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通过分析机群智能化施工对压路机智能化的要求,开发出了可实现无级变频变幅的激振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能自动检测与控制自身技术状态、运行参数、作业质量,并可与机群智能化施工控制中心及其他相关机械进行无线通讯联系的智能压路机。  相似文献   

2.
余涛  俞立中  王铮  严网林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6):136-139,150
讨论自主式智能系统及其应用,详细论述3种代表性体系结构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分层递阶式结构,包容式体系结构,分布式多智能体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框架,并分析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多Agent智能系统的协作工作框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分层递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模型。实现了以多Agent计算为框架的仿真系统。通过实例仿真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预应力压浆工艺存在漏浆、孔隙及浆体饱满度欠缺,真空压浆技术依赖浆体设计、操作工艺和压浆设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应力孔道大循环智能压浆技术,充分利用传感设备及计算机实现智能化高效率施工操作。介绍了该大循环智能压浆的工艺原理,对其组成系统及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大循环智能压浆技术与目前孔道压浆方法的工艺优势。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该压浆技术的施工方法和要点,明确各施工流程的操作事项和质量控制要点,该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郝悦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4):158-161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保有量也在呈倍速增长,进而引起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问题,其中由驾驶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所有交通事故的75%。而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交通安全问题。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及运动控制三方面。其中运动控制作为智能汽车核心技术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智能汽车的运动控制包括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部分,对汽车横、纵向运动控制中的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包括模型预测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滑膜控制、直接式控制和分层式控制;同时介绍了横纵向耦合实现运动控制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最后,对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后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处在工业4.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主导,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智能汽车的前2个层次"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  相似文献   

7.
两相邻路口信号的分层递阶模糊控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先对两相邻路口建立了几何模型,然后设计了两相邻路口的分层递阶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相邻路口分层递阶的模糊控制方式,最后用仿真软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多智能体理论在车辆底盘集成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车辆底盘各子系统协调控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理论的底盘集成控制技术.针对半主动悬架、电动助力转向、轮胎、故障诊断等智能体的属性和特点,利用分层递阶控制方法结合多智能体理论,建立了集成系统协调求解机制,解决了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和协调控制问题,为车辆底盘系统的集成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等功能模块间缺乏足够信息交流和协作以及现有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桥梁健康监测引入多智能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模型,设计了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构建的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集成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现。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能有效改善监测、诊断与评估、控制与维护管理之间的隔离状况,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施工控制与健康监测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施工控制与健康监测的融合,而且实现了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对于全面提高施工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并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也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了对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增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特质、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构建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分类分层的构建模式,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程车辆智能换挡规律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装载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建立了工程车辆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组成原理图。针对工程车辆的作业特点,以适应性和在线实时性等综合性能最优为控制目标,确定了工程车辆智能换挡规律控制原则。基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对换挡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将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工程车辆智能变速系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张娜  李建斌  荆留杰  李鹏宇  徐受天 《隧道建设》2018,38(10):1734-1740
目前TBM智能化作业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岩体信息实时感知以及掘进参数的智能决策,影响TBM掘进效率,卡机、涌水突泥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一套TBM掘进参数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分析岩体状态参数与TBM掘进参数的相关关系,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岩机信息感知互馈模型; 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决策控制体系,实现掘进参数的预测以及掘进状态评价; 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模式对TBM掘进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使TBM保持安全高效的掘进状态。该系统软件在引松供水工程TBM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对提高TBM掘进效率和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可为TBM隧道的科学化、智能化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目前大多数信息化管理平台兼容性及扩展性不强、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工程管理需求的问题,从高质量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扩展性强的分布式存储3个方面进行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分布式HBase列存储数据库和高性能Spark内存计算引擎,创建行业Hadoop集群生态架构,设计一种多协议、多通道且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系统,为隧道掘进机大数据平台的采集、存储、搭建等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集智能监测、综合分析、协同管理、大数据应用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掘进机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为类似的大数据平台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提升隧道掘进机施工效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飞香 《隧道建设》2019,39(4):545-555
为配合郑万高铁实施的基于全工序机械化配套的隧道安全、快速、高质量修建技术,针对超前支护、钻爆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关键工序开发系列化智能装备,并系统性地总结和提炼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装备的4大支撑技术,即围岩参数识别与处理系统、三维空间定位与量测系统、大数据处理与共享系统、智能控制决策系统,是实现隧道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基础与前提; 同时,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施工协同管理平台,借助隧道大容量通信网络和隧道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实现隧道内装备与装备、装备与环境、装备与围岩的互联互通互动,为隧道智能建造提供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预测方法(多步滚动预测)和基于智能模糊逻辑法则的施工变形控制方法对策;其次,介绍了基坑施工和盾构掘进施工变形智能预测与控制案例。经过应用实践,认为智能方法的优点是: 对于结构变形位移和周边地表沉降/隆起,智能方法所得的预测值(3~5 d)与其相应实测值的精度偏差一般为5%~10%;不只是可以了解到当天已发生的信息,还可预见3~5 d将要发生的变形位移和沉降/隆起等的预测定量值;在施工变形达到超限阈值前,采用智能模糊逻辑控制法则作处理,通过调整相应的施工技术参数,即可使后续变形始终处于允许的限值之内,而无需附加额外的巨大花费,节约造价,节省工期,还可实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在探讨地铁施工变形智能预测与控制的基础上,开发了盾构掘进施工中工程周边地表沉降/隆起变形的多媒体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程序软件,研制了盾构掘进施工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目前,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市沿江通道盾构施工中进行试验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最后,对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前景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隧道施工中混凝土喷射的效率与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并使作业人员远离喷射区域,在机械化操作的基础上,研发喷射机械手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构成、各子系统的原理与作用进行介绍。喷射机械手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全站仪作为测量仪器,采用定位算法计算隧道大地坐标系与湿喷机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待喷面的点云空间坐标,计算待喷面的超欠挖信息; 利用机器人学建立喷射机械手运动学模型,设计正解算法与逆解算法计算喷射机械手的空间位姿,并根据目标空间位姿反算喷射机械手各关节运动值的路径规划系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 智能化喷射控制系统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规划喷射路径,并根据不同区域的超欠挖情况动态控制喷射参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道路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与数字化集成水平的提高,沥青路面智能压实技术也成为研究与应用热点。有效检测沥青路面压实状态,并且能够准确判别与控制压实质量是实现压实“智能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科学提升路面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基础。从沥青路面智能压实质量控制原理上进行分类讨论,主要包括机械振动响应、雷达反射波以及智能颗粒细观响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优缺点,为后续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陆臣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75-178,M0020
介绍八里罕特色小镇设计过程中有关智慧路灯的设计概况,通过介绍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阐述了智慧路灯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智慧路灯的建设模式和方案设计。智慧路灯能大幅降低路灯能耗,避免公共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但还需要对其标准体系、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