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验粗细骨料的碱活性指标,是控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工作。由于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工程上则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提供骨料碱活性检验结果,因此现行检测碱活性的几种方法均具有片面性和不适用之处。本文根据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原理,对混凝土集料碱活性检验方法适用性和检验结果处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检验粗细骨料的碱活性指标,是控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工作。由于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工程上则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提供骨料碱活性检验结果,因此现行检测碱活性的几种方法均具有片面性和不适用之处。本文根据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原理,对混凝土集料碱活性检验方法适用性和检验结果处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常翔 《隧道建设》2006,26(5):21-23,33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产生病害的一种有害反应。论述了碱-骨料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观测、调查、钻探取样及化验分析,详细剖析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机理和过程。最后对碱-骨料反应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建森 《公路》2002,(1):87-91
概念了破集料反应的类型与机理,结合国内外碱集料反应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了碱集集料反应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纯的NaCl、NaOH、KCl、KOH来调整水泥中当量碱含量达到1.0%,采用砂浆棒法快速判定集料的潜在碱活性;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等量取代部分硅酸盐水泥,并评价这两类矿物掺合料对抑制碱-硅酸反应的效用.试验结果表明,用分子量比值作为当量碱计算的权值得到的当量碱,不能真正反映混凝土中总碱量与ASR膨胀率之间的规律;相同掺量条件下,粉煤灰抑制ASR的作用显著优于磨细矿渣粉;为有效避免混凝土发生ASR,并尽量满足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可采取水泥:磨细矿渣粉:粉煤灰=40:40:20的胶凝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6.
郭一枝  万暑  吴超凡 《中外公路》2019,39(5):266-271
该文主要对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首先对比了天然集料与混凝土再生集料性能;其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混合料相应指标进行试验和控制。混合料测试指标有延时成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性、抗冲刷性能,从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得出,同等材料掺量条件下,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各项性能指标优于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最后将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应用于马桥河路改建工程中,实现原材料成本节约40%,同时,该项目对推进建筑固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宁波地区集料进行碱活性分析试验,总结本地区碱活性集料的分布规律,并从本地区集料碱活性的抑制和预防着手,提出相应措施。最后结合宁波地区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出本地区预防碱集料反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轻质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纤维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韧性优、隔热保温等显著优点。该文提出了“钢板-剪力件-钢筋网-钢纤维轻集料混凝土”的新型钢桥面铺装组合方法。研究了钢纤维轻集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钢纤维显著提高了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韧性,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战高峰  高占 《东北公路》1999,22(2):28-32
本文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碱骨料反应的产生机理,碱骨料反应引起混凝土路面损坏的条件和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碱骨料反应损坏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者们更加重视路面用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破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宜巴太阳岭砂岩洞渣用作混凝土集料的可行性,对母岩抗压饱和强度、物理化学成分、碱活性进行分析,采用简化砂、石联产工艺生产出砂岩碎石、机制砂并对其基本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该砂岩洞渣为硬质砂岩,加工的碎石、机制砂可满足混凝土集料技术指标要求.以宜巴高速公路为依托,成功地将砂岩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应用于隧道二衬与桥梁桩基、墩柱.  相似文献   

11.
