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复杂性,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如何利用沉降观测资料较为准确地推算后期沉降(包括最终沉降),系统研究了曲线拟合法、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为准确预测高速软土地基的沉降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土作为公路工程的不良地基,其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地基处理方式多样,软土地基的处理常常成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工程质量控制和工期控制的重点.介绍了软土的特征、分类与判定指标,以及软土地基常规设计中沉降计算与稳定验算的方法,对每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对有限元法在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道路修建在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处理方法合理则会使得地基承载力提高,地基沉降量减小,工程成本节约。主要分析了超载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复合地基法及土工合成材料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洞庭湖区某软土路基高速公路在施工期的沉降数据的收集,总结了通道、涵洞过渡处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桥头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一般路基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比较了湖区软土路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沉降规律。通过总结,可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明确路基破坏原因,确保在湖区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因素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路基填筑土高度、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软基的沉降均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观测,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特性,可为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软土地区的路基沉降。软土地区的地基沉降预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沉降预测在改扩建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依托京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通过测量不同时期的软基沉降,旨在得出预测软基沉降的最优曲线拟合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对路基沉降的要求很高,选择正确的地基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总结了近年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以鸡讷公路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根据实测沉降曲线规律,采用双曲线法推算了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并将该结果与采用分层总和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双曲线法预测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冲击碾压技术处治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工后沉降量大,不能满足公路路基强度、稳定性和路面使用性能要求。采用冲击碾压对公路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进行分层压实度检测,同时采用泊松曲线法预测了工后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经冲击碾压处理后,土基能够满足施工压实度要求;冲击碾压技术能够降低约12%~27%的地基沉降量,地基的剩余沉降较小,能够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冲击碾压处治软土地基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存在深厚软土的地基,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可合理地反应出土颗粒骨架的蠕变过程及各时刻的蠕变量。基于加载卸载的应力应变关系,对耦合软土流变项指数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并采用数学规划中的黄金分割法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反演。结合工程实测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对加载卸载沉降预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对超载预压路基长期沉降预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横向非对称路基,由于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路基表面纵向开裂,严重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地基处理方式,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软土加固处理方式有很多,但是必须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来采用相对应的加固方法。在相同的地质情况下,如果采用不同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必须选用合理的加固技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横向非对称路基,由于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路基表面纵向开裂,严重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地基处理方式,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非等时距GM(1,1)灰色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估算软土地基沉降量,采用5种方法对非等时距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并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在与某公路高路堤的实测沉降值进行比较后,推荐采用拉格朗日非等距数据处理方法;最后运用该模型对软土层的固结系数进行反演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5.
BP神经网络在悬浮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悬浮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提出了根据前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工程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可为今后的悬浮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规范中的容许工后沉降存在的一些不完善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运行实际情况提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遵循基本原则及其设计思路,分析讨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沉降计算方法,提出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某一级公路桥头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进行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能较好地过渡公路差异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路堤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分析了几种沉降与位移的观测方法,以便掌握软土地基路堤沉降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8节点等参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由于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指标限值,以保证软土地基上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了软土分布、成因及其工程特性,并通过软土工程实例,分析了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软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湖泊地区;软土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变形量大、沉降稳定时间长,而经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相对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灰色模型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预测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对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极其重要,但目前尚无能够全面反映各种情况的理论公式和数值方法。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不等时距GM(1,1)模型,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取得了较高的准确度。为了满足应用灰色理论建模的条件,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建立等时距GM(1,1)模型的方法,对软土地基的沉降进行预测,通过秦沈客运专线路基断面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双曲线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值更接近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