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长江引航中心事故资料统计分析,目前长江每年发生的引航事故概率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江苏段的引航事故概率要高于平均水平。引航事故不仅影响航运业的发展,也给国家形象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从引航员、被引船舶、通航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找出长江江苏段内导致引航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以保障长江江苏段引航安全通畅。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巨大的运能和重要的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为缩短进江海船的运输周期,提高船舶营运效率,助力港航企业发展,自2003年7月起全面开通长江江苏段夜间引航,伴随长江引航分段模式的运行,长江夜间引航安全压力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长江江苏段黄金水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船舶通航密度不断增加,通航环境愈加复杂,船舶引航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本文基于证据理论(D-S)构建安全评价模型,对长江江苏段引航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以减少引航事故,提高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内河航道的迅速发展,进出长江江苏段的船舶日益增多,给船舶引航带来一定的挑战。目前长江江苏段内引航事故总体处于可控水平,但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根据事故统计分析,90%以上的引航事故涉及到引航员,引航员作为引航的主体,对引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糊理论,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引航员作业的可靠性,以期减少人员因素对引航安全的影响,保障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港监引航站是交通部设置在长江干线行使国家航行主权,对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对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的引航管理机构。早在70年代,一些航运企业退离休和闲散驾引人员就自行承接辽、鲁、浙、闽等省沿海进江船舶的引航,那时没有引航管理组织,没有统一费收标准,造成了运输市场和水上航行秩序的混乱。随着改革开放和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直至1981年6月8日经交通部港务监督局批准,正式成立了长江港监南京分局引航站,开始了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引航管理,并于1983年5月8日第一艘巴拿马籍外轮“日本商人”停靠张家港开始,实施了外国籍船舶的引航工作。尽管这一时期,引航管理缺乏经验,内部制度不完备,但港监各级领导引航站的创建意识,每一个引航员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形成了强有力管理的精神支柱。1983年5月至1986年6月,长江对外开放的江苏段四  相似文献   

6.
船舶定线制对提高通航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江峰 《船海工程》2006,35(4):83-84
通过对比2001年~2005年相关航道流量、引航量、事故率及相关港口船舶到港量,说明《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长江江苏段的通航效率,并促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段的水运事业也非常兴旺,两岸码头设施密布,小型内河船众多,稍有不慎,将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或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进江海轮尤其是大型海轮由于其吃水和尺度都较大,在长江航行、作业比较困难,所以保证进江海轮的引航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引航安全是分为几个环节的,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船舶的安全就有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运》2002,(2):27-28
近期,长航局党委调研组一行4人对长江引航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表明,长江引航体制的改革是成功的,同时,长江引航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迅速发展,船舶引航需求激增,导致引航事故频发。目前我国的引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有必要对引航事故进行研究,找出内在的科学规律。本文根据长江江苏段内历年引航事故资料,结合事故的特点,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构建引航事故预测模型,进而对引航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引航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引航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木根 《珠江水运》2008,(11):38-40
通过分析近来在西江中上游渐趋流行的江海直运,针对海船进西江(肇庆、云浮段)的引航安全问题,从建立统一的引航服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三方面入手,促进海船进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长江黄金水道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长江引航员在这样大的形式下也在积极探索怎麽使长江引航更加安全有效,不断的在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引航法案,从而能够让航行更安全,长江更清洁。在引航工作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一、进江海轮及锚泊现状 长江对外开放后,进江海轮的数量增加很快,到1999年,进江国际航线船舶已达4805艘次,国内航线的海轮(包括小海轮)约21000余艘次,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进江海轮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苏段,约占整个进江海轮的96%,所以锚泊问题主要集中在长江江苏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运》2012,(12):3-4
长江引航中心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于1997年成立的一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航管理法规,维护国家主权,规范长江引航管理,集中统一归口管理长江引航工作;对外代表国家对进出长江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对内为进出长江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长江引航中心目前在武汉、芜湖、南京、镇江、江阴、靖江、张家港、南通、常熟、太仓、上海等长江开放港口设有11个引航站和江阴、浏河、宝山、扬中、南通(在建)5个引航交接基地,共有引航员550名(其中高级引航员102名、内贸引航员185名),是全国最大的引航机构之一。12.5米深水航道开通到太仓后,引领吃水11.5米的"河北之王"轮靠泊武港码头引领进江最大的海轮50万吨级"海上世界"号引领水面以上最大宽度达128.7米的超宽巨轮"雨燕"号引领最高达100米的"勘探3号"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进出南京港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南京段船舶引航压力增加、风险增高。船舶引航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港口和航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长江南京段引航风险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本文利用熵权法和模糊理论两种数学方法,构建长江南京段船舶引航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引航风险地定量评价,以期提高航道内船舶引航的安全性,减少船舶引航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船舶引航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水上作业,引航安全备受重视。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分析,自2000年以来,我国辖区水域内船舶引航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给航运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减少航道内船舶引航事故,保障船舶引航安全,本文以长江江苏段航道为例,利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航道内船舶引航风险,以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扬州大洋船厂码头地处长江镇江段和畅洲北岔航道北岸线一侧,进出该厂的航道是一条距和畅洲北水道深槽约2.6海里的自然河槽,该河道内图注水深满5.0m的航槽宽度为80m左右且没有设置航标。近几年来进出大洋船厂的船舶已日驱大型化,船长在145~185m的船舶年交船量达40艘次。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地方经济与引航安全生产的矛盾,长江引航员根据多年引航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大型船狭水道看岸形引航操作方法。本文通过对进出该船厂船舶操纵性能、航道概况、引航注意事项、实例船引航等情况的介绍,已期达到引航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16年,长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沿江港口和航运企业争迎大船,充分享受到长江"黄金水道"溢出的"黄金效益",下游航运在享受深水航道初通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进江船舶的大型化、多样化也给引航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目前长江下游引航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浅析了进一步提高引航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助推长江航运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分析各类人为失误因素对内河引航事故的影响程度。首先,建立了内河引航事故人为失误致因分析HFACS-PA模型,并依据事故底层人为失误致因历史信息构建二进制矩阵及其比例矩阵,通过单一聚类分析确定了事故人为失误致因模式。然后,在分析长江江苏段149起引航事故人为失误致因基础上,通过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构建了引航事故人为失误致因的贝叶斯网络因果关系图。最后,针对重点人为失误致因提出了防控措施,并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减少引航事故发生和人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储雁飞  周志寅 《中国水运》2010,334(5):54-55
有人说,只有在长江镇江段进行过大型海轮引航的引航员才算是“长江引水”,否则只能算是“海港引水”,因为长江镇江段历来是大型海轮进江的咽喉、瓶颈地段,镇江段的尹公洲水域更是被人称作“长江百慕大”。镇江海事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至2004年间,镇江水域共发生一百余起水上事故,造成40余艘船舶沉没,37人遇难。该水域具有航道窄、水情复杂、船舶多的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所造成的航行困难都是其它任何水道所无法比拟的,由此产生的引航安全风险之大也是其它水道所远远不及的。  相似文献   

20.
长江江苏段下游港口密集,小型船舶众多,渔船和挖沙船时常占据可行水域,加上不良的天气影响,及进江海轮自身设备、人员素质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与进江海轮有关的险情与事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长江江苏段进江海轮的安全监管十分重要。分析了进江海轮的船型、特点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进江海轮的航行行为,保障海轮进江安全,有效促进沿江城市港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