连德攀  郭广磊  梅迎军  唐浩  李颖 《公路》2022,67(3):306-311
新浇筑混凝土原材料组成及性能特征对新浇筑-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此,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45°Z型斜剪、轴向拉拔夹具,开展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和钻芯拉拔试验测试,研究了新浇筑混凝土粗集料石粉含量、粗集料最大粒径、单掺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复掺钢纤维和聚合物对3 d、28 d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及90 d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粗集料中石粉含量在不超过5%的情况下,有助于改善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适当减小新浇筑混凝土中粗集料最大粒径能有效提高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28 d、90 d界面黏结性能;粗集料最大粒径对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影响依次为:钢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聚合乳液改性混凝土;在新浇筑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有助于改善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且钢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复掺效果优于单掺,新浇筑混凝土-基体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优劣顺序依次为: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聚合乳液改性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脆性,它的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此缺点已成为制约轻集料混凝土在广大工程领域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开发具有高强高韧特征的轻集料混凝土是加快轻集料混凝土应用的必要条件。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研究了对轻集料进行增韧的方法,轻集料的处理主要在于轻集料自身的增强,文章采用聚合物乳液增强轻集料,以达到增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目的,使高强轻集料混凝土脆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再生混凝土集料完全替代天然集料,开展了掺加3.5%和4.0%水泥的两种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碎石组成设计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集料,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密度小、吸水率和压碎值较大,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的最佳含水率偏高;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抗压强度与采用天然集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本相当。再生混凝土集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钢渣被用作全部集料、粗集料和细集料进行了三种类型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检验,并设置采用天然集料的沥青混凝土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用作全部集料和粗集料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且不会产生膨胀问题,全部集料采用钢渣的混凝土性能更佳;钢渣用作细集料降低部分路用性能且提高成本。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粗集料棱角性表征方法及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TM D3398-97试验方法的改进表征法计算了粗集料颗粒指数Iap,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粗集料半径法棱角性指数IArm和梯度法棱角性指数IAgm的计算公式;通过对2类沥青混凝土的常规与动三轴试验,分析了粗集料棱角性表征指标对沥青混凝土性能和抗剪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沥青混凝土性能、抗剪参数与粗集料颗粒指数Iap的相关关系,结合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要求,提出了沥青路面粗集料棱角性技术标准。分析结果表明:Iap与棱角性指数IA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回归系数可用于由粗集料颗粒指数Iap换算成IArm和IAgm;所提出的粗集料棱角性技术标准可作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修订建议,有利于提高石料企业加工粗集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结合道路混凝土应具备的主要性能,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橡胶集料的不同掺量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路面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关系,探索橡胶集料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为橡胶集料混凝土路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国内外轻集料混凝土施工轻集料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模拟了各种轻集料施工预处理方法,研究了轻集料施工预处理方法对高强轻集料预湿程度及所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目前国内常用的浸水预湿法,采用真空预湿法、加压预湿法可更为有效地提高高强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及所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施工有利,但应控制轻集料在新拌混凝土中的上浮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图像处理分析技术观察SMA沥青混凝土及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其粗集料移动轨迹的变化,定量描述SMA沥青混凝土粗集料构架形成机制、抗车辙能力成因、粗集料材料形状组合因子偏差等因素,建立粗集料移动轨迹与车辙量的行为模式,研究SMA沥青混凝土材料荷载行为,以使其应用于公路及机场路面能完全发挥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MA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碾压过程中粗集料趋向水平方向移动,且移动量小,粗集料构架处于最稳定阶段,故SMA沥青混凝土车辙量较小,抗车辙能力较好;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粗集料趋向垂直方向移动,粗集料移动量大,容易造成粗集料构架不稳定,故沥青混凝土车辙量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武广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有关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和步骤。通过掺用优质的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降低了混凝土绝热温升,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采取了限制原材料碱含量和混凝土总碱量等碱骨料反应预防措施,从而实现了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相似文献   

20.
梁盼  黄啟波 《公路》2023,(1):1-9
为了探究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高温形变的损伤机理,采用不同再生集料用量制备沥青混凝土,通过单轴贯入试验测试再生集料对沥青混凝土抗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X-ray CT获取高温形变破坏前后其内部细观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附着水泥砂浆具有多孔隙结构特征,沥青混凝土中水泥砂浆与沥青砂浆界面呈高孔隙率的弱联结状态;粗集料的级配加权球形度为0.812~0.825、加权棱角性指数为1.023~1.125时,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剪切强度最佳;再生集料用量增大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细观结构损伤加剧,水泥砂浆内部、水泥砂浆与沥青砂浆界面的破坏是沥青混凝土高温形变损伤主要诱因;再生集料替代沥青混凝土中天然骨料的用量应控制不超过50%。研究论证了再生集料形貌和内部界面损伤对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再生集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