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路机车乘务员个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了男性机车乘务员161名,年龄平均为38岁(23~53岁).调查结果,EPQ各量表分由高→低排列顺序与常模基本相同.N量表分的40岁组和E量表分<30岁组均高出常模(P<0.01).P量表分各年龄组均低于常模,而L量表分则又非常显著高于常模(P<0.01).经校标校正后认为,内向稳定的人更适合担当准高速的乘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和评价指标 ,用卡特尔的 1 6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 ,对事故组、安全组 (各 2 0人 )各 1 0个 2人搭配机班乘务员进行测试和心理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事故组与安全组在敏感性、怀疑性及自律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而事故组与安全组各机班内 2人在次级因素内外向、怯懦与果断 2个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次级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怯懦与果断、专业有成、管理事务真确可靠及新环境的学习成长能力方面以及根源因素乐群性、有恒性、怀疑性、稳定性、自律性方面 ,差异也都非常显著 ,P≤ 0 0 1 ;其次聪慧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 ,P <0 0 5 ,也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安全组均优于事故组。结论 :这些指标应列为机车乘务员职业适应性体检的心理卫生必检指标。  相似文献   

3.
机车乘务员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 10 3名电力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机车乘务员的SAS和SDS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 <0 0 1) ,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机车乘务作业对乘务员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 ,但不具有时间剂量的累积效应 ;机车乘各员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 ,其心理卫生状况与年龄、工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西宁和格尔木机务段的403名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高原机车乘务员应具备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因子分不能超过10%,阳性症状的总分不能>160分,或阳性项目数不能>43项,或任一因子分不能≥3;高原机车乘务员的个性应首先考虑内向稳定的人,其次考虑外向稳定的人和中间型的人,而内、外向不稳定的人则不能担任高原机车乘务员。  相似文献   

5.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中译本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 ,对 4 30名机车乘务员进行调查 ,并对其防御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除了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升华”外 ,其他各类型的防御机制均与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其中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相关程度最高。比较研究结果也显示出高症状组与低症状症组在不成熟和部分中间型防御机制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或极为显著的差异 (P <0 0 1,P <0 0 5 ) ,均值的最大值落在高症状组 ,提示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的倾向。比较研究结果同时还显示机车乘务员在总体上表现出动用成熟防御机制和部分中间型防御机制较明显的倾向 ,提示乘务员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应付能力 ,总体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努力寻求成熟的解脱烦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秦线2.1万吨重载列车中部HXD1型机车过渡结构(简称渡板)变形问题,根据机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不同线路纵断面情况下发生渡板变形时的受力分析,从渡板结构、列车编组长度、机车组合方式、乘务员操纵的规范性等方面,分析机车渡板发生变形的原因。同时评判渡板变形本身对机车运行安全风险的影响,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减少渡板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列车编组顺序表是车站与机车乘务员间交接车列的作业表单,一直以来由人工完成纸质表单传递。以覆盖全路客运和货运车站、为全路客货列车机车乘务员提供高可用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信息传递服务为目标,提出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传递系统方案;系统采用集中式双中心架构,由中央子系统、移动作业子系统和外部信息接口3部分构成,具有高可用性、高吞吐量、低延迟及良好的可伸缩性;重点描述系统车地信息传输网络构成和技术架构,详细介绍实现电子化列车编组顺序表信息安全、可靠、正确传递的技术要点。该系统已在全国铁路试运行,运行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覆盖全国铁路客运和货运车站的列车编组顺序表作业,可灵活适应各种客、货运输作业场景;为推进系统应用,编制统计指标对该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价和监测,分析试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明确下一步亟待推进的相关工作,并结合铁路5G技术应用趋势,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是我国铁路运营和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列车速度控制系统设备,具有防止列车冒进信号、运行超速和辅助机车乘务员提高操纵能力等功能,是我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LKJ技术是通过多年对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行车组织情况的摸索和发  相似文献   

