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Bosch第2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基础,建立了高压共轨试验测控系统.研究了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时间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起动油量和不同主喷油提前角条件下,进气预热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降低排放;在起动时间一冷却液温度曲线和HC排放-冷却液温度曲线上均存在最佳冷却液温度点,该点的起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杜晶 《北京汽车》2002,(2):45-46,27
切诺基越野车发动机起动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产摩托克拉夫(Motocraft)起动系统,一种是德国产波许起动系统,起动系统工作电路分别如图1、图2所示.若起动系统出了故障,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起动,甚至使汽车无法运转,因此应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3.
目前,汽车用蓄电池均采用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与电解液温度有密切关系,它将随着电解液温度的下降而下降,特别是起动放电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这是造成低温起动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蓄电池低温放电能力,在汽车低温起动装置中,有一个蓄电池加热保温系统。该系统利用汽车发电机的输出电流通过加热电阻丝给蓄电池加热,提高其电解液温度。当发电机不发电时,则用蓄电池保温箱  相似文献   

4.
提高柴油机低温起动性能的冷起动辅助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影响柴油机低温起动的因素,介绍了目前柴油机经常采用的低温冷起动辅助措施及其工作原理。通过对不同冷起动辅助措施使用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应选用不同的冷起动辅助措施来改善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冷起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动机在冷起动阶段由于空气温度低、燃油雾化不好、催化剂未能达到起燃温度,因而HC和CO污染严重。研究冷起动污染控制技术对发动机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改善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对目前国内外冷起动排放控制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案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使用三相变频异步电机从50 r/min~350 r/min倒拖发动机;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拖动转速下,柴油机的起动阻力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运用数值回归的方法预测了柴油机在更低温度下的起动阻力矩。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起动转速较低时,产生的静态起动力矩较大;环境温度越低,起动阻力越大;起动转速越高,产生的平均阻力矩也随之升高,起动阻力矩随着转速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起动-停止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在1984年,该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大众高尔夫柴油发动机,随后主要汽车品牌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开始小批量试装该系统。2007年,起动-停止系统在欧洲宝马的车型上实现大批量应用。目前,欧洲50%以上的新车都安装了起动-停止系统。201 4年,中国起动-停止系统的装配率为7%,销量接近200万台,相比2013年翻了6倍多。  相似文献   

8.
根据GB18352.3-2005的规定,在不同预置条件下对同一辆样车进行I型排放试验.分析了预置条件的变化对样车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造成测试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是起动瞬间的空燃比在不同机油温度下发生了变化,预置温度越高,起动时的空燃比越高,CO和HC排放量会越低.指出在车辆标定时要控制好起动空燃比,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预置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起动总阻力距、蓄电池容量对起动的影响,根据经验曲线对某一排量柴油机的标准阻力距进行估算,并对该阻力距值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机油牌号下的系数修正。结果表明,温度不同机油牌号不同,对柴油机起动总阻力距都有较大影响,机油黏度越大对在低温下对阻力距影响越大。在缺少柴油机阻力距及最低起动转速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文章中的匹配方法可以为起动机初步设计选型提供参考。但文章是在假定蓄电池容量、线阻等参数恒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在实际阻力距试验时,这些设计参数需要与整车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先进技术在叉车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叉车采用的都是人工起动方式,即叉车操作者旋动钥匙开关至起动档位,才能起动叉车。而随着操作者工作环境的不同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叉车起动时间和距离也将要求能有所控制。本文结合合力叉车成功研制遥控起动系统的开发实例,介绍遥控技术在叉车起动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某款车型路试过程中,出现冷机起动困难,冷机加速不连续等问题。经测试分析发现,不同温度下发动机稳定燃烧所需气量和油量差异大,本文阐述了通过电喷系统学习值设定,解决发动机不同温度段燃烧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电喷共轨柴油发动机的顺利起动不仅需要大量燃油充分雾化后喷入气缸,而且要求气缸内空气压缩后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这样才能使柴油自燃.因此,柴油机不能顺利起动原因一般在起动系统、电控燃油系统、进排气系统或柴油机配合间隙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进口的丰田汽车,基本上采用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冷起动喷油装置主要有两种,即带有冷起动喷油器的装置和不带有冷起动喷油器的装置。前者与发动机ECU无关,他是靠冷起动温度时间开关控制冷起动时的喷油量;  相似文献   

14.
唐海  周文华  蔡恒  何景林  游松 《汽车电器》2024,(3):75-76+79
整车亏电无法起动问题已经成为售后高频抱怨的品质问题,文章从市场问题车辆调查着手,分析出失效特征与起动原理存在强相关性,并对起动系统的电路故障和控制故障进行因子分解,开展问题排查,找到问题主因,以便以最小代价、最快周期通过优化起动控制策略,最后采用起动控制延时的方案,成功解决低温蓄电池电压不足的起动问题,进一步提升起动系统低电压起动成功的下极限。  相似文献   

15.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难以起动主要与气缸压缩终了时的气缸压力、温度、喷油量、喷油质量、喷油正时等压燃条件有关。产生故障的原因不同,发动机在起动时排出的烟色也不同,主要现象有:起动时排气管不排烟、排白烟、排黑烟、排蓝烟等。正常的烟色为淡灰色,在大负荷时为深灰色,刚起动时,由于温度过低为白烟,但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排烟烟色恢复正常属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汽车冷起动过程燃油经济性的分析方法,对匹配3种不同动力总成的车辆进行冷起动和热起动NEDC工况试验,通过分析发动机转速和燃油消耗量的瞬态数据,得到各市区循环的累计燃油消耗量。将冷机和热机状态下的燃油消耗量进行比较,计算出冷起动系数和综合冷起动系数,从而分析获得冷起动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PTC加热片的温度特性,采用CO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化油器蜡式起动加浓阀总成的起动柱塞组件突出尺寸进行了调整,对起动柱塞、起动块本体和起动油针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摩托车在各种气候环境下的低温起动稳定性,解决了摩托车低温起动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2019年第10期)3.4催化器入口温度对THC排放的影响通过向近发动机方向前移催化器在消声器中的位置,将催化器的入口温度从基准温度(Base)平均提高了约200℃,考察了催化器入口温度对降低THC排放的影响。图6是不同的入口温度条件下冷起动阶段THC的实时排放曲线,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入口温度提高200℃后,相对于原先的Base入口温度,无论是在冷起动阶段还是在热车阶段,催化器的THC排放都有约40%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3款大众速腾车,搭载CEA发动机和自动双区空调(操作空调控制面板可对车内前排左右区设置不同的目标温度),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2万km。车主反映,该车空调出风模式不受控制,且一会吹冷风一会吹热风。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起动发动机,接通空调开关,将温度调至最冷,出风模式调至吹脸;发现实际出风模式为除霜模式。接着依次自动切换成吹脸模式、吹脚模式,并且出风由冷风变成热风。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现"08空调/加热系统"中存储有多个故障代码(图1和图2)。分析这些故障代码,将其归为4类:第1类为配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