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轨道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从1958年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型1号机车研制成功,形成第一代机型,至今已发展成以SS4、SS6、SS8、SS9为代表的第三代产品,使电力机车进入了交直传动的相控元级调压时代,中国从此跻身于交直传动机车的世界先进水平。现对轨道电力牵引动力由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的转型,轨道电力牵引动力交流传动的研发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轨道电力牵引的发展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阐述电力牵引传动与电力电子器件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从直一直传动,交一直传动到交-直-交传动的发展过程来看,如果没有高水平电力电子器件和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就不可能有先进的异步牵引传动方式。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迅猛,开发周期愈来愈短,如快速晶闸管,GTO晶闸管,IGBT、IPM等,每种新器件的诞生都迫使我们加快了对新器件的基础应用研究,从而促进了牵引传动试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气化铁路是指设有一套特殊的牵引供电系统,并向作为牵引动力的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供电的铁路。 世界上,首条准轨直流电气化铁路和首条准轨单相16(2/3)Hz15kV交流电气化铁路,分别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叶建成开通,而首条单相50Hz25kV交流电气化铁路,则是1954年才由法国建成开通。百余年来,世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逐年增加,截止1995年,总里程已达22.2万公里,电气化率为20%,承担铁路运量的4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解放前铁路牵引动力全部都是蒸汽机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铁道部门在50年代  相似文献   

4.
交流传动电力索引发展的基础性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基础性技术在交流传动电力牵引中的重要性出发,明确了基础性技术的概念,重点阐述了交流传动电力牵引的基础性技术的属性、发展和应用,希望通过“十年转换”工程,达到我国交流传动电力牵引装备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牵引动力的交流传动新技术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指出牵引动力采用交流传动后,由于它有功率因数高,谐波电流小,再生制动功率大的特点,可增加供电网的供电能力,在同样牵引负荷条件下,可以增加供电臂的长度,减少变电所设置的数量。同时牵引变电所内的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和滤波器的容量可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考虑不设置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和滤波器。再生制动的应用则可进一步减少牵引变电所的安装容量和供电网的能耗。因此采用交流传动后可以减少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投资并大大降低线路的运行费用。提出了在新型牵引动力条件下,对原有的牵引供电系统设计规范进行修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铁路技术政策及铁道部关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在我国铁路各种线路条件和负载条件下机车牵引性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货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列和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列的建议。同时根据牵引计算指出,为满足200km/h,牵引1100t客运列车的要求,必须尽快研制200km/h,6轴7200kW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跟着建所50年的脚步,《机车电传动》迎来了创刊50周年!1958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通,第一台电力机车诞生。随之,1959年第一个专业研究所——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株洲所)成立,并于1960年率先创办了行业刊物--《机车电传动》。  相似文献   

8.
DJ2型交流传动客动电力机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电力机车技术》2002,25(2):5-7,36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国产DJ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并对其总体结构,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概述,对其牵引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由此论证指出交流传动是21世纪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子技术与铁路机车牵引动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铁路机车牵引技术发展历程及电力电子技术对铁路机车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着重分析了交流传动的特点和优越性,结合国内铁路机车牵引传动技术的现状,对我国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交流传动牵引变流器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阐述了交流传动牵引变流器的基本电路原理,结合国产DJ型电力机车、NJ1型内燃机车、DWA型地铁工程车等交流传动机车牵引变流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对交流传动牵引变流器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