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深圳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工程的联络通道为工程依托,针对双线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组成复杂空间结构,选取了结构与围岩连成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受力影响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联络通道的施工,使盾构隧道的变形由对称变形转为不对称变形,并使得交叉部管片产生了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开洞侧管片及联络通道结构自身产生上下截面整体受拉的不利受力形式.整个结构的受拉区为联络通道下半部分及接口周围部分管片,设计与施工应高度重视此部分的结构受力和防水.  相似文献   

2.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FLAC3D,模拟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组成的空间交叉结构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联络通道的施工,使盾构隧道的变形由对称变形转为不对称变形,并使与联络通道相连接的交叉部管片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开洞侧管片及联络通道结构自身产生上下截面整体受拉的不利受力形式。应注意对开洞侧管片及联络通道靠近开洞口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加厚并增加配筋量。  相似文献   

3.
冻结法加固目前已大量使用于富水地层隧道加固,如盾构始发接收、联络通道开挖。本文依托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工程实例,探究宁波地区冻结法施工过程中黏土冻胀和融沉机理,并通过冻结区温度、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来讨论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对隧道的影响,得出宁波地层易出现融沉及跟踪注浆的必要性,并得出了冷冻交圈时间及冷冻交圈形成后隧道影响变小,以及联络通道开挖易造成附近隧道结构上浮等结论,为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曾晖  胡俊  王效宾 《铁道建筑》2012,(10):58-61
联络通道施工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如何选择合理的周边土体加固方式是保证联络通道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联络通道的结构形式和常见的施工方法,详细比较了各种加固方式的利弊。结合苏州地铁一号线各个联络通道所处地层情况,给出了各个联络通道拟采用的加固方式。实践证明采用水平冻结加固方式,可以保证联络通道施工的安全。最后给出了几点体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岛地铁8号线海域段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具有埋深深、水压高、围岩破碎等特点。使用FLAC 3D软件,对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过程中主隧道及联络通道的力学响应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联络通道的施工,主隧道的变形由对称转为不对称,变形和应力明显增大;在主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处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尤其是高水压条件下,必须做好加固和防水措施;联络通道的开挖对始发隧道的影响大于接收隧道,施工前可根据主隧道的地质状况确定始发端;洞口破除处的主隧道内架设支撑可有效减小结构变形;洞门破除和支撑拆除两个工况下,主隧道结构变形和受力变化明显,施工中应加强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地裂缝环境下不同拼装方式盾构地铁隧道结构性状及适应性,以拟建西安地铁8号线为依托工程,考虑采用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场地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地裂缝错动作用下不同拼装方式盾构隧道结构变形与内力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地裂缝错动时通缝拼装盾构隧道沉降变形明显大于错缝拼装盾构隧道;拼装方式对管片衬砌结构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均表现为拱底位置出现管片接头挤压破坏和两侧拱腰位置受剪最为严重,但数值上通缝隧道内力更小一些;通缝隧道的环间相对垂直位错量及影响范围均大于错缝隧道。从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适应性来看,当地裂缝位错量s≤10 cm时,两种拼装方式的盾构隧道均可用于地裂缝场地,而当地裂缝位错量s10 cm时,错缝拼装的盾构隧道更适合地裂缝场地。  相似文献   

