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8):3-0
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建模、参数估计、状态估计、健康管理、热管理.、安全管理与充电控制等方面,其研究与突破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可靠性、有用性和可维护性,进而对支撑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在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展示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重庆大学胡晓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希教授、长安大学赵轩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徐晓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雷研究员作为专刊组稿负责人,共同向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公开征稿,出版本期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专栏。本专栏共收到理论..方法、系统设计、仿真测试、试验研究等论文投稿约50篇,最终录用9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动力电池系统优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老化仿真的电动汽车新型双源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该研究提出一种采用部分换电思路的电动汽车新型双源电池系统,系统中主、副电池包可分时独立地为车辆提供电能。
(2)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系统模型构建与状态估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剩余充电电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快速估计、基于改进容量增量分析法的锂电池可用容量估计、基于优化高斯过程回归算法的锂离子电池可用容量估算、电动公交在途特性的电池状态梯次划分等。
(3)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主要内容包括:车载动力电池液体冷却非线性优化。该研究提出一种包括稳态调节、前馈预测、误差反馈等环节的非线性冷却优化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抵抗电流扰动的能力,降低系统冷却能耗。
(4)动力电池快速充电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于SOC自适应分阶的动力锂电池两步优化快速充电。该研究针对电动汽车多阶段恒流充电优化问题,提出了两步优化充电策略,有望实现充电时间和充电损失的平衡优化。
(5)动力电池系统失效机理与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失效机理、基于电压频域特征和异常系数的动力电池故障诊断等。
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的相关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中国公路学报》将持续关注该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更好地为学界和工业界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汽车与安全》2009,(5):32-33
尊敬的媒体朋友: 首先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对广汽丰田的关注和支持!近两天来,我们接到了一些媒体朋友就凯美瑞刹车真空助力泵问题的询问,在此对大家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就相关问题和媒体朋友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4.
《专用汽车》2010,(11):48-50
本期“我与专用汽车”专栏就王飞等作者在第50页发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一文,刊登出审阅者和作者互动交流的内容。参与审阅的人员都是行业中对混凝土搅拌车设计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尽管他们对该结构没有接触或深度研究,但提出的问题都切入设计的关键点。通过多方交流的形式,本刊把这种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6年第9期刊出的解志强《东风风行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一文,介绍了东风风行发动机由于控制单元输出的IGT信号不良,造成发动机运转失常的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但文中的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本人认为值得进一步探讨。1.故障分析过程在故障检测过程中,原文中介绍“在检查当中有意无意地用手摸  相似文献   

6.
对《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桩基计算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交通部颁发了《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下简称“新规范”),无疑将为我国交通部门的广大工作者提供设计标准和依据。然而,由于地基问题的复杂多变性,规范不可能对所有工程设计问题作出极为恰当的规定,况且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难题正逐步得以解决,因此为了使我国桥涵地基规范逐步完善,能尽可能地为工程设计提供最安全、  相似文献   

7.
陈颐  吕东莉 《公路》2006,(10):49-51
影响混凝土收缩应变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构件理论厚度及水泥种类等,文中分别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量化,找出其中影响规律,为桥梁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专用汽车》2010,(4):41-43
本期的《我与专用汽车》专栏就P50发表的《底部加油油罐车管路结构探讨》一文,刊登了审阅老师的评论、作者的回应以及编辑的评述。本刊希望通过这种论文审阅的互动,提高杂志论文的可读性和质量,为读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平台,让更多读者参与其中,使《专用汽车》成为行业人士喜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内众多汽车厂商之中,广汽传祺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但却以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成功打开市场,无论是创下‘传祺速度’的GS4,还是引领传祺品牌迈向高端的GS8,都取得傲人的市场反响。从首款车推出市场到今天,广汽传祺只用了大约10年时间,便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书写了一段自己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许昌地区公路总段在一九七四年首创建成九孔净跨15.2米之钢筋混凝土撑架连续板桥——澎河公路桥,为我国中小跨径桥梁建设提供了又一新颖的结构型式。河南省许昌地区公路总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和西安公路学院共同对几座撑架连续板桥进行了结构静力试验,并提出了按弹性支承连续板法计算内力。常州市在一九七八年上半年也建成了一座单孔净跨18.8米之撑架连续板桥。本人在学习、推广的过程中对该桥的内力曾采用  相似文献   

11.
《专用汽车》2010,(8):41-43
本期“我与专用汽车”专栏就第51页发表的《底板侧翻式自卸车结构及原理》一文,刊登了审阅者和作者互动式的交流内容。审阅者虽对自卸车设计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却对该结构未曾有过接触或深度研究?故审阅者问得很深入,作者答得也很仔细,可以说通过交流已把这种拥有专利技术的底板侧翻式自卸车的结构及原理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商用汽车》2012,(22):9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相似文献   

13.
对《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水泥取样方法、水泥胶砂强度、芯样与立方体强度换算方法、水泥及混凝土强度快速试验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对解决施工现场在执行新规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进一步完善试验规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斌 《北京公路》1998,(3):20-25,35
本文通过《四元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实践,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当前市政工程中与工期,经济效益,计划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旧路改建时,受条件限制如何进行规范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期本刊收到一篇在校学生的论文来稿。编辑先请四位评阅老师提出了审阅意见。因第四位老师的意见较为尖锐,为慎重起见,编辑又请了两位老师,仍对此文存有争议。编辑感到,如何引导学生撰写出值得刊用的文章,让工程技术人员感到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编辑藉此文章征求了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和学院老师的意见(审阅意见摘录如下,作者修改后的论文见本期第54页),希望能对今后选稿及学生写稿有一个具体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多种液塑限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规范中使用。各规范液塑限试验方法的不统一,给岩土勘察和工程设计带来很多不便。在提出液塑限试验方法优越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资料,对各种液塑限试验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外现状,考虑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新修订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提出了采用76 g锥入土深度17 mm的方法测量液限和入土深度2 mm的方法测量塑限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维修市场和主机厂道路试验后的情况表明:国内板簧寿命普遍不如先进国家的板簧。从板簧断片的分析和我厂对板簧台架寿命试验出现早期疲劳失效的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喷丸质量达不到要求。1988年我国第一个关于板簧喷丸的专业标准出台,可以说那时才  相似文献   

19.
倪元  姜希洪  王健 《专用汽车》2009,(10):42-43
上一期,本栏目刊登了<关于"五轴半挂汽车列车道路货物运输模式探讨"的讨论(一)>,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编辑就此跟该文作者谢良富先生进行了电话交流.他说,所有的讨论内容他都细致阅过,希望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见解,即使观点不尽相同,他都会认真对待.这属学术性的探讨范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20.
《专用汽车》2009,(11):44-45
本栏目连续刊登了两期<关于"五轴半挂汽车列车道路货物运输模式探讨"的讨论>之后,编辑又与业内人士就此话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