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28例单节段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使用传统颈前路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12例患者使用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NDI评分、吞咽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B组低于A组;两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在术后相同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NDI评分相比,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及高度增加率在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B组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术后各时间段B组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C2~C7节段Cobb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单节段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能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并在手术时间、术后颈椎生理结构恢复方面优于传统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endoscopy-un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Endo-ULBD)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其中33例采用Endo-ULBD,35例采用PLI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术后3月改良MacNab评分等指标。结果相较于PLIF组,Endo-ULB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中透视次数Endo-ULBD组多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两组间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Endo-ULB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术后3月随访优良率均优于PLIF组(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早期临床疗效方面Endo-ULBD优于PLIF,而且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麻或者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入院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0例患者)和全麻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发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两者围手术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23/17 vs. 20/18)、年龄[(38.45±13.59 vs. 37.39±13.35)岁]、术前VAS疼痛评分(7.05±1.32 vs. 6.95±1.47)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为(83.57±13.24 vs. 86.28±15.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局麻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05±1.34、1.90±0.98与1.80±1.09,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24±2.01、2.03±1.20与1.59±1.31,较术前也明显降低(P<0.001),但与局麻组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住院时间[(2.93±0.92)d]与住院费用[(29 397.97±1 398.09)元]较全麻组分别降低25.8%与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或全麻下行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均良好,局麻下手术患者的总体费用低于全麻组,住院时间也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参数,术中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指标包括腰痛及下肢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末次随访Macnab满意度评分等手术参数。评估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及腰椎融合情况。所有患者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3±8.3)岁,病程平均(28.9±36.6)月。18例中,有16例为腰椎退变性疾病,2例腰椎椎间隙感染;仅1例为双节段融合,融合节段为L_3-L_4、L_4-L_5,其余17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11例为L_4-L_5,6例为L_5-S_1。平均手术时间(207.8±31.7)min,平均出血量(25.6±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6±2.30)d。术后1周、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满意度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4.4%。17例单节段融合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前凸角虽然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腰椎前凸角虽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融合情况显示融合率为88.2%。所有患者有1例术中出现融合器碎裂,1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融合器后移。结论经皮全内镜辅助下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结合同一切口下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椎各类疾患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下腰椎融合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 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纯OLIF(stand-alone)组58例和OLIF附加PPS固定组60例。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扫描检查。术后即刻及1、3、6、12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再手术率,行X线及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次随访时的Cage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118例患者中,141个椎间盘顺利完成OLIF手术,其中58例、68个椎间盘行OLIF stand-alone手术;60例、73个椎间盘行OLIF附加PPS固定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沉降率单纯OLIF组为22.41%,OLIF附加PPS固定组为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再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LIF stand-alone和OLIF附加PPS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一期附加PPS固定能显著减少OLIF术后早期Cage下沉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重对于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66例(超重组102例,非超重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超重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超重组[(237.70±59.16)min vs.(210.55±54.49)min,P<0.05)),术中出血量亦明显高于非超重组[(346.41±223.63)mL vs.(276.77±155.46)mL,P<0.05)];两组的术中总淋巴结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和非超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会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的出血量,但不会影响手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术治疗腰5-骶1(L_5-S_1)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诊断为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患者,根据前瞻、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TD),B组患者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ID),手术由本中心同一高年资、脊柱内镜技术成熟的外科医师完成。记录手术时间、C臂放射次数、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改良Mac Nab疗效。通过CT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年骨性侧隐窝角度。结果共95例患者(A组:n=48;B组:n=47)符合条件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C臂放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骨性侧隐窝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是治疗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手术方式,且均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4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月腰椎不稳发生率、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优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两组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腰椎不稳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术后3、6、12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24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都有很好的术后腰椎稳定效果,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方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手术在外科治疗结直肠癌中的近期疗效,评估手辅助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对全身应激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辅助治疗组(A组,n=63)与手辅助腹腔镜治疗组(B组,n=37),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全身应激炎症反应水平。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优于A组(P<0.05),排气时间较A组长(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全身应激炎症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CRP)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等优点,但腹腔镜辅助手术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的全身炎症因子IL-6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在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腹腔镜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