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际应用中的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阵列的精确模型,阐述了光照和温度对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影响。最后参照DQ240PSCa/b型号的电池板详细参数进行仿真,对比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CATIA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某型水下航行器电池舱段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CB 1235-1993鱼雷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对电池舱段进行动力学分析。首先研究了结构正常工作条件下电池舱段工作时内部锂/亚硫酰氯电池发热及外部海水温度不同产生的温度场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不同贮存、运输温度环境条件下,电池舱段结构抵抗脉冲冲击载荷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温度升高,电池舱段内外温差减小,电池舱段受到加速度载荷时的等效应力及变形也随之减小。在脉冲冲击载荷作用下,温度对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影响呈非线性。在20℃时,结构的等效应力及变形最小。随着温度正向及负向的变化,等效应力及变形都将增大。  相似文献   

3.
船舶用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是由燃料电池作为主电源,锂电池作为辅助电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外部能效最大协同优化策略对混合能源进行输出功率分配,并与双闭环PI控制策略、传统外部能效最大化策略(EEMS)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所提出协同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光伏电池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光柴互补发电系统。采用Matlab的S函数编写了光伏电池MPPT控制器控制方法,并在当负载吸收功率小于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时,对控制器进行了改进,以防止功率流入柴油发电机。仿真得到负载工况变化下系统的功率、电压曲线,验证了改进的MPPT控制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大型锂/二氧化锰电池组作为水下自航器的动力电源,以中高倍率电流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若不及时将废热传递至外界环境(海水)时,将对电池组的安全性产生恶劣影响。文中分析了锂/二氧化锰电池的热源和电池组的传热过程,并测量了电池的热功率,通过模拟电池组的废热功率探索了散热处理方法对电池组温度的影响。在水下自航器用锂/二氧化锰电池组设计时,采用综合散热处理方法能够合理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且有一定的温度冗余量。  相似文献   

6.
郭君  张凯  刘佳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5):109-114
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舱工作环境恶劣,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电池散热对整体结构的影响,避免因局部应力过大导致结构件损坏。本文首先确定某型水下航行器电池舱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分析数学模型,并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构建有限元模型;在相应热载荷下,分析舱段温度分布、安装板处最大变形、应力等,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结构设计对水下航行器电池舱结构布局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电池各主要部件的逻辑关系,建立了单块电池的可靠性模型。结合化学电源的使用效果,完成了化学电源的故障模式研究和电池故障树(FTA)分析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  相似文献   

8.
金属空气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金属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讨论了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金属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兴绿色能源,由于具有高比能、长寿命、完全无污染、无需充电设备、可快速补充能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移动电源、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及水下军用装置的电源等领域,是21世纪替代传统电池的理想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9.
水下机器人在受到大深度海水压力时容易产生断裂,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抗压强度,提出一种基于断裂行为的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损伤测试方法。在CAD/CAM平台上进行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损伤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构造水下机器人受力参量的估计模型,建立水下机器人机械荷载力学方程,采用断裂行为评估模型进行水下机器人抗压疲劳的力学估计和参量可靠性分析,在大深度的液态介质环境下建立水下机器人的机械流场应力模型,实现水下机器人抗压优化设计,延迟机器人的断裂行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水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力场分析和抗压疲劳损伤测试,能有效提高水下机器人强度,增大水下机器人工作海深,抗疲劳损伤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船舶的动力源是由燃料电池作为主电源,锂电池为辅助电源。对混合动力系统采用能量管理策略(EMS)进行研究,分配每个电源的输出功率。为了提高氢燃料经济性和系统寿命,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外部能效最大化策略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并与双闭环PI控制策略和外部能效最大化策略(EEMS)进行对比,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够满足船舶典型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并有效降低氢燃料消耗,提高锂电池的利用率,从而利用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提高了氢燃料经济性,也使整个系统能够总体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