9.
乌铁局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现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现场监测铁路机车内部噪声强度,调查分析乌鲁木齐铁路局机车乘务员纯音听力检测结果。结果铁路机车司机室内部噪声等效声级LAeq为81 dB(DF-11型)或85 dB(DF-4型),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 011名机车乘务员的听力损失患病率44.99%,以Ⅰ级、Ⅱ级、Ⅲ级听力损失为主,听力损伤患病率2.13%,以轻度听力损伤为主;噪声组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与驾龄之间存在相关性(Spearman’r=0.786、0.857,P<0.05),听力损失、损伤发生的概率随着驾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4个机务段的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无差别。结论噪声仍是机车乘务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应继续强化合理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乘务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职业性健康检查,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以降低噪声对乘务员听觉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铁路货运机车司机的生活习惯,为加强健康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铁路某机务段371名货运机车司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总体吸烟率为63.88%,且与工龄、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无关;40~49岁年龄组的饮酒情况与其它年龄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6);20~29岁年龄组的食盐量超标较严重,平均每天食盐量大于6 g的占23.46%。结论铁路货运机车司机总体吸烟率高,低年龄组、低工龄组和低学历组的饮酒情况值得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查表法在机车遥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驼峰无线机车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控车部分引入了模糊智能控制理论.结合遥控系统机车走行控制的基本方式和机车自身的特性,吸取司机和专家给予的建议,建立了查表法的系统模型,模仿司机对机车速度进行控制,并提出了一个控制过程的算法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低温对机车总风缸的影响,提出了将风缸材料Q235A改为16MnDR,以使机车适应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气候的建议,并进行了总风缸的强度计算与设计。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机车乘务员心理学选拔指标的应用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机务段399名现职快速列车机车乘务员进行了认知能力(4项纸笔检查:四数和计算、注意广度、视觉鉴别、数字译成符号)、注意品质(注意分配)、操作技能(比较刻度、加法计算、按规律检数、数值记忆、雷视双重任务)的心理适应性检查,结果表明除注意分配值与效标分的相关性较差,不宜作为高速列车机车乘务员的心理选拔指标外,其他指标都可以用于高速列车机车乘务员的驾驶适应性选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机车乘务员视觉功能特性,分析高速列车对其视觉功能的要求与变化。方法测定机车乘务员中心视力、双眼直体视觉、快速暗适应、色觉和视野等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是影响机车乘务员视觉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高速列车对机车乘务员视觉功能的要求更高,尤其足中视力、快速暗适应能力与色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实时检测机车乘务员的疲劳程度,是提高机车运行安全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被动视觉的车载机车驾驶疲劳时实检测系统.系统通过CCD摄像头获取驾驶状态下机车乘务员的图像,然后运用图象处理技术进行人脸检测、眼睛定位等处理,并提取眼睛的闭合度作为PERCLOS疲劳检测的依据.针对实时图像处理数据量大、运算复杂的特点,采用TMS230DM 6437作为核心处理器进行了硬件实现.实验表明,系统能准确实时地检测驾驶疲劳程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1276名司机作业稳定性调查结果认为,作业完成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0岁以下显著下降。随文化程度降低而减少,小学文化显著减少。后15min的作业完成量明显高于前15min(P〈0.05)。根据本调查提出了我国铁路机车司机作业稳定性的分类标准,从而可区分出机车司机的优劣。作业完成既快又好的人约为40%。慢而差的人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沈阳铁路局对所属的SS9型机车自动过分相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文章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升级方案以及试验检修做了详细介绍。通过该系统技术升级提高了列车运行效率,减轻了司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压力影响因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铁路机车司机的访谈和调查,设计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压力源及工作压力衡量指标问卷,并根据调查数据构建中国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压力量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将具有相同本质的条目与之归并,构造出工作压力影响因子并命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机车司机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角色冲突、组织管理、管理行为、事业发展、人际关系、工作与家庭8个方面;衡量工作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调节能力体现。通过对调查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结论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