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国内水工建筑物中水闸及泵站通常归属水务部门管辖,市政桥梁归属建设部门管辖,两部门按职责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大多数工程位置相近的水闸泵站与市政桥梁从前期立项开始就由不同归属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因此闸桥、泵桥合建案例较少。对于位置相近的闸泵与桥来说,应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优化经济和用地成本。对此,从美化景观角度来看,宜采用合建型式。由于目前对于闸桥、泵桥合建,国内暂无规定或标准可循,因此本文尝试结合灵山岛尖合建案例分析其闸桥、泵桥结合建设布置思路,从而总结出合建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建设上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泵站水闸是综合性较强、最具代表性的水工构筑物。在对泵站水闸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对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的重难点有清醒的认识,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以严家港泵闸新建工程为分析对象,结合在建的实例来总结经验,通过对泵站水闸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以及具体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今后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志登 《中国水运》2014,(5):212-213
钢板桩在交通、内河水闸泵站、海工领域作为施工围堰已广泛应用,对于水利复杂滨海环境下水闸泵站的钢板桩施工围堰目前应用较少。文中通过某堤闸工程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施工实践,重点介绍钢板桩材料结构加筋优化、垂直度和轴线控制、特殊情况处理措施等施工技术,证明在复杂滨海环境的水利工程中,将双排钢板桩作为施工围堰是可行的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内河水位监控在防洪救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网络控制理论进行推广,提出了将控制网络、视频监视网络、管理网络三网合一的方法,设计了先进、可靠、低成本的全数字化内河水位监控系统,实现了内河水情的科学调度与快速决策以及水闸泵站的无人化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内河水位监控在防洪救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网络控制理论进行推广,提出了将控制网络、视频监视网络、管理网络三网合一的方法,设计了先进、可靠、低成本的全数字化内河水位监控系统,实现了内河水情的科学调度与快速决策以及水闸泵站的无人化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船舶基础物理数据(长、宽、型深等)均记录在船闸调度系统数据库中,船舶过闸需要利用这些数据实现综合管理调度。为了确保各闸次的调度安全,需要针对船闸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动的船舶进闸前基础数据复核机制。本文结合高港船闸实际船情、水情,设计了高效、准确的船舶进闸复核系统,利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物体识别技术,实现了船舶识别抓拍、长宽复核等智能化监测功能,有效监管各类违章行为,提升了船舶进闸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郑洁 《水上消防》2023,(16):55-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趋重要。闸站与泵站在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闸站与泵站自动化控制策略存在一定弊端,如能耗较高、运行效率较低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闸站与泵站自动化控制策略的方法,并分析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城市排水泵站系统中存在的机泵运行效率低、泵水耗能大、综合节电效果差等问题,从对机泵进行调速实现拓宽机泵运行高效区域分析了泵站系统的节能机理,并提出进水池目标水位下,跟踪流量变化进行调速的优化控制方案,在泵站系统无污水溢出情况下,降低了泵站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9.
