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  相似文献   

2.
奥迪A8轿车配备了全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此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和车身的运动状态,并在4个可选模式(自动模式、舒适模式、动态模式和高位模式)中实现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其每个减振器都可进行单独调控,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下均能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在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接2018年第11期)2.丰田自适应可调悬架系统丰田自适应可调悬架系统(AVS系统)属于半主动型悬架,配备在丰田中高档轿车上。驾驶员可以通过选择行驶模式,切换减振器的软与硬两种减振力(阻尼力)。由于减振力控制采用非线性H∞的基本控制策略,系统获得了卓越的响应性能和精确的控制性能,实现了车辆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的兼容。  相似文献   

4.
针对Passat B5轿车前悬架,开发了双筒滑阀式磁流变液减振器,提出了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及其与非簧载质量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估计算法,利用实测悬架参数和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非线性阻尼力特性,建立了带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沥青路面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采用磁流变液半主动悬架后车辆平顺性改善大于10%。  相似文献   

5.
在对磁流变减振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理论研究中对阻尼力实施控制和没有建立精确的整车模型而带来的仿真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的问题,在SIMULINK中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结合其工作原理设计了以车身加速度和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相对速度为输入,控制电流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在ADAMS/CAR中建立了比较准确的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及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了磁流变减振器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与舒适性,同时也为加快磁流变减振器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悬架用于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性能。EMS(Electrorfically-madulated Suspension)——电子调节悬架和空气悬架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的阻尼力来改善行驶舒适性和行驶性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悬架用于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性能。EMS(Electronically-madulatedSuspension)电子调节悬架一和空气悬架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的阻尼力来改善行驶舒适性和行驶性能,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EMS是电子调节悬架的缩写。通过改变减振器量孔来调节油的流量,从而达到改变阻尼力。阻尼力是由EMSECU(电子控制模块)根据选择开关状态和行驶条件来自动控制的。这就确保增加行驶舒适性和提供极好的行驶稳定性。同时还提供了诊断和故障安全功能。空气悬架采用的是电子控制的悬架,悬架是使用了靠压缩空气弹力的空气弹簧,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某车辆被动悬架系统中减振器由于温升过高而漏油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车辆悬架系统机械特性与其热学特性相互耦舍的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闭环正反馈系统的热一机耦合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某车辆在多种工况以及不同悬架参数条件下减振器的温升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面等级的下降、车速的提高、簧上质量的增大以及悬架刚度的减小,减振器的温度升高;车轮刚度对减振器温升特性影响较小;簧下质量对减振器温升特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悬架系统所需要的最佳阻尼比出发,通过相关参数如车辆类型、簧上质量、车身固有频率、平安比、双向阻尼比、杠杆比的输入,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汽车筒式减振器设计,得到使悬架系统达到最佳阻尼匹配的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依据该曲线实现对减振器主要尺寸、节流阀系的设计,最后对设计得到的减振器模型进行阻尼特性仿真校验。由于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在MATLAB软件环境下进行的,可以对输入参数、油路和数学模型等进行及时调整,极大地缩短了减振器的开发设计周期,降低其研发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通过试验获得了其速度特性和力学特性,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带磁流变减振器的二自由度车辆简化模型及其参数表;最后,基于双环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控制系统,其外环产生理想的结构阻尼力,内环调节电流驱动器的电流,以使磁流变减振器实时地产生控制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以磁流变减振器为基础,通过半主动控制技术,悬架系统的振动动态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3.ECU/ 执行器(如图13所示)(1)EMS/ 空气悬架ECUEMS/ 空气悬架ECU 的工作任务是处理来自各传感器和选择开关的信号,并转换输入信号用以驱动执行器和控制阀,如图14所示。(2)悬架控制执行器悬架控制执行器装在每个减振器/气动缸的上端,如图15所示。它通过输出轴转动减振器的旋转阀,来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旋转阀(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是由EMS/空气悬架ECU 的信号来控制的。 (3)带减振器的气动缸/ 减振器 气动缸由带可变阻尼力的减振器组成,减振器中充有 低压氮气,同时气动缸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时,有很大变化 的容积,以提…  相似文献   

12.
悬架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车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一款11 m旅游客车多片簧悬架系统设计,主要介绍多片簧、减振器、横向稳定杆的选用及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主要性能匹配设计确定悬架簧刚度、阻尼器阻尼系数及阻尼力之后,必须对减振器进行技术设计,包括确定悬架弹簧直径和自由高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正常阻尼区和缓冲区,选择节流方式,确定阻尼器结构参数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位移相关减振器开槽段阻尼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关键速度点的阻尼力对减振器阻尼曲线进行简化,对减振器开槽段关键速度点处的阻尼力进行仿真优化,获得了理想的减振器开槽段阻尼特性曲线。将减振器在目标车后悬架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相关减振器对目标车的乘坐舒适性有明显改善,验证了阻尼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最小均方自适应控制汽车主动悬架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确定簧上质量的加速度、车轮与地面间的动载荷以及簧上、簧下质量的动挠度为评价指标。选择LMS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使二次性能指标达最小。针对简化的车辆模型,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确定主动悬架系统LMS自适应控制策略不仅计算简单,而且3项评价指标均得到显著的降低。结果分析表明,LMS自适应控制策略理论上在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功能和结构 雷克萨斯L400型轿车采用性能先进、结构复杂的电控悬架系统,它能够根据行驶条件实时调节悬架系统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和车身高度,使悬架系统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明显改善车辆的驾驶操纵性和乘座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中高档轿车和大型客车装备了电控空气悬架或油气悬架系统,可以使悬架的刚度、阻尼力及车身高度自动适应不同的汽车载质量、不同的道路条件及不同的行驶工况的需要,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操纵性能的前提下,使汽车的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某越野车7自由度模型,分析了该车辆在直线行驶、加速-制动以及转向工况下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制了电磁阀控制阻尼可调减振器,并进行了减振器示功试验、速度特性台架试验,得出被动减振器及可调减振器的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可调减振器的软、硬阻尼力随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基本达到了阻尼的软、硬可调。  相似文献   

19.
汽车悬架减振器对于保证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稳定性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普遍应用的被动式减振器因其力学性能不能调节,存在只能在两种性能之间折衷的先天不足,而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方案基于“大系统多级递阶——子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新型智能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实现了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能的同时兼顾了安全稳定性的目的。同时由于采用电流变液减振器,使系统本身具有实时采集、响应迅速、智能化、减振降噪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半主动悬架的算法、达到整车系统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温度敏感性使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强烈依赖温度变化,带来模型失配和控制效果弱化的问题。基于此进行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电流和速度下的高低温(-40℃~80℃)示功试验研究,揭示磁流变减振器在低温下丧失阻尼特性而表现出刚度特性,在高温下黏滞阻尼退化的特性规律。为了描述磁流变减振器随温度变化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新的磁流变减振器变温参数化双曲滞回模型,该模型引入温度作为自变量,对磁流变减振器黏滞阻尼、刚度及滞回特性进行准确描述。为了面向实际减振器控制,在此双曲滞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性化求逆得到磁流变减振器温度修正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输入预期阻尼力和减振器压缩速度作为自变量,可以直接给出满足减振器力值约束的控制电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温度补偿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能够平均提升12.79%的电流控制精度以及12.53%的控制力跟踪精度;进行温度修正的模型能够在仿真中还原更真实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逆模型能够给出更精确的控制电流,为充分发挥磁流变减振器的能力、实现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精确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