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17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陕西省2005-2017年水痘报告病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2005-2017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01 370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77/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6月和12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及以下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8.63%,2015年14岁及以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08.37/10万;同期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起,主要集中在小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化枝2是陕西优势基因型。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的监测处理措施及民众疫苗接种意识,进而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7-2018年冬季流感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陕西省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每周流感监测数据,分析2017-2018年冬季全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ILI)情况、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冬季高发期病原谱及暴发疫情情况,并与往年流感流行季进行比较。结果 2017-2018年冬季ILI就诊比例平均水平为4.78%(43 709/915 450),较往年同期水平偏高。门诊ILI病例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5.19%,其中乙型Yamagata系占15.39%、甲型H1N1亚型占14.23%、甲型H3N2亚型占4.92%、乙型Victoria系仅占0.52%。2017-2018年冬季流感暴发疫情以小学暴发为主,占45%。2017-2018年流感各年龄组病例阳性率均高于往年水平,6~14岁年龄组发病较高,但与往年发病情况类似。结论陕西省2017-2018年冬季流感流行主要由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亚型交替流行导致。针对流行特点,需要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陕西省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陕西省报告百日咳病例信息,描述性分析百日咳的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21年陕西省累计报告百日咳病例8 270例,发病率在0.21/10万~6.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17/10万。6—9月病例数占44.81%(3 706/8 270)。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8/10万、2.47/10万和1.46/10万(χ2=289.638,P<0.001)。0~1岁、1~5岁、5~10岁和10岁~的百日咳病例数(占比)分别为3 884例(46.96%)、2 869例(34.69%)、1 408例(17.03%)和109(1.32%)。在1岁以下百日咳病例中,≤2月龄、3~5月龄和≥6月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884例(22.76%)、1 608例(41.40%)和1 392例(35.84%)。结论 陕西省百日咳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关中地区高发,高峰期为6—9月,5岁以上病例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20日陕西省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9日至2022年1月20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每日公布的COVID-19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陕西省本土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陕西省本次疫情起始时间2021年12月9日,终止时间2022年1月20日,总体变化趋势呈“倒V形”,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数累计2 080例,以轻症为主,发病率为5.26/10万,其中西安市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98.69%。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1~55岁人群中,男女比为1.19∶1。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中位间隔3 d,最短间隔0 d,最长间隔21 d;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例发现方式是隔离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即与重点人群隔离方式相比,核酸筛查方式将使确诊病例晚发现的发生风险降低8...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3月龄~5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状况,为降低陕西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陕西省5个县的1 500户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户进行调查。运用软件Eipda-ta3.1建立数据库,实行双录入并进行纠错,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5个县3月龄~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2.0%;6~15月龄贫血患病率较高,以后随着月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月龄间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不同地区间的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蒲城最高为32.3%,佳县最低为16.1%;儿童贫血的主要类型为轻度贫血;不同性别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不显著;贫血男女童的体重、身高均显著低于非贫血儿童;不同喂养方式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结论陕西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且以轻度贫血为主;改善喂养方式,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有助于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窒息、溺水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主要特征,并探讨儿童意外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陕西省9个国家级监测区县中的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及对照组儿童资料。运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意外伤害调查表》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看护情况、伤害发生情况。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以及百分数对儿童意外死亡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运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讨儿童意外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5名5岁以下意外死亡儿童中,交通意外有5例(20.0%),溺水有9例(36.0%),意外窒息有11例(44.0%)。从年龄分布看,因意外窒息死亡的儿童年龄较小,有90.9%在1岁以下(10例)。从性别分布看,交通意外死亡者均为男童。在意外伤害发生时,有8名儿童的看护人未在现场,而在现场的17例看护人中,仅有4名在看护儿童。死亡组进行过体检的儿童有16名(64%),少于对照组的25名(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2,P=0.003)。死亡组儿童主要看护人为母亲的有9名,少于对照组的14...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作为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其出行的安全性一直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报告称,全球交通死亡事故受害者中,21%为18岁以下的儿童。在5~14岁的儿童中,交通事故是仅次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死因。而对于15~19岁的少年,交通事故更成了第一大杀手。如果排除疾病,交通伤害是儿童第一大的伤害死亡原因,这一点无论对高收入还是中低收入国家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且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日本1971年统计~1,在5~9岁儿童中,白血病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64%,在0~19岁的年令中,白血病亦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50%,由此可见该病严重地损害儿童和青壮年的健康,影响生产劳动力。该病的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国内外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1957年~1977年住院病例中料资完正的689例白血病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检测CA6,扩增部分阳性标本VP1(viral protein,VP)基因,并测定序列,与CA6其他参考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在250份样本中CA6阳性者共191份,阳性率为76.4%。进化分析显示西安地区2013年C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A6新变种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序列比对发现本地毒株VP1与CA6新变种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7%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94.9%。结论 2013年西安地区HFMD普通病例病原以C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球各地的CA6新变种。  相似文献   

10.
西安公交     
<正>科学调整运力提升服务质量方便市民出行从11月15日起,西安公交进入冬运模式为保障冬季市民乘车,从11月15日起,总公司启动2015年冬运模式。总公司各部门总体部署、有机联动,制定冰、雪、雨、雾及极端天气运行预案,科学调整运力强化车辆管理,不断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为市民冬季出行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务。2015年冬(春)运从11月15日起至2015年3月4日结束,共计111天。第一阶段: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2月6日。本阶段天气逐渐转凉,昼短夜长,市民公交出行量增加且较为集中,车辆满载率较高。为缓解早晚高峰客流压力,总公司计划出车6384辆,重点加强早晚高峰出车管理,出车率达到100%,同时在客流高段面采取区间运营、大站快车等方式,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