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结肠癌是胃肠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食道癌及胃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机会较食道癌和胃癌多,本病术前诊断,目前仍以X线检查为主要手段,且简便易行,适于该病高发病年龄的普查,应不断总结X线诊断方面经验教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水平。本文总结我院1959—1981年来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101例结肠癌,对中晚期(进行性)结肠癌X线分型提出补充分型—梗阻型,并探讨其误诊,漏诊和早期诊断困难原因,以及改进检查方法的点滴体会。一、资料介绍: (一) 资料选择:选用我院1959年—1981年4月,经X线检查拍片(包括钡剂灌肠,钡餐检杳,腹部立卧位平片)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正的直肠盆部以上部位的结肠癌共101例。(二)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性58例(57.4%),女性43例(42.5%)。最小年龄17岁,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居首位,对妇女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且在早期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也不容易发现。用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子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表皮层上皮的微细变化,所以能发现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和异型血管,找到癌疑部位,即在该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如能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造影者RPE病变处与之相对应部位的CC均有病变 ,且范围较大 ;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 ,症状存在时CC病变依然存在 ,但RPE的病变部位已恢复正常。待症状消失时CC病变及RPE病变全部消失 ,ICGA、FFA均正常。结论 CC功能的变化与CSC转归相一致 ,RPE的病变在CSC的某一阶段出现 ,证明CSC的始发病变由CC功能紊乱所致 ,RPE病变是继发于CC病变。  相似文献   

4.
该文报告了13例椎管内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9例位于园锥部,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马尾部。其中1973—1982年有11例,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15.5%。12例经脊髓造影检查,13例均行手术治疗。园锥部之囊肿均在髓内,且常合并脊髓末端的变异和畸形。作者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特点将该病分为四种临床类型,对它的诊断、治疗、术后遗留症状和复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25例内听道桥小脑角池造影检查资料,确诊为听神经瘤者6例,4例为道内小型肿瘤,2例属中型。8例同时作空气造影CT与之对比。初步体会:此法安全、客观、分辨率很高、诊断可靠,显示道内肿瘤和微细结构较空气造影CT法更为清晰,是早期听神经瘤诊断中十分准确和极为实用的一种检查法,并能为其他内听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细针穿刺(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间的差异,并探求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病例中组织病理诊断的HT和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病例119例,其中25例(27份)术前曾行FNAB检查,对比分析FNAB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①86例(72.3%)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33例(27.7%)诊断为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病中良性病变22例(66.7%),恶性病变11例(33.3%)。②行术前FNAB检查的25例(27份)中,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单纯HT17例,而FNAB诊断为11例,FNAB符合率64.7%;组织病理诊断HT合并其他甲状腺病8例(10份)中,FNAB可发现85.7%合并恶性病变。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足量的细胞学标本以及对HT的细胞病理学表现的深刻认识是提高FNAB诊断HT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对106例阑尾炎患者术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测定,以期找到一种有助于急性阑尾炎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减少临床误诊.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均为我院手术病例,其中急性阑尾炎82例,病程4~38h.慢性阑尾炎24例,病程12个月以上。男性77例,女性29例;年龄15~68岁.以20N健康人为对照.82例急性阑尾炎以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作出诊断.24例慢性阑尾炎以病史及XM结肠造影诊断.于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3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4例慢性阑尾炎CRP为(9.3±2.4)mg/L.82例急性阑尾炎10例误诊其CRP为(10.3±2.8…  相似文献   

8.
