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摩托车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时,应先根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要求确定气门理论运动规律,然后再根据气门和凸轮的几何传动关系将确定的气门理论升程函数转化为对应的凸轮升程数据.设计计算表明,凸轮挺柱运动规律比气门理论运动规律前移或推迟了一定角度△ k值;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新设计的配气凸轮改善了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相似文献   

2.
侧置气门发动机转速较低,阀系的传动链较短,在阀系设计中,往往将该系统当作刚性系统,较少考虑工作时的平稳性。但是,由于发动机不断强化,工作转速不断提高,侧置气门改成顶置气门,气阀系统的传动链加长了。由于这个弹性系统的振动,使气阀不能按照凸轮所规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其至产生飞脱、反跳等现象。转速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同  相似文献   

3.
一、对解放牌CA-10B发动机圆弧凸轮的分析1.解放牌CA-10B发动机的凸轮轮廓是由缓冲段加上四个圆弧(包括基圆)构成并左右对称的。由于凸轮轮廓曲率半径变化不连续,造成挺杆及气门加速度突变,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因此不容易满足气门机构高速工作平稳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气门运动学参数选择适当,既有足够的缓冲段升程贮备,而且又有正加速度段宽度很宽,正加速度形状设计合理,所以在发动机转速n=3000转/分以下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动态气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活塞的上下运动和气门的开闭必须按发动机工作循环要求依照一定规律进行。一、曲轴和凸轮轴的运动关系由于活塞的运动是由曲轴的运动通过连杆来控制,而气门的开闭是由凸轮轴的运动通过凸轮来控  相似文献   

5.
行驶里程:3527km。 故障现象:该车进水造成发动机曲轴抱死,大修后发动机气门异响。 故障诊断:可能的故障原因有:①气门间隙过大,气门间隙处两接触面不平;②凸轮外形加工不准或磨损过大,加重了液压挺杆对气门的冲击;③润滑不良;  相似文献   

6.
在顶置气门发动机中,凸轮与气门挺杆这对摩擦副,是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为了摸索凸轮——气门挺杆副的磨损规律,我们曾进行汽车道路试验和发动机台架试验。但是,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往往都需要很长的试验周期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能尽快地得出凸轮——气门挺杆的磨损规律,又能模拟发动机的使用情况,我们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凸轮——气门挺杆磨损试验台,其外形和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相似文献   

7.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的气门由凸轮驱动,凸轮的形状决定了气门开关的时间和行程(幅度)。一般发动机气门开关的时间和行程是固定不变的,而这种情况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六缸柴油机,缸径为140毫米,冲程为160毫米,从试制到成批生产以来,发动机凸轮轴运转基本可靠,性能稳定。这种凸轮的设计和计算,对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说,是较适用的。下面将计算方面的情况作一介绍,仅供参考。这种凸轮曲线称为“无冲击”凸轮曲线,也就是说这种曲线比圆弧凸轮冲击力小。圆弧凸轮是由几段圆弧连接组成的,加速度有突变。加速度每突变一次,就产生一次冲击,因而引起气门机构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其变形量随加速度引起的弹性力的大小而变化。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发动机运转中,气门弹簧不仅用来保证气门在需要关闭时关闭,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配气过程中,能保证气门按照配气凸轮轮廓形状确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为了防止挺杆(或摇臂)瞬时离开凸轮型面的发生,即确保气门的密封性能,气门弹簧应拥有足够的刚度,使其压紧力始终大于配气机构产生脱离趋势的惯性力。但若弹簧刚度过大,则气门运动过程中相关零部件需克服的弹簧力也相应变大,这就要求增加受  相似文献   

