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谈地铁制动控制与列车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列车冲击的相关标准,提出采用减速度和冲击率来评价列车冲动.研究地铁列车制动减速度与列车冲击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针对地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和复合制动的制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翼板制动气动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列车上布置若干翼板.采用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三维黏性N-S方程,对不同行车速度下、翼板工作与否多种工况,进行流动结构分析和气动阻力计算.各翼板的阻力系数采用不同运行速度下阻力系数的平均值,对列车不同运行速度下翼板的制动减速度进行计算.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翼板制动能力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为300、400 km/h时,翼板所提供的制动减速度分别为-0.139、-0.248 m/s2.翼板制动可以作为高速列车辅助制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轨道交通车辆几种典型的制动管理方式,分析了各种制动管理方式下的网络通信数据流以及VCU(车辆控制单元)、EBCU(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和TCU(牵引控制单元)的相关功能.同时,在对比分析4种制动管理方式优劣势的基础上,基于轨道交通车辆不同的制式和运用场景,建议高铁列车、动车组采用方式4,市域车、地铁列车采用方式3,其他类型车辆采用方式1或方式2的制动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相对传统固定闭塞系统,缩短了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从而大幅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是CBTC系统安全高效安全运营的核心。分析了CBTC系统的典型安全制动模型,计算了各参数典型取值情况下不同速度列车的制动距离,论述了该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不同速度列车的制动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内重载货运列车的迅速发展,对长大编组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进行有效试验具有很大难度.基于每辆车制动相似性,以及整车空气波、制动波传递规律,建立了半实物列车制动系统仿真平台.在对采用典型空气制动机的小编组列车进行制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整列车的制动和缓解模型.采用气容充放气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结合修正函数进行实时修正,可实现半实物列车制动系统仿真平台的实时控制功效,为建立智能化试验平台打下较好的数学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7.
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高,采用组合制动方式来保证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达到规定的制动距离成为常见的做法。近年来,传统机械制动方式日趋成熟,因此,不依赖轮轨间黏着的非黏着制动方式越来越受到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介绍了一种基于某型速度400km/h动车组列车开发的高速列车"蝶形"风阻制动装置,该型风阻制动装置采用小型风阻板进行空气动力制动,质量较轻,结构较简单。通过在车顶合理布置,可将风阻制动力分散于整车,提升紧急制动时的运行稳定性。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开闭机构、响应时间等性能和技术指标,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制动力的计算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地铁列车的制动过程仿真,分析了地铁列车制动系统仿真所需的车辆及制动系统的简化模型,开发了仿真软件。车辆子模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将车辆拆分成轮对、弹簧阻尼、构架、车体等部件进行建模。制动系统子模型基于实验数据构建,通过对试验曲线进行插值计算等方式得到仿真所需要的制动相关曲线,该软件可以执行实时仿真,仿真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9.
和谐号动车组制动防滑控制理论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滑控制系统是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制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具有防滑控制功能的列车制动控制系统,既能实现良好的滑行控制,又能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黏着作用力.主要介绍了和谐号动车组制动防滑系统,包括制动防滑系统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滑行检测方法,防滑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策略等.通过防滑试验验证了和谐号动车组制动防滑...  相似文献   

10.
介绍2004年以来大秦线开行的5种典型编组方式重载列车,比较了不同编组方式列车纵向力的大小,并分析了列车编组方式对纵向力的影响;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对其他关键因素比如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机车制动机性能、货车关键技术以及列车操纵方式等对重载列车纵向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减小纵向力的角度提出了3种2万t列车编组方式。试验及运用实践表明:目前我国的货车制动可以满足单元万吨货物列车的制动要求,而对于更大编组的长大列车,宜采用机车动力分散布置的组合列车。组合列车中从控机车的布置位置是影响组合列车制动性能和列车纵向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应对其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使列车提速及提高列车运行可靠性,铁道车辆制动系统正在引进新技术、新装置。东北新干线的E5系、东海道·山阳新干线的N700系都采用了新制动装置。既有线车辆亦应用了防滑控制、编组制动控制等新技术。本文就新干线与既有线车辆采用的制动技术及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和研究课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跨座式单轨列车转向架关键零部件——减速传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走行系统、导向稳定装置、轮胎气压检测装置等的国产化及产业化研究,阐述单轨列车转向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关键技术问题及创新点、产业化状况及市场应用,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其他轨道车辆用转向架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魏伟  刁亮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B10):142-145
基于F8型空气制动机的原理和空气流动理论,建立了使用F8型空气制动机的列车制动系统模型,开发出计算机仿真程序。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的缸、管压力与制动距离,证明程序的正确性。并使用仿真程序对使用F8型空气制动机的快运货物列车进行制动性能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快运货物列车各种制动性能正常,紧急制动距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的有关规定,能够在规定距离内安全停车。F8型空气制动机可以作为快运货物列车的制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是和谐号动车组正常运用的重要保障,为此制动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故障诊断能力和故障存储功能,以便于进行故障快速定位从而方便维修.对于复杂故障、疑难故障和系统类的故障等,则需要针对现车进行故障再现与分析,或结合试验台等可靠性试验手段和方法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排查故障的根本原因从而消除故障隐患.  相似文献   

15.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仿真的有效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伟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5):104-109
根据气体流动理论建立货运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模型,概述管路内气体流动方程、制动系统中用到的各种边界方程和容器内气体压力的计算方法。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开发的列车制动仿真系统,计算长、短编组列车的常用制动、缓解和紧急制动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列车管、制动缸、副风缸、加缓风缸等的空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说明基于气体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仿真系统能够很好地模拟制动系统中气体流动和阀内动作过程。该仿真系统可以模拟最多4台机车组成的组合列车,不仅能仿真制动系统动态压力变化过程,而且其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制动距离的计算,并通过数据传送实现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程序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6.
车门35C制动器结构、原理及典型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门锁闭装置是车门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锁闭可靠对运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广州地铁5号线列车客室车门制动器采用35C制动器,该型制动器在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上表现稳定、可靠,但在5号线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介绍该制动器结构、工作原理,并结合典型故障分析该制动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马永靖  孟繁辉 《铁道车辆》2011,49(2):27-29,5
介绍了出口伊朗客车的手制动系统,重点阐述了手制动系统中符合UIC标准的螺旋传动手制动装置的原理、功能、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安装方式和试验。  相似文献   

18.
200 km/h等级机车驱动、制动装置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几种电机悬挂和驱动、制动机构的基础上,从原理和功能出发,主张充分利用交流牵引电机的优点,将驱动制动装置纳入转向架系统设计,以实现200km/h等级机车驱动、制动装置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盘形制动装置在广州地铁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广州地铁不同线路车辆所用的盘形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制动闸片和制动夹钳,从安装方式、结构和性能进行说明和比较。最后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盘形制动装置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讯网络系统是ECP制动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对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ECP制动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和方案,设计制造了关键的网络设备,制动试验台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