补偿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浮频调谐控制方法,当负载为100和50 Ω时,本动态调谐方法传输的有功功率提高了12.1%和7.3%,且能保持初级谐振电路频率稳定,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