10.
汽车大修热试或行驶中,常常会出现气门挺杆响,若不及时消除,将会造成凸轮不正常磨损,挺杆损坏,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气门挺杆响情况较复杂,除因气门挺杆与挺杆孔配合松旷外,发响的挺杆多数是转动不正常、不转或摆动。拆检时发现下列各种现象: 1.凸轮及挺杆球面硬度较低,造成严重磨损,尤以凸轮尖部最重。2.气门挺杆球面弧度不对,凸轮轮廓不标准,凸轮锥度不正确,光洁度低,挺杆球面与凸轮接触不均匀,其表面有拉伤痕纹及烧蚀、熔焊现象。3.气门挺杆杆部与挺杆孔配合松旷,光洁度低,精度低,失圆及锥度过大。4.气门弹簧过硬。5.润滑油使用不适当。为了消除上述不正常现象,必须掌握凸轮轴及气门挺杆的技术条件及合理的修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中重要的零件,凸轮轴的结构设计与加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近年来,因环境保护的需要,正在开发低油耗、低污染的发动机.为了解决汽车尾气无污染排放问题,实现发动机的高转速、高输出功率,许多发动机采用多气门及配气相位、气门升程可变的结构,这就增加了气门弹簧的载荷.同时,为了降低油耗及摩擦损耗,凸轮与摇臂间采用滚子结构,凸轮与滚子的接触面形成高压力区,这对凸轮轴运动的平稳性、动平衡、耐磨性能及抗扭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为了达到汽车轻型化、低成本的目的,在不影响各个零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该使零件尽可能简化加工、降低重量,材料使用也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 对于研究工程师来说,发动机部件运动的测量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例如:实际气门升程对曲轴转角的函数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量。这种研究是为了寻找出最佳凸轮型面,就是说气门要很快地开闭,而且升程要大。可惜,此条件常常导致具有使气门跳  相似文献   

13.
柔性调节无凸轮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液压驱动柔性调节的无凸轮配气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气门运动特性,试制了原理样机,通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配气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提出了气门"软着落"方案,有效降低了气门落座冲击。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提前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时面值)、气门迟闭角等参数的连续可变。将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成功应用于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的排气门,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非对称式N次谐波顶置凸轮型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OHC多气门配气机构常用的线型不对称的一种凸轮设计方法。采用调整系统矩阵的方法,设计出型线不对称的N次谐波凸轮,此设计方法实现了凸轮最高点处加速度保持连续和型线不对称的设计要求,改善了气门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一、间隙补偿器工作原理 液压提升杆、液压滚子、液压挺杆都是同一装置的不同名称,称为“间隙补偿器”,是一种可以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装置。发动机工作中凸轮的跳动、气门在导管中的运动、气门组中零件的热膨胀、包括气缸盖和发动机机体的热膨胀、以及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降低摩擦损失都是节能的重要途径。气门传动机构的摩擦损失与其惯性力密切相关,所以,减轻气门传动机构各个零件的运动质量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能和降低油耗。为此,多德蒙特(Dortmund)大学切屑加工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将一根管状的内部零件通过滚压连接到外部零件如凸轮和轴颈中去的工艺方法。这种工艺方法首先是减轻了凸轮轴的质量;其次是凸轮和凸轮轴的材料可以采用任意的组合,有助于提高凸轮的接触强度。一、组合式凸轮轴的技术应用 凸轮轴用于气门定时控制,在发动机的整个使用寿命中都是以发动机转速之半运转,这是一种在汽油机或者柴油  相似文献   

17.
奥迪公司在2007年该款2.8L发动机上使用AVS(AudiValvelift System)系统。AVS是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缩写。采用该技术的发动机,每个气门可由两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凸轮来驱动,两种不同参数的凸轮驱动气门,就实现了气门相位和升程的两级调节,以适合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AVS改善了进气,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解云 《汽车运用》2006,(7):47-48
本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可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Variable Valve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Control,简称VTEC)机构,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可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充分满足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需要,使发动机在高速范围工况时输出更大的功率。VTEC机构的组成VTEC机构主要由气门(每缸2进2排)、凸轮、摇臂、同步活塞A、同步活塞B、正时活塞以及正时板等组成。其中凸轮有3个,它们的线型不同。除了普通发动机具有的主凸轮和辅助凸轮外,还在它们之间增设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4,(2)
<正>多数发动机子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加以改进,更好的技术能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下面我们将从气门机构开始看一看现代发动机中使用的各种子系统。气门机构由气门以及开合气门的机构组成。开合系统称作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凸轮,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气门。大多数现代发动机都有称为顶置凸轮轴的机构,也就是说,凸轮轴位于气门上方(如图1所示)。凸轮轴上的凸轮直接控制气门,或者通过一个很短的连杆控制气门。老  相似文献   

20.
(一)四冲程顶杆机发动机(CG机)敲击声:CG机敲击声诸如气门响、凸轮下摇臂响等较为多见,只不过气门响较清脆且是从缸头部位发出;对气门间隙调整后声音即可清除。凸轮下摇臂响较沉闷、沙哑,是从曲轴箱体与缸体结合处发出的,且声音比气门响还要响一些,轻微的磨损可以通过调整气门间隙来减弱噪声,通常情况下凸轮与下摇臂磨损后产生的异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