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铁路提速对线路、桥梁、隧道等土建工程的刚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桥梁的跨度不宜过大,应以中小跨度桥梁为主。但在跨越大江、大河、长大山谷需要采用大跨度斜拉桥时,其所引起的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因素主要有斜拉索的垂度效应、梁柱(P—Δ)效应、结构大位移效应等。通过CR列式法对斜拉桥结构离散和杆单元、梁单元刚度矩阵以及节点力进行定量计算,并为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比自动轨道衡和超偏载检测装置的基础结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安装使用要求,分析不同基础结构对设备计量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自动轨道衡和超偏载检测装置的广泛有效应用、维修、设计和改造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京地铁3、9号线的南京站站结构设计和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该站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重点对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防水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对钢管柱定位安装方法、逆作施工工序、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复合结构桥梁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要介绍复合结构桥梁的发展背景;复合结构的定义及构成;复合结构桥梁的特征及特有的力学性能,如:钢和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合理利用,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和广泛的应用性,组合梁的结合力,剪力键的疲劳机理,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组合类型,组合构件的强度、韧性和变形,钢与混凝土的互相约束与支持等。复合结构桥梁不仅是将异种材料构件组成一起的结构体系,也意味着结构机能以及强度和变形的一体性。因此,深入理解符合结构的这些特性,有利于开发新的组合结构形式并建立新的设计概念。可以使复合结构桥梁建设更趋于合理、可靠、耐久、经济,便于快速施工,维修工作量少,适合于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王恒松  陈燕 《铁道勘察》2011,37(4):49-51
利用有限元的理论方法,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支护衬砌结构轴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分析,对结构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广州国际投资大厦加层加固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对原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加层部分与原建筑物之间的构造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该文采用的方法可供高层建筑扩建和加固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  相似文献   

7.
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承担了列车荷载及建筑结构相关荷载,结构采用纵、横梁格构体系,与北京南站9.0 m高架层和地下一层形成一体,真正实现了"房桥合一"结构形式,实现了大型铁路客站多元化功能需求,提供了大型铁路客站结构设计新思路。针对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的独特设计和构造,对轨道层桥梁结构设计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速铁路典型和特殊结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黎明 《中国铁路》2010,(12):74-77
结合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比例大、特殊结构多的特点,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典型桥梁结构形式选择,确定桥梁以简支梁为主导梁型,简支箱梁为典型桥梁结构形式;分析典型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桥梁的承载能力、刚度、转角、徐变变形、耐久性、动力特性等技术指标,形成城际铁路、时速250 km、350 km高速铁路典型桥梁的标准化设计,对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控制徐变变形技术指标和标准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中国高速铁路采用的连续梁、钢桁拱桥、斜拉桥等特殊结构桥梁的技术特点;论述特殊结构桥梁的形式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列车车辆检修时架车机同步作业工况,建立架车机托架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架车机受力计算公式,获得架车机托架的力学性能与结构系数的关系。根据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架车机的托架和机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托架应力集中发生在垫块与侧板、托头与侧板接触的位置,机架受到弯矩作用产生的变形随着托架起升逐渐增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获取的计算数据可为架车机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理论和混凝土碳化机理,综合分析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因素,推导出影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主要因素如混凝土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碳化时间因素及混凝土碳化位置因素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定量关系,提出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混凝土应力状态因素,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与多组试验数据和已有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比现有模型更加吻合试验结果,为碳化环境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碳化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平剖面布置、客流组织和钢雨棚方案等方面,简要阐述无锡地铁2号线春阳路高架车站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并从加强高架车站单柱墩抗震性能、减少悬挑长度、保证上部结构形成完整抗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单轨"T"型独柱墩高架车站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单轨交通系统在国内系首次采用,通过对规范的选用、站台雨棚结构、结构计算简图、位移与挠度限值的确定、结构整体动力特性等若干结构问题的探讨,可供制定相关规范规程时借鉴、参考。研究方法:结合国内首次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的重庆轻轨较新线高架车站工程实例,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提出高架车站的分析计算方法、构造要求、位移与挠度限值及旅客舒适度要求等。研究结论:高架车站需同时满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站台雨棚宜采用轻钢结构;“T”型独柱墩高架车站应进行结构整体动力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轨道交通高架桥标准梁设计的回顾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标准梁式的选择在高架线设计中极为重要。介绍了箱梁、工形组合梁、槽形梁三种典型梁式的特点和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探讨了简支和连续两种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设计实践和通车运营后的情况,阐述道路中间修建高架车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重点探讨高架车站设计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高架线路在用地规划控制之初就应考虑布设于道路一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2003年颁布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2003)有关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设计条文,论述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设计的主要特点,并与道路交通桥梁、干线铁路桥梁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刚度、变形限值、计算理论及其对环境振动的影响等设计要素,并对新规范有关条文制定的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车站应与人行过街天桥统筹规划,配套设置。分析了高架车站、过街天桥的3种设置形式,即分离式、贴邻式和一体式;强调了应结合具体情况、应地制宜地选用。提出了高架车站与人行过街天桥的设计要统一考虑、着眼长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与无缝线路结合的特点入手,结合200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对高架结构中桥跨结构竖向刚度、桥墩纵向水平刚度、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等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取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特点,阐述了高架车站的设计原则:①整体效果要满足城市景观规划的要求;②立面造型的设计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站位选择应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便民要求;⑤车站结构设计要合理、经济、美观;⑥站厅、站台公共区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其后,详细介绍了高架车站的设计思路,在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址做到与规划协调;站台模式选择方便施工,节省时间与投资,造型方面做到通透、轻巧、新款,符合景观设计要求;材料与构架符合技术与造型要求。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城市的不断扩大,高架地铁车站在郊区、新城区日渐普遍,其立面造型对城市环境影响也逐渐深入。首先结合案例从地域文化和站域环境外部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城市符号和周边环境面貌可作为形象设计灵感来源;其次从内部功能流线和后期运营角度,按照乘客及工作人员需求进行立体功能划分和模数化应用;最后结合北京8号线南延德茂站的设计实践,以北京地铁线路图为设计灵感来源,根据划分功能整体三段式设计,结合使用人员特征,设计出通透明亮,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高架轨道交通型建筑。  相似文献   

20.
清水混凝土摒弃了各类华丽的建筑装饰材料,以混凝土一次成型、尽量减少后期修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但其建筑风格中所独有的厚重与清雅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针对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的可应用范围、设计和施工的重点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