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关联理论看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集中于对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技巧的探讨,而对作为翻译活动中最具主观能动性、最积极活跃因素的译者却缺少关注。本文主要从关联翻译观的视角,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探求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标准。而最佳关联性又取决于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由于译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必须通过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再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传递给译文读者.努力使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这就为译者提供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空间。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始终。翻译的成败有赖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阐释学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揭示的理论。本文借鉴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评《理智与情感》的两个中译本。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同一著作拥有风格迥异的译本,每个译本都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批评能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做出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关于读者认识和接受译者主体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译者的地位与主观能动性,但有时却片面地夸大了译者操控原文的权利.本文首先梳理了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并探讨一般读者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应考虑读者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它是受各种受动因素制约的,并且从始至终译者的权利都是有底线和极限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从作者-译者-读者的三元关系出发,历史地考察译者主体的特定二重性,动态性和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章程翻译文本具有以下特征:文本的无我性和逻辑性,思想的指导性和敏感性,目的的交际性和外宣性,内容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依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英译本案例,思考并探讨了高校章程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身份及角色,以期为中国文化更全面地"走出去"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从"译者中心"理念出发,分别从翻译伦理层面的译者责任,翻译操作层面的译者中心和翻译价值层面的译者发展三方面分别探讨处理章程翻译四大特征时的译者身份和角色,最终实现高校章程翻译的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功能和语篇(成篇)功能.但在具体的文本类型中,反映和折射语言三大功能的文本功能由于翻译目的的不同而呈现一些突出的功能.本文首先解释了旅游语篇的文本功能是诱导功能,即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有感染力的描写,使读者(潜在旅游者)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接着论文通过对庐山风景区的汉英翻译例子的分析,阐述了在翻译中首先要保持再现诱导功能,就要以读者为中心和目的.而且由于文化背景及语篇模式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增、删、补等翻译策略,最终使文本各功能相对对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的文学翻译中,虽然译者的身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从文本和译著的角度来说译者兼具几重身份,他是文本的读者、阐释者和评论者,是译著的作者,也是文本和译著两者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传统的精华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既有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所集聚的精神文化,也有纪念地、标志物等物质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的推广,是历史、现实和社会的要求。红色旅游文本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习俗,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将红色文化展示给西方社会和世界的机会。译者要在红色旅游翻译文本和目的语读者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使红色旅游文化能靠近目的语读者,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在勒菲弗尔看来,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改写和决策过程,受到包括意识形态和诗学等因素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林纾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译者同时具有自身的意识形态,它们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选择.并且,意识形态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英语专利说明书中的长难句翻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专利英语长难句的翻译是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在话语或交际行为上都取得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原文作者给出明示行为,译者要在原文体现最佳关联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并对读者的认知语境进行假设,采用最佳翻译方法,给出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13.
克里斯蒂安·诺德是德国功能翻译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她的<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一书时影响文本理解和翻译的文内、文外因素有重要论述.该文运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具体分析了影响WTO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文外因素,主要包括发起者、发起者的意图、受众、媒介、交际时间、交际地点、交际动机、交际或语篇功能,并把"译者"也纳入到影响WTO...  相似文献   

14.
符号象似性原则运用于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握原文篇章象似性表达特点,使之再现于翻译文本之中.以杜甫五言诗《梦李白》之英译为例,具体操作中可从顺序象似、对称象似以及隐喻象似三个视角入手,以保持原文显性与隐性特征,在实现“形式创作”之同时,再现原诗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本翻译时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这是法律翻译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语言顺应论关照下,译者翻译法律文本时,需要全面考虑相关因素,然后有意识地采用减译法、增译法和变译法等三种方法进行针对性选择与顺应,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成功地传达原文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调动翻译思维,从而得出具有创造性的译作。本文试从翻译思维的三个层面,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分别简略探讨思维活动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译者通过翻译思维实现翻译创造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翻译过程”和“译者主体”两条路线,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译者主体的相关研究,发现一般有两种模式:文化模式和认知模式.文化模式确立了译者认知的主体地位和普遍性,却忽略了其受动性和差异性;认知模式则主要基于心理语言学,属于探究译者语言能力的信息处理模式,忽略了译者作为“人”的社会性和非语言能力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提出将社会心...  相似文献   

18.
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了"伪朋友"现象的成因,探析克服"伪朋友"和提高译文准确性的对策。认为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英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在翻译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尽量避免"伪朋友"现象的发生,使译文忠实原文并符合目的语行文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广州海事博物馆展示文案英语翻译从确立译文读者对象到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最后实施翻译的全过程,突出体现译者的职责.从馆名的翻译到具体各部分的遣词造句以及在各个环节申,强调了译者都要认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处理措施,并介绍了广州海事博物馆展示文案英语译文的翻译细节以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是随着语用学的发展提出的有关人类认知的重要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意义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联理论在理解原文和再现原文上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用来解释、指导翻译活动。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关联翻译的实质是要求译者应当尽量使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