Von Hippel Lindau disease(VHL病)为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引起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的血管瘤为主要表现。本文报告一家族两代4人患VHL病之病案,所有之病例均经萤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及开颅手术探查、病理检查确诊为VHL病。笔者结合临床病案,复习文献,对VHL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1957年~1986年128例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进行临床分析。除2例结核菌培养(+),2例生殖器造影诊断外,余124例均经组织学诊断。其中32例经诊断刮宫,5例经宫颈活检,87例剖腹探查。症状以腹痛、腹块、月经异常、不孕为主,伴有不同程度之发烧和消化遗症状,妇科检查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活动受限及盆腔粘连性肿块。50%患者血沉增高,术前误诊率高达78%。并对本病之诊断、治疗、手术范围、合并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TERT和 p2 1(WAF1/CIP1) (以下简称p2 1)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45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及 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TERT和 p2 1的表达。结果 hTERT、p2 1阳性反应不仅见于结肠癌 (阳性率分别为 88.9%、46.7% ) ,而且也见于结肠腺瘤 (阳性率分别为 50 .0 %、10 .0 % ) ;结肠癌中hTERT阳性率在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增高 (P <0 .0 5) ,而p2 1阳性率在低分化癌及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降低 (P <0 .0 5) ;结肠癌中hTERT表达与p2 1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hTERT表达和p2 1缺乏均与结肠癌发生有关 ,其表达变化可用于评估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定预后 ,且hTERT较 p2 1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癌X线诊断     
胃癌102例 X 线分析胃癌在欧美很多见,居癌瘤死亡原因中之首位。在胃脏各种疾病中亦较其他疾病多见,Dwyer 氏在3000例胃肠检查病人中450或15%有器质性病变,其中295例十二指肠溃疡,92例胃癌57例胃溃疡,2例胃梅毒,3例良性胃肿瘤,1例胃发球。胃反十二指肠三个常见疾病形成下述比例:卽胃溃疡1,胃癌2,十二指肠溃疡5。而本国文献中有关胃癌之报导较少,尤其胃癌之 X 线研究更少见。但我们数年来在实际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常见病。早期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妇科防癌普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作用。宫颈涂片是普查中的重要措施,阴道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自1992年2月至1994年8月行阴道镜检查465例,并做宫颈涂片行嗜银染色及宫颈活检。以探讨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我院22年来收治的儿童时期少见而极易误诊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12例误诊病例作了分析,全部年龄均在14岁以下,其中男女各7例,最小年龄为6岁,同胞同时患病者有两个家族。其症状和早期表现是多样的,包括各种椎体外系远动障碍、精神症状、“肝炎”、“肝硬变”、“肾炎”、“癫痫”以及舞蹈病等。本文着重介绍了四例误诊之典型病例,并对误诊情况及诊断方面的注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和经病理的普通 X 线诊断,并报导两例误诊病案,共中一例误诊为腹后腔肿瘤,另一例曾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骨髓瘤等。52例全曾经诊断其他疾病而剖腹者1.6例,占32.5%。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在诊断上可能走一段弯曲的道路,因此应该提高警惕、胸腹部普通 X 线检查,胃肠道餐检查,胆囊造影,肾盂造影,气腹等能给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证据。原发性肝癌在普通 X 线检查所呈现的征象如下:1、膈升高,局部凸起,动度减弱或消失,相邻肺通气不良,盘状肺不张,胸膜炎等等;2、肝肿大,肝脾同时肿大或小肝大脾;3、腹水或无腹水或肿块附近的脂防影如腹膜线,肾轮廓、腰肌影等保存者,4、食道静脉曲张,甚至胃底静脉曲张;5、胃向左向后向下移位,十二指肠向左移位,结肠肝曲及横结肠向下移位;6、胆囊可以显影或不显影,胆囊显影者可除外由于阻塞性黄疸所引起的肝肿大;7”肾盂造影可以除外肾肿瘤,主要的儿童的 WLcm 氏瘤;3、肺或骨的转移。上述 X 线征象对原发性肝癌起着提示作用或在鉴别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能善于利用各种简单易行的 X 线检查,可以缩短确诊日期并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果根据胸腹部普通透视,见到肝脏肿大且肺内有转移瘤者,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74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8例(占65%),恶性肿瘤22例(占30%),良性肿瘤4例(占5%).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6%和94%.15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肿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肿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6例中共50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均作CT扫描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和病理证实。结果 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因出血时间不同CT密度不同,可为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以至新鲜出血度。囊内可有软组织隔,囊壁可厚而均匀或厚而不规则,但无附壁结节。结论 CT和B超对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检出同样敏感,但对囊壁和囊腔的表现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的显示CT优于B超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对人体生命威胁很大。目前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仍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超声波诊断肝癌已应用于临床10余年,由于方法简便,易行,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为积极防治肿瘤,寻术肝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我们对经超声波探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67例肝癌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卵巢肿瘤临床检查方法甚多,由于B超检查无损伤、操作简便,快速可靠,已成为目前妇科卵巢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就我院1982~1986年间卵巢肿瘤经B超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报告如下。本文95例卵巢肿瘤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1岁。全部病例检查时常规采用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8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照相结果。初步认为静态脑照相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阳性率为83.9—89.7%。幕上病变为87.7%,幕下为64.3%。与其它检查方法比较,脑照相(扫描)是一安全、简便、阳性率较高的颅内病变诊断技术。初步分析了假阴性的漏诊原因及幕下病变阳性牢低的可能因素。对影响脑照相阳性率的病变本身因素及有关方法学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AKT2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结肠、30例腺瘤和64例结肠癌组织中AKT2和PTEN的表达.结果 从正常组织、腺瘤组织到结肠癌组织,PTEN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AKT2呈递增趋势;PTEN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55, P<0.05),而AKT2在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74, P<0.05);随结肠癌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的转移、Dukes分期的增加,AKT2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PTEN与AKT2的表达呈负相关(r=-0.143,n=64,P<0.05).结论 由于PTEN表达下调或缺失而导致AKT2的异常高表达,AKT2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