以龙昆沟排涝泵闸工程为例,采用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水闸闸室、泵站前池等重要区域以及外河区域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并针对不良流态、流速分布,提出可行的整流措施,以保证设计科学合理,工程安全有效,并为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石礼文  杨洪存  刘伟 《中国水运》2010,(12):168-170
济南市田山灌区一级泵站采用闸门控制前池水位,由于黄河水位变幅较大,前池较短,当黄河水位较高时致使闸下形成射流直冲泵室,造成前池及泵室流态恶化,水流紊乱,严重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问题,一级泵站分别于1991和2009年,先后实施了《一级泵站水泵汽蚀防护与技术改造》和《引黄泵站运行特性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两种前池改造方法的研究,经过现场测试及计算分析比较表明,后一种方法能够容易的选择确定前池最优改造方案,更能达到改善前池流态,消除气蚀,减少机组震动,提高泵站运行效率的目的,并为类似泵站前池改造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航节制闸运行调度原则与常规的船闸工程和水闸工程明显不同,针对其口门宽度、门槛水深、闸门形式、平面布置等关键技术问题,船闸工程和水闸工程规范尚无具体的要求。以邓楼节制闸重建工程为例,对现有的节制闸运行调度原则进行调整以满足开通闸通航的要求,同时通过实施工程补偿措施以满足原节制闸防洪水倒漾、引水灌溉、保护水质的功能。通过理论计算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得知建设2孔净宽23 m、门槛水深5. 5 m的通航节制闸能够满足船舶安全通航和航道通过能力的要求,并得出"升卧式平面闸门能够适应长期低水头运行、高通航保证率要求特点"的结论。其确定运行规则、建设规模、闸门形式、布置方案的方法对类似项目的建设及船闸标准规范的完善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平 《珠江水运》2022,(7):20-22
松江区地处感潮平原河网地区,水利片内水量交换主要依靠沿黄浦江水闸调度,水量交换是区内整体河道水质改善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选取青松大控制片内南北向主要骨干区管河道北泖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水量平衡计算,研究北泖泾沿黄浦江水闸调度期间相关断面之间的流量关系和水量分配,为合理优化水闸...  相似文献   

13.
1序言 1.1工程概况 水闸工程位于苏州河人黄浦江的河口地区.由南闸墩、中闸墩、北闸墩、闸底板、钢闸门和控制机房组成。南闸墩、中闸墩和北闸墩是水闸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基础,下部是桩基,上部是沉井结构。苏州河水闸工程位置见图1。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船只过闸效率、提升船民过闸体验,本文针对高港船闸改进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智能运行调度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架构,包含了互联网+应用、常规收费调度业务、平台管理和数据库四个模块。系统集中部署于船闸调度管理中心机房,各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或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进行调度管理、平台管理和数据管理等操作。用户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浏览器等设备运行平台,集成了船舶位置获取、网银支付、电子发票、AIS及抓拍等功能,实现了船民不上岸即可报到缴费及获取过闸信息的功能。该管理系统大幅提高了船民满意度,为其它船闸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许多排水泵站中因泵机恒速运行造成的能源浪费,和因泵机频繁启动造成的泵机使用寿命减少等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泵机PID变频控制方法。该系统以PLC控制为基础,由上位机、PLC、流量计、变频器组成。依据排水池的进水流量的变化对泵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使得排水泵站中的进水量和出水量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万陵 《中国水运》2014,(5):118-1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监测、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监控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国内许多泵站工程中都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和通信技术,对工程进行控制、信息采集和资源优化,从而实现了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自动化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泵站管理决策的速度及管理运行的水平。本文结合黄陵县橡胶坝泵站的工程实例,就该工程中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系统构成以及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明亮 《水上消防》2023,(16):190-192
泵站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泵站枢纽工程规模逐渐增大、服役环境逐渐严酷,对其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工程实践表明,泵站流道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强度等级高、结构尺寸大,易产生温度裂缝,严重影响其耐久性和服役寿命,需要采取措施对裂缝的开展进行有效控制。本文结合上海新川沙泵闸枢纽工程,对施工期泵站流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原因进行分析,从混凝土内外温差、温降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变形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裂措施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首闸申报的管理需求,梳理船舶过闸调度系统的流程,从数据模型和航线算法方面对首闸申报制进行业务抽象建模,同时在"浙闸通"智慧过闸系统开展应用实践,有效提升船闸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泵闸工程在城市防洪除涝、水资源调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临时堆土等施工均会对原状地貌产生较大扰动,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为尽量减少此类破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护十分必要.本文以青浦区大莲湖泵闸工程为例,论述泵闸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为邻近地区泵闸工程建设水土保护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岩溶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水闸的岩溶地基处理比较复杂。本文以宁乡县珍洲水闸闸基工程为背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了提高该闸基的稳定性,对水闸闸基评价及处理提出几点意见,从而加强闸基的稳定性。对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采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