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路面车辙影响因素,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路面的实际状况,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车辙发展趋势,通过对车辙产生层位对车辙的贡献量、不同典型混合料类型产生车辙的大小、结构层厚度对抗车辙性能影响的探究,得出影响江苏省高速公路车辙关键因素一车辙产生层位、混合料类型、结构层厚度.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日益严重的问题,对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抗车辙级配并掺入抗车辙剂设计了两种抗车辙路面结构,对材料性质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混合料的级配及沥青含量,并进行室内试验以评价其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抗车辙级配及掺加抗车辙剂,均可提高沥青昆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且掺加抗车辙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评价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情况与规模,针对车辙深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推荐采用车辙变形面积和车辙修复工程量作为车辙深度的补充指标。阐述了现场车辙精准化测试评价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沥青路面现场车辙精准化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成果对于沥青路面检测试评价技术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车辙进一步发展形成辙槽。此时,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路面激励与车辆在车辙断面的位置有关。按车辙几何特征将车辆在车辙断面位置的不同,分为车辆在车辙底部行驶、车辆跨越辙槽、车辆在车辙侧壁上行驶三种情况,通过实测得到车身运动功率谱分别分析了各自情况下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车辙因素。  相似文献   

7.
车辙王抗车辙剂在邵怀高速公路沥青中面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车辙王抗车辙剂的特性,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掺量为0.3%车辙王抗车辙剂的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标,表明添加车辙王抗车辙剂能显著改善高温抗车辙性能,同时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通过试验段的摊铺,可以看出施工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车辙出现后,路面对行车的输入激励会因车辆在车辙断面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将车辆在车辙断面上的位置分为3种典型情况:车辆在车辙底面行驶、车辆跨越车辙、车辆在车辙侧壁上行驶,并分别确定了各自情况下的路面输入激励。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永久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车辙进一步发展形成辙槽。此时,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路面激励与车辆在车辙断面的位置有关。按车辙几何特征将车辆在车辙断面位置的不同,分为车辆在车辙底部行驶、车辆跨载辙槽、车辆在车辙侧壁上行驶三种情况,通过实测得到车身运动功率谱分别分析了各自情况下对行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车辙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车辙试验方法与路面实际存在的区别,提出在检验重载车辙时降低加载速度,补充开展沥青面层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在全厚式试件中形成温度梯度的车辙试验改进方法.改进了车辙试验机,提出不同加载速度下车辙试验时长确定方法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利用改进车辙试验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重载低速车辙试验、均匀温度场与温度梯度下全厚式...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两种抗车辙剂的使用效果,对添加了两种抗车辙添加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进行了不同掺量、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试件的60 min变形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掺加0.5%、0.6%两种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70℃动稳定度大于5 000(次/mm)。在平阳高速公路路面中面层掺加0.5%抗车辙剂,车辙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凝土提高了平阳高速公路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2.
依据汉堡试验机的试模,提出更为合理的评价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运用60℃时弹性模量为500MPa的环氧树脂柔性试模代替汉堡试验机的有机玻璃试模,并在标准车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最后和车辙板车辙试验作比较,发现圆柱体试件的车辙试验方法远优于车辙板车辙试验,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进一步提出车辙总变形相对其他指标更能有效地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掺入抗车辙剂来以此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已开始广泛使用起来。但是和传统用SBS改性沥青相比,抗车辙剂的应用还是有限。结合抗车辙剂在G107孝感段的应用,对抗车辙剂进行试验分析,通过和SBS改性沥青进行比对,验证抗车辙剂的路用性能,最后通过其试验路的应用,为抗车辙剂的推广使用提供借鉴经验,对以后类似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交通量的增长以及轴载的加重,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日益严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从外掺抗车辙剂的角度出发,结合抗车辙剂的改性机理,研究了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外掺抗车辙剂能够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且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有一定程度提高,最后总结了外掺抗车辙剂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车辙是目前高速公路经常出现的病害之一,掺加抗车辙剂可以减少车辙的发生.鉴于此,研究了不同抗车辙剂的掺加量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出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抗车辙剂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16.
车辙是影响重载地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病害,对路面车辙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进而根据车辙预估量,调整路面结构,形成基于车辙预估量的路面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为例,针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两种路面结构进行了车辙量预估,预估结果表明,柔性基层车辙量要明显小于半刚性基层,为车辙预估模型的建立与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规范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控制标准, 研究了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考虑车辙断面特征, 建立了车辆跨越车辙时的动荷载计算模型, 并以冲击系数量化了车辆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内部损伤, 探索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不可忽视, 冲击系数随着车辙加深线性增加, 基于冲击效应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1 mm; 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大拉应变位于上面层层底, 与车辙深度正相关,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拉应变与车辙深度负相关, 但应变水平显著低于上面层, 基于面层弯拉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5 mm;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上面层层底, 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缓慢增大; 车辙深度处于5~10 mm, 各面层的剪应力整体变化较小, 当其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 上面层0~1 cm深度处的剪应力增加了14.5%, 增速明显超过中面层和下面层剪应力的减小速度, 基于面层剪切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0 mm; 车辙深度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拉应力的影响不大; 车辙深度超过15 mm后应关注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变化, 防止路基出现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8.
车辙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道路破坏形式之一,现在的各种车辙预估模型及预防措施都没有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事实证明,对车辙病害不要只局限于预防,可尝试从车辙的治理材料工艺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来减小车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高等级公路发展现状和车辙破坏现象,在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理论基础上,通过不同沥青、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对比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粗细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探讨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很大,级配对基质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较大,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等级公路来说,路面最主要的破坏就是车辙。近些年来,相关人员一直研究如何才能减少路面的车辙破坏。车辙的破坏主要有三种:结构型车辙、压密型车辙、磨耗型车辙。〈br〉 对于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发生车辙破坏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对于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主要是压密型车辙,其车辙主要来源于级配碎石的塑性变形和沥青层的压密变形。对于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其车辙变形主要来源于沥青层的压密变形与剪切变形。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半刚性基层强度较高,几乎不发生变形,因此,其车辙变形主要是沥青层的磨耗变形和压密变形。因此,开展级配碎石变形理论的研究,分析其变形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级配碎石层的使用寿命,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