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孕期妇女服用叶酸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曾经怀孕、符合纳入标准、已知生育结局并知情同意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进行入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妇女叶酸服用与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 354名育龄妇女,其活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7.3‰,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64.4%,但其中按照规范服用叶酸的妇女仅占17.2%。围孕期妇女规范服用叶酸可能是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R为0.502(95%CI:0.279~0.902);在控制了家庭背景因素,母亲因素以及孕期接触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发现,叶酸规范服用仍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性因素(调整OR=0.512,P=0.046)。然而,尚未发现不规范服用叶酸对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作用。结论按照规范时间和剂量服用叶酸(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天服用0.4mg,且累计服用时间超过90d),可能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母亲在孕早期常用电器使用情况,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暴露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7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548例对照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电器暴露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早期使用手机(OR=0.20, 95%CI:0.07~0.58)、电磁炉(OR=1.97, 95%CI:1.31~2.96)、微波炉(OR=2.90, 95%CI:1.41~5.97)和穿防辐射服(OR=0.58,95%CI:0.39~0.86)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分层分析发现,相比不穿防辐射服,穿防辐射服的母亲孕早期使用微波炉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母亲使用电磁炉均增加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结论母亲孕早期较多使用电磁炉、微波炉可能增加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抽取2010-2013年期间曾经妊娠的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子女为调查对象,调查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育龄妇女30 010名,新生儿29 55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57/万。对妇女围孕期特殊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围孕期饮酒[OR=2.29,95%CI(1.22,4.29)]和被动吸烟[OR=1.25,95%CI(1.02,1.53)]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在孕前3个月和孕后3个月服用药物[OR=1.64,95%CI(1.04,2.61)],接触农药[OR=2.41,95%CI(1.09,5.35)]、生物危险因素[OR=1.64,95%CI(1.05,2.56)]、物理危险因素[OR=1.15,95%CI(1.13,2.34)]和化学危险因素[OR=2.36,95%CI(1.36,4.11)]显著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进一步就不同类型药物对出生缺陷的影响分析发现,校正社会人口学因素及生活行为因素后,水杨酸类药物和镇咳药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女围孕期有被动吸烟和饮酒、孕前3个月至孕3个月暴露药物、生物和理化危险因素可增加其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第二孩不良出生结局的流行病学现况,探讨第一孩性别对第二孩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数据,对其中第二孩的不良出生结局进行统计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第一孩性别对第二孩出生结局的影响。结果 2010—2013年陕西省第二孩不良出生结局顺位依次为大于胎龄儿(15.88%)、小于胎龄儿(12.27%)、巨大儿(7.16%)、低出生体重儿(4.22%)、早产儿(3.25%)、出生缺陷(2.51%)和过期产儿(2.18%)。巨大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在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生育第一孩性别为男孩增加了第二孩小于胎龄儿(OR=1.251)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第二孩巨大儿(OR=0.808)和大于胎龄儿(OR=0.873)发生的可能性。结论母亲生育第一孩性别为男孩增加了第二孩小于胎龄儿发生的风险,降低了第二孩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安市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的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于2013年7月至12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西安市2010—2013年间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早产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西安市末次妊娠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的发生率为2.81%,2010—2013年各年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51%、3.13%、3.18%、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被调查的西安市5个区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灞桥区3.10%,碑林区2.41%,莲湖区2.14%,新城区3.70%,雁塔区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96%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职业为工人[OR=4.06,95%CI(1.69,9.75)]、既往不良孕产史[OR=10.68,95%CI(6.92,16.48)]、围孕期饮酒[OR=6.31,95%CI(1.21,32.99)]、放射性检查[OR=6.13,95%CI(1.64,22.85)]、职业危险因素暴露[OR=1.96,95%CI(1.08,3.57)]、妊高症[OR=4.80,95%CI(2.17,10.61)]、患病[OR=0.64,95%CI(0.43,0.95)]是早产儿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2010—2013年西安市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职业为工人、既往不良孕产史、围孕期饮酒、放射性检查、职业危险因素暴露、患妊高症可增加新生儿早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的趋势变化和季节规律,探讨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缺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时间序列乘法模型,分解出生缺陷发病人数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描述二者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变动;采用生态学研究思路,分析出生缺陷与空气污染物的秩相关和交叉相关关系。