7.
在软弱地层施工地铁隧道联络通道会造成隧道结构局部应力集中,严重时可导致管片开裂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主隧道与联络通道结构模型,通过改变联络通道掘进长度与联络通道底部基床系数等因素,探究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隧道建设对主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联络通道施工荷载使隧道发生横向扭剪变形,可导致施工过程中纵向顶推转角发生变化;随着联络通道掘进长度的增加,主隧道与联络通道管片应力不断增大;联络通道靠近主隧道上方管片受力变形大于主隧道上方(应力增加17%、变形可达4倍);随着基床系数减小,隧道结构整体受力变形呈增大趋势(应力增大44%、沉降增大34%)。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新建立交桥跨越地铁盾构隧道,受跨度影响需架设临时支墩。由于下伏盾构隧道埋深较浅,桥墩的设置及其所施加的荷载将导致赋存于土层中的盾构隧道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临时钢便桥支墩集中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内力及位移所产生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施工,规避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所得集中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变形与径向收敛变形、隧道衬砌所受内力均未超过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地铁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盾构隧道修建对临近拱桥桥墩位移和结构内力的影响,并与无加固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论证采用旋喷桩加固地层的效果.研究结论:计算表明在不加固情况下,隧道修建将对桥墩沉降和拱结构内力产生显著影响.采用旋喷桩对地层进行加固后,桥墩沉降能够得到较好控制,其中最大沉降和最大不均匀沉降比无加固情况分别减少了38%和44%.同时隧道修建对拱桥结构内力的影响也得到显著降低,与无加固工况相比,结构内力降低25%~40%.该加固方法能够保证盾构隧道修建时拱桥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普遍采用合并建设的方式。国内软土地区的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目前多采用冻结法+矿山法施工,废水泵房需在联络通道开挖完成后,在其底部往下开挖3~5 m,施工风险很大。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了盾构区间内置式泵房,并详细介绍了泵房的总体布置和相关专业的设计方案。该设计能够满足废水泵房的使用功能,同时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内置式泵房的泵房位置从区间隧道外调整至区间隧道内,大大减小了联络通道的体量,从而减小了区间隧道的施工风险。同时,泵房与联络通道分离,使得联络通道的平面位置选择和区间纵断面的设计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柳州铁路局管内路网结构和部分主干、支线的现状分析,从发展要求出发,结合新线规划建设和部分旧线扩能改造出现的点线能力不匹配,新改造线与旧线、国铁与地铁能力等衔接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既有线线路改移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课题,需要通过高效的施工组织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运营的影响。根据北京地铁13号线清河站既有线线路改移工程,结合现场工程特点,对施工组织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施工流程和方法、施工进度筹划、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重点介绍,为城市轨道交通同类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傅文智 《铁道建筑》2005,(10):74-75
介绍某装煤线改造工程施工中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材料运输、既有线拆除、轨道铺设、更换道岔方面施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的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火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全部穿越多年冻土。文章针对缺氧、地层热融等问题介绍高原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提速线路曲线超高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速线路曲线超高的设置,因受施工地界、工期及投资等多方限制,很难同时满足《维规》对欠超高和过超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此类曲线超高的设置,按《维规》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的规定进行,即在欠超高值能保证旅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过超高值。通过安全性检算和舒适性检算,以及铁科院的调查建议,欠超高值控制在100mm以内,过超高值不大于90mm,就能保证旅客的舒适,又有利于线路的养护。  相似文献   

16.
铁路既有线曲线拨接施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既有线曲线改造施工中 ,线路拨接是封锁点内各项施工工序的控制环节 ,只有采取有效施工对策 ,充分做好施工准备 ,合理组织劳力 ,才能保证正点开通  相似文献   

17.
超短基线方向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特种设备科研基地建立超短基线的需要,介绍超短基线方向测量的方法,包括方向基准的获取、GPS基线与超短基线的联测、超短基线方向精度的控制等.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和实测数据都证明了本超短基线方向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钢轨打磨的方式,可以消除提速线路由于“蛇行运动”引起的晃车。文章探讨提速线路钢轨及道岔区钢轨打磨模式,分析比较了几种打磨模式的作业效果,并对线路捣固和钢轨打磨作业周期提出建议,供提速线路养护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既有地铁线路变形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总结已有典型工程地铁线路变形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轨道结构和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方法。轨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主要取决于轨道的养护维修规则和扣件类型。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要考虑施工影响和既有结构当前承载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标准数值的确定要经过反复计算。从运营安全的角度出发,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要服从于轨道结构变形控制标准的要求。最后,讨论了既有线变形控制标准的分解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车辆的内部、外部、车辆底架设备布置等方面对金普线城际车辆总体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并结合现有车辆设计经验及计算方法对车辆限界、载客量和重量分配等进行校核计算,最后从车辆安全性设计以及远期扩编需求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充分证明金普线城际车辆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