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杜振财  王丽  荣建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5):124-127,151
通过对跟驰车队刺激———反应过程以及人车单元组合的微观特性分析,说明跟驰车队中具有产生混沌现象的必要特征。首先运用数学方法给出4种期望车头间距理想模型,将Rossler混沌吸引子模型分别引入4种模型中,然后选择能更好地描述实际交通流状态的期望车头间距模型,并利用高精度车载GPS设备在城市快速路上采集的实测跟车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后,认为改进的期望车头间距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交通流的跟驰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变跟驰时间和随机因素的通行能力理论计算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车头间距构成的理论分析入手,考虑了不同跟驰状态下跟驰时间的变化规律和车辆、驾驶员总体随机特性对车头间距的影响,建立了跟驰时间和车头间距随机项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车头间距的一般形式,给出了通行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改进模型与原有模型的速度-流量关系理论曲线,认为改进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的交通流状况,最后,计算不同自由流速度,不同最大跟驰时间和不不同速度均方差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通行能力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改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期望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期望间距”为基准参理,考虑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建立了车辆跟驰模型,为研究驾驶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的车辆跟驰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ANFIS)建立跟驰模型,以跟随车与前车速度差及行车间距为输入量、跟随车的加速度为输出量,建立25条模糊推理规则,将模糊推理规则产生的数据作为车辆跟驰ANFIS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训练。最后,设计了基于车载高精度GPS的跟驰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对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跟驰模型和传统跟驰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前者输出的跟驰车辆加速度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推理的车辆跟驰模型实现了用数学方法描述驾驶员的主观判断、推理和执行的过程,但现有的这类模型通常未考虑驾驶员行为特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在基于模糊推理的跟驰模型中引入期望车头时距,不同行为特性的驾驶员具有不同的期望车头时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跟驰模型能准确描述不同类型驾驶员的跟驰行为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驾驶行为的不确定性,难以建立精确的车辆跟驰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ANFIS)建立跟驰模型,以跟随车与前车速度差及行车间距为输入量、跟随车的加速度为输出量,建立25条模糊推理规则,将模糊推理规则产生的数据作为车辆跟驰ANFIS模型的训练数据,并利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训练.最后,设计了基于车载高精度GPS的跟驰试验,并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对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跟驰模型和传统跟驰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前者输出的跟驰车辆加速度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可变临界间隙条件下的加速车道车辆汇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驾驶员在入口匝道加速车道上行驶过程中车辆汇入的临界间隙变化的情况,应用微分法推导求得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该模型更好地考虑了道路物理特征和主路交通状况对驾驶员汇入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加速车道长度、主路外侧车道车流量对于车辆汇入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主路外侧车道流量较低时,车辆在加速车道始端较近距离内就可以寻找到可汇入间隙;而当主路流量较大时,车辆在加速车道始端汇入主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随着加速车道长度的增加,驾驶员在加速车道上的汇入紧迫感下降,会导致相同位置汇入概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灯控制道路交叉口红灯周期形成的排队车辆,在放行后不同车型的启动时间和不同车型组成的混合机动车流车头时距的分布研究;混合交通状态下机动车启动通过交叉口时受到干扰后的延误时间研究;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对混合交通状态下交叉口排队车辆的放行绿灯时间进行估算。课题以现实交通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建立放行绿灯时间估算表,对混合交通状态下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路面状况指数PCI同其他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如平整度、弯沉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综合考虑各因素的路况指数PCI的极限值,并应用马尔可夫过程预测模型结合专家意见对比对该极限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对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极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路面状况指数PCI同其他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如平整度、弯沉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综合考虑各因素的路况指数PCI的极限值,并应用马尔可夫过程预测模型结合专家意见对比对该极限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极限工况下周期转向汽车侧向动力稳定性及分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转向操作建模为周期转向激励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响应,结合打靶法和Floquet理论分析了周期转向的稳定性和分岔行为.应用Poincare映射分析了不同的质心位置和不同的车速对极限工况下汽车转向频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周期转向时可能发生鞍结分岔和倍周期分岔,发生鞍结分岔还常伴有跳跃现象;极限工况下汽车的转向频率特性与常规工况有很大的不同,转向频率对汽车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必须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交通标志的视认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将眼动仪EMR-8B应用到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中,从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外部因素出发,以大量的现场行车实验为研究手段,探讨了在不同行车速度下,光线条件对交通标志可视距离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随车速的提高而降低;同一实验车速,顺光条件下标志的视认性最佳,其次为夜间反光标志,逆光条件下的标志视认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车用发动机在涉水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发动机涉水试验台架,对1台4行程柴油机进行涉水试验研究,分析柴油机涉水时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柴油机不同的涉水深度、不同的涉水温度和不同的涉水方式都将引起润滑油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跟车过程中的跟踪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针对已有间距策略表现过于保守或反应过于激烈等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预测恒定车头时距策略。该策略考虑了相对加速度,建立了一种预测型期望车间距模型,进而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能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控制对多个控制目标的综合协调能力。搭建上层控制器、下层PID控制器、油门制动切换、逆纵向动力学模型。在多工况下仿真,通过建立性能评判指标对多目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间距策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在不同驾驶风格的车头时距下,跟踪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均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玉湛线高速路中实桥桥墩为原型建立桥墩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地震组合荷载作用下桥墩结构响应,分析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及有效抗震措施.主要研究在双向地震作用、上部结构恒载活载等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基础上,桥墩弯、剪、扭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塑性铰区抗剪强度、墩顶位移、含箍率,以及轴压比对钢筋混凝...  相似文献   

17.
覆冰条件下路面行车性能下降极易诱发交通安全问题,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是胎面—路面接触界面的摩擦性能的改变.该文根据路表构造深度特征,理论分析薄层冰路面、厚层冰路面条件下摆值的适用性,并于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室内模拟试验,利用维萨拉遥感道面状态传感器、摆式仪采集不同覆冰路面结构的冰层厚度、冰层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