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大铁路轮渡栈桥是国内首座双孔联动的铁路栈桥,在陆地、栈桥、渡船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位均设有各种各样的连接支承,针对烟大铁路轮渡栈桥工程,阐述铁路栈桥各类连接支座体系的布置和功能概况,重点介绍栈桥支座的结构型式设计和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粤海铁路在列车上、下渡轮的调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粤海铁路轮渡调车控制模式初步方案,通过装车试验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轮渡调车的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3.
根据栈桥上轨道连接道岔的种类,结合烟大轮渡工程情况,重点研究栈桥上轨道分别以普通道岔、转动短轨、滑动道岔连接时的平面布置方案,分析各方案优缺点,根据轮渡作业特点推荐滑动道岔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文日 《铁道货运》2012,30(6):1-6,10
针对烟大铁路轮渡上下船调车作业的环境、设备和相关技术要求的特殊性,根据上下船调车作业的基本流程和限制因素,分析影响作业安全的环境因素、设备因素和人员因素,提出加强涌浪大和低潮位情况下的作业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自觉落实作业标准化;科学编制调车作业计划;加强作业互控、联控,强化结合部的管理;加强设备检查养护,确保设备质量完好;加强应急处理的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相应的规章体系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烟大铁路轮渡渡船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的火车滚装渡船。试运营初期采用服务航速和经济航速运行,对渡船的燃油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柴油机推进系统与电力推进系统对比,电力推进系统燃油和润滑油消耗低,设备配置少,维修费用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量少,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经济性、环保性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2009,(5):23-23
4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烟大铁路轮渡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烟大铁路轮渡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程,符合国家批复要求,设计方案合理。铁路站前站后工程配套完备,能够满足运营需要;港口工程、海上安监系统工程满足交通运输部规定要求,通过了工程竣工验收;渡船设计先进,取得了船检证书,环保、消防,已通过系统验收。土地使用证和海域使用证已办理完毕。烟大铁路轮渡经过两年多运营,工程质量优良,设备运转良好,管理规范有序,具备正式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铁路现场车流组织的实际特点,构建基于最远站法则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车流组织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车流组织方案的唯一性、技术站的改编能力、调车线的数量等为约束条件,确定列车编组去向的开行方案.下层规划模型以车流改编距离最远为目标函数,以站点出入流量平衡为约束条件,按照最远站法则确定车流改编接续方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符合最远站法则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案.通过案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丰台西站由于存在编组计划执行、车流交叉干扰、列车集中到发、调车机车运用和交换车流组织等问题,严重制约运输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丰台西站运输组织现状,提出调整编组计划,利用联络线减少站内交叉干扰,协调施工前后的作业组织,落实好错峰方案,压缩调车机车非生产时间和加强交换车组织等对策措施,以优化丰台西站运输组织,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
奥海铁路大通道是我国首条过海铁路,它从湛江到海安,跨越琼州海峡到达海口,然后经海南岛西部直达三亚,全长约530km。跨越琼州海峡采用轮渡。在海峡两岸各建一个港口、一座栈桥、一个待渡场和到达场(见图1)。列车轮渡的全过程是从上渡船到下渡船,经过车站-栈桥-渡船,过海后再经渡船-栈桥-车站。整个的调车作业全过程中测试、监督、控制和指挥均由信号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这是奥海铁路自动核心,是机电控制的统一体,是保证轮渡安全的关键设备。下面以海安南(北港)为例对该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铁路轮渡是沿河(海)岸线或跨海的长距离"水(海)铁路"运输,在海岸线长、沿海水域辽阔的国家,利用"海上铁路"轮渡开展跨海、跨国的国际联运。烟大铁路轮渡项目集铁路、港口、海上安监、渡船四项工程于一体,是具有多专业技术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内外广泛调查研究,其操作性能为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烟大铁路轮渡完善了路网结构,开辟了东北地区到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径路,形成一条新的铁路入关通道。  相似文献   

