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年来,智能手机作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产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展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人们的贴身伴侣。同时,中职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也显露出诸多弊病,智能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学校、社会要面对的新课题。本文在浅析中职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各种弊端后,在日常汽车维修教学实践中另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智能手机为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22,(20):61-65
<正>在21世纪初智能手机出现之前,PC基本上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工具,当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出现以后,影响生活最大的生态变成智能手机生态,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将会成为下一个最大的生态。伴随汽车整个内部的交互、系统的发展,以及元宇宙等技术的演变,人们逐渐从驾驶任务当中解脱出来,汽车作为移动出行载体,拥有了更多想象和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朱斌 《汽车生活》2010,(6):22-23
韩国SK电讯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公开展示了它的Mobile In Vehicle(MIV)技术,这是一项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智能手机与汽车连接,进而获取车辆信息并进行控制的"移动车生活"服务。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MIV技术,我们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兼做汽车的全能遥控器了。  相似文献   

4.
汽车技术正经历着由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的转变。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之一的光(激光)加工制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介绍了光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叙述了光制造技术的内容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潮品     
《汽车之友》2020,(2):92-95
1 Tesla智能手机前段Tesla发布的电动皮卡一度成为汽车界热议的对象。随后,知名设计师Jonas Daehnert以这款电动皮卡为原型,为特斯拉设计出一款智能手机。Jonas Daehnert在科技圈内非常有名,早期诺基亚的概念机基本都出自他手。这次他为特斯拉设计的智能手机,从整体风格上确实与电动皮卡非常相似,特别是背面的设计简直一模一样,棱角分明。  相似文献   

6.
<正>在纽约召开的C3(Connected Car Conference)互联汽车大会上,别克品牌宣布旗下2016款君威及君越车型将全面搭载苹果CarPlay车载智能系统。苹果CarPlay能够通过别克IntelliLink多维交互系统与智能手机实现互联,通过别克搭载的8"触摸屏,用户可以享受智能手机所提供的包括导航、通讯录、发送免提短信以及新闻或音乐等  相似文献   

7.
正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那便是汽车工业的"升维"攻坚战的开启。如果对比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发展史,是否会发现成长路径中的异同点?由此,笔者梳理智能汽车研究报告的关键内容,以供读者参考。研究报告指出,智能汽车是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突破,也是现代汽车工业走向互联网文明的垓下之战。作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发展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变"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在智能与互联的驱动下,汽车座舱逐渐从驾乘空间转变成一种新的生活空间,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已不仅仅在于动力性、操控性等传统硬件技术,而是更多聚焦于人机交互层面,并希望获得与智能手机相同的使用体验。从手机到汽车,"软件定义"这一趋势将在智能座舱内先行。在汽车软件行业,总部位于德国的Elektrobit(EB)拥有全面的UX/HMI(用户体验/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在3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大汽车商对汽车行驶安全,防盗安全不断研究,至今没有一家汽车商、没有一辆汽车能对门锁出现故障进行主动性测试提示,而中控锁作为轿车的标准配置已很普遍,但当门锁出现故障,车主不能及时发现时,给汽车及车上装备带来不安全因素。 由四川宜宾市光阳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投放市场的“双功能门锁器”,除具备中控锁的功能外,还具有汽车门锁故障提示的功能。该产品通过智能控制器,对汽车四个门锁分别测试,利用汽车原有警示灯表现,如果门锁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上饶汽车保养厂韩文星、施立源来信说:前段时间,我厂从上饶汽车配件公司购进一批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万里牌)、变光开关(长新牌)、电源总开关(环球牌)等汽车电器材料。这些既无厂名又无厂址的汽车电器产品,质量极差,如:变光开关装在汽车上,不到半天就坏了,甚至一天要更换几只,上述产品经技术部门解体检查,纯属粗制滥造。用户花了钱买来的是废品,有苦难言。为此,笔者呼吁生产上述汽车电器产品的厂家,不能光图挣钱骗人,应该替广大用户想一想。  相似文献   

11.
组合开关即把汽车主要电气开关(灯光开关、变光开关、转向开关、喇叭按钮、刮水器开关、洗涤器等)组合在一起,多数情况下是安装在转向管柱上。其主要特点是安装便捷、操纵方便、占用空间相应减小,有利于美化驾驶室,符合人机工程。根据不同车型的要求,还可增加防盗装置(转向机锁)和点火开关及其它开关。该装置已成为汽车上非常重要的电气部件,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极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表的美化和装饰作用要求的提高,漆面的涂装日益成为汽车服务业重要的领域。漆面出现损伤或老化(如涂层开裂、变色、失光、粉化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重新涂装,所用的涂料就是汽车修补漆,俗称为补漆。根据修补漆的功能和涂装工艺的作用可分用底漆、中涂漆、面漆等几大类。汽车修补漆品种繁多,性能各异,正确认识和使用汽车修补漆对于提高汽车涂装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Telematics概念的出现,汽车与CES(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类电子)展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今年的CES展上,人们发现了众多Telematics元素,这其中iphone和DAndroid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汽车将更多地与智能手机、互联网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中国导航技术和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正在挤压着嵌入式导航系统(Embedded Navigation Systems)市场。传统的嵌入式导航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将GPS导航系统设计在方形的汽车车机(Head Unit)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17,(5)
正知名开源支持者布鲁斯·佩伦斯(Bruce Perens)表示,"我了解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但我不喜欢它。我希望汽车产业能沿不同方向发展。"他的担心是,购买新一代汽车的消费者,在改装或修理汽车方面将面临障碍——与购买智能手机相似,只是价格高得多而已,厂商完全控制了技术升级节奏。换句话说,未来的汽车就像是封闭系统。但佩伦斯和律师事务所Baker Mc Kenzie合伙人、数据隐私律师洛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将以智能驾驶舱演绎。智能驾驶舱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如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由代码输入到界面互动、鼠标操作;按键手机到智能手机,是从按键输入到触屏交互。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又以何方式演绎?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电气模块设计越来越复杂,尺寸越来越小,导致其能量密度越来越大,温升也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会因为电化学腐蚀而导致重要功能失效,造成损失。塑料作为影响电化学腐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预防也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面临的主要任务。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我们生活。除了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其它的许多应用场合中也有电子产品的身影。在汽车领域,就能找到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IC)。这些微型计算机不间断地运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一款集通讯、社交平台于一体的移动应用软件,成为现在高校学生智能手机的必装软件,智能手机与微信也正改变着现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智能手机和微信,开发微信的教学潜力,使微信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成为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思考的问题。文章在通过在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微信平台的教学,构建出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以期促进微信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倩 《轿车情报》2010,(6):120-120
光冈汽车为何选择在今年北京车展进入中国市场?河村贤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购买群体。光冈汽车也审视到这一点,将中国市场定位为重要市场。在去年开始着手同北京大成广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光冈汽车带给中国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2014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在2015年3月1日的正式实施,汽车前照灯检验要求发生了一个巨大变化——汽车前照灯近光光束垂直偏移由以前的建议维护项变成了否决项,而这一变化使汽车前照灯检测合格率大大降低,导致车主、检测方及维修方对此变化充满了抱怨。其实,早在《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87)及《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1984)中就有汽车前照灯近光光束垂直偏移的身影了,但直到GB21861—2014的正式实施才引起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