结果 2010-2015年西安市空气污染分析结果显示,NO_2总体趋势在2013年出现上升,随后在高水平波动;SO_2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2012和2013年出现2次高峰;PM_(10)总体趋势在2013和2014年出现2个小高峰,其余时间变化较为平稳;PM_(2.5)总体趋势呈现缓慢下降,但在2015年后出现小幅上升。2010-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分析结果显示,总出生缺陷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长期趋势在2010~2014年呈上升态势,之后迅速下降;唇腭裂和神经管畸形的长期趋势在低水平小范围波动。空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与NO_2正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在孕前3个月与PM_(10)正相关。结论西安市出生缺陷、空气污染存在趋势变化及季节规律,妊娠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暴露于NO_2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期感染与子代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关系。方法在西安市6家三甲医院收集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胎儿/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共计1 618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孕期相关信息;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对孕早期未感染组和孕早期感染组进行1∶1匹配后分析。结果对两组间进行倾向值匹配后,所有混杂因素均在两组间达到平衡。匹配后孕早期感染母亲子代发生循环系统先天畸性是孕早期未感染母亲子代的1.65倍(95%CI:1.21~2.24;P=0.001);匹配后孕早期感染母亲子代发生单一循环系统先天畸性是孕早期未感染母亲子代的1.50倍(95%CI:1.02~2.20;P=0.037);匹配后孕早期感染母亲子代发生复杂循环系统先天畸性是孕早期未感染母亲子代的1.90倍(95%CI:1.18~3.06;P=0.008)。结论母亲孕早期感染增加子代循环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在孕早期应尽量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减少子代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孕期被动吸烟、染烫发、噪音污染、装修污染4种生活因素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70名病例及1 633名对照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围孕期生活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在建立的2个模型中均未发现妇女围孕期染烫发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而围孕期妇女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均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校正完所有的混杂因素后发现,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的OR值分别为1.771(95%CI:1.079~2.909)、2.079(95%CI:1.310~3.298)、2.494(95%CI:1.511~4.116)。结论妇女围孕期被动吸烟、噪音污染、装修污染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避免围孕期被动吸烟、噪音污染及装修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的影响及其交互调节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产前检查次数与文化程度对新生儿发生LBW的相乘交互作用,并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多,全部新生儿与足月儿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全部新生儿(OR=0.81,95%CI:0.65~1.00)、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6,95%CI 0.60~0.97)相比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分组,以及SGA(OR=0.86,95%CI 0.77~0.95)的发生风险降低;较多的产前检查次数均可减少全部新生儿、足月产新生儿LBW及SGA的发生风险。母亲文化程度与产前检查次数对全部新生儿(RERI=0.091,API=0.152,SI=0.815)、足月产新生儿LBW(RERI=0.022,API=0.039,SI=0.951)及SGA(RERI=0.091,API=0.152,SI=0.815)均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但对全部新生儿(OR=0.78,95%CI:0.63~0.97)、足月产新生儿LBW(OR=0.72,95%CI:1.11~1.25)及SGA(OR=0.84,95%CI:0.76~0.94)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且作用相当。结论母亲文化程度低和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均是新生儿LBW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母亲文化程度在产前检查次数对新生儿LBW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即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改善低产检次数对新生儿LBW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GM(1,1)在预测不同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应用问题及数据波动性对预测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10月至2016年9月西安市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构建总出生缺陷及前5种缺陷的月、季度、年共3个层次出生缺陷发生率的GM(1,1)灰色模型,比较不同层次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总出生缺陷年度预测时,平均相对误差为4.6%,均方差比为0.259,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按季度预测时效果勉强合格,平均相对误差为10.2%;按月进行预测时,效果较差,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西安市前5种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多指、先天性脑积水)灰色模型预测结果都随着预测时间单位的变大,拟合精度逐渐提高,年预测模型拟合精度最好。结论灰色模型的预测效果可能与数据波动性有关,对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预测时以年度为单位的结果可能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