11.
烟大轮渡铁路栈桥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铁路轮渡建港海域年最大潮差均接近3.0 m,受桥体最大单跨结构长度所限,栈桥必须由多跨桥体构成。根据渡船艉部极限高程确定桥长的多跨栈桥结构,在取送车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几何直线形态,可以避免目前多跨栈桥因受栈桥结构限制,中断作业进行中间调桥的情况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铁路轮渡取送车作业效率,而实现上述设想的技术关键在于必须使栈桥结构、连接和支座等均具有动态调节适应性。在分析粤海铁路轮渡栈桥结构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烟大轮渡铁路栈桥结构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提速干线京沪线天津车务段管内部分车站为例,从货源结构、装车设备能力、调车设备、空车来源等方面论证得出京沪线具备开行直达列车的条件,并通过提前梳理货流、以货流定车流、组织同一编组轴向直达、以区段站为中心站组织阶梯直达、组织同一调车机作业范围内的阶梯直达、德州站补轴组织技术直达、回空集装箱架组织东北轴向直达列车等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京沪线货源特点的货运直达列车组织方法,减少了中间站穿越正线作业次数,减轻了沿途技术站的改编作业负荷,加速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  相似文献   

13.
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的重点和难点。车流的不断增大对中间站调车作业的影响亦越来越大,加强中间站调车工作组织和安全控制是保证铁路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中间站调车作业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我国早年的铁路轮渡有关技术已不适应现状铁路发展及运输的需要,国外铁路轮渡由于其机车、车辆、道岔及有关技术条件与我国相差较大,也不能照搬到烟大铁路轮渡设计及施工中。所以,系统的研究适合烟大铁路轮渡工程特点的有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对指导铁路轮渡技术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及为建设施工和实际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对适合我国机车、车辆及作业特点的铁路轮渡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考察,计算机图解检查和理论分析、计算、模拟试验,通过科学研究,得出正确结论。 研究结论:研究解决了烟大轮渡工程站型、作业方式、能力计算方法、栈桥最大坡度、栈桥轨道等问题。汲取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在渡轮动力推进系统、人行栈桥设计、栈桥轨道结构等方面创造了我国铁路轮渡“四个第一”。烟大铁路轮渡的研究设计成果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查,大部分应用于本工程建设中,部分成果纳入了《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及《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技术手册》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良白铁路支线作业量小、运输能力浪费、冗员情况突出等问题,从人员及设备、运输组织方式、调车列开行方案及作业办法等方面提出挖潜提效方案,分析实施后取得的较好效果,即用工人数大幅减少、机构设置得到精简、作业组织得到优化、减少中间站管理环节等。  相似文献   

16.
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工程是东北至长江三角洲跨海通道的重要一环。而栈桥是陆路与轮渡衔接的枢纽。烟大轮渡工程栈桥上铺设有滑动道岔,可实现“一对五”的道岔转换。机车可以不回到待渡场,通过信号系统自动在栈桥上实现转向,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目前国内跨海轮渡只有粤海轮渡开通,但粤海轮渡栈桥的构造简单,与烟大轮渡工程栈桥的构造完全不同,其信号控制系统不适用于烟大轮渡栈桥。为此,对烟大跨海轮渡信号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迟宝璋 《中国铁路》2006,(12):20-24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是一个集铁路、港口、渡船、栈桥、海上安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强化管理,全面实现了质量、工期、投资、安全、环保“五控制”的目标。项目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在客货滚装渡船上第一次采用了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铁路栈桥采用了技术成熟的“一对五”滑动道岔技术,主要技术装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选用适用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因海况复杂可能对工期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质量;制定了确保渡船安全运行的14条措施;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为旅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唐山北站拆线后唐山枢纽存在问题,从列车开行、枢纽线路、机车效率、车流积压、列车到达、施工天窗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从上行车流和下行车流2个方面调控车流;从保障机车班次、调整运行交路、变更牵引定数3个方面规范机车调配;从调整施工方案、调整列检布局、调整装载车型3个方面提高作业效率以增强唐山枢纽调整运输方案后的运输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烟大铁路轮渡工程,阐述铁路轮渡栈桥钢梁安装的施工方案选择与施工技术,包括提升架立柱预埋件劲性骨架定位控制技术、固定安装技术、桥墩台上钢梁临时支撑技术,吊装用扁担及索具技术、钢梁三向精确定位技术及钢梁连接安装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车流不均衡条件下的编组站运输组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鹤 《中国铁路》2006,(12):66-69
每逢春运、暑运、黄金周期间,铁路为满足旅客的出行而开行大量的临客。在现有客货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下,临客的开行占用了既有路网的运力资源,引起了列车运行结构的变化以及机车交路的调整,导致客货列车对数、货物列车到发、机车交路、车流不均衡,从而引起编组站车流接续困难、货车运用效率低、解编作业能力整体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在车流不均衡条件下,加强编组站的运输组织,既要在编组站内部优化运输组织,强化生产管理,又要与相邻车站加强运输调整,减少车流不均衡程度,加快货车周转,完善机车交路,尽量减少临客开行给编组站作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