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暴露出规定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存在低于国际通行的内河防污染标准的问题,弱化了内河航运防污染执法的全面性和威严性。对该规则进行修订研究,完善内河航运应设立的防污染管理规制,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2.
浅析内河船舶油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内河船舶产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船舶油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止内河船舶油污染的五项措施;即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船舶防污意识;加强对水运企业和船员防污染知识的培训;加强防污染设备的检验、检测;港口码头应配备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强化防污染现场监督,提高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海盐县开展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的工作成效和主要做法。通过完成船舶油污水"一船一站一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海盐县内河船舶防污染体系,为如何做好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8修改通报)对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做了强制性规定,要求内河船舶应设置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系统,并具有《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本文从法规要求出发,简要介绍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处理方法以及检验发证,为内河船舶正确选用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配套设施、获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及其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条交通部主管全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依照本规定对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活动实施监…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1989)对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作了明确规定:船舶防污染设备的配备应符合国家船舶防污结构与设备规范的规定;船舶检验机构按照防污染规范实施对油水分离设备及其排放系统、污油水(舱)柜及泵、管路、标准排放接口实施法定检验,并负责签发证书;港航监督(海事)机关负责对内河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即开展船舶防污染工作.对于大型内河船舶,从配置污油水柜开始,到配置油水分离器,基本上能够满足各项防污染的要求,而对于小型挂桨机船舶则缺少必要的防污染设施,加上船员防污染意识薄弱,污染物随意排放,致使水质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8.
内河船舶造成的水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水上活动的日趋频繁和水运事业的快速崛起.近年来内河船舶对局部水域的污染也越发严重.为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和资源,加强内河水域环境的管理,通过对近年来内河船舶污染水域的污水类型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当前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内河船舶防污染治理及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为内河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更好的治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内河船舶防污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中国海事》2006,(6):54-55
当前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的主要问题 1.内河船舶防污法制建设滞后。虽然20多万艘的内河运输船舶对水域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损害日益受到重视,但有关法律、规童严重滞后,导致行政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对于船舶生活污水、废气、噪音等污染,国家还没有相应配套的法规规定,海事机构无从进行管理。而在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的监管、船舶偷排污染物的监督管理方面,法规规定不够完善,海事管理机关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内河水域散装液体船舶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污染途径,以及内河水域防污染监督和污染物回收的现状,指出加强内河水域散装液体船舶污染物去向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内河防污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日常检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从法规要求出发,分析了哪些内河船舶需要船舶检验机构签发《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以及检验发证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等,为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设施的检验以及获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第一讲防污染公约简介 1.IMO公约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来自船舶的污水、垃圾污物对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内海、内河、内湖和沿海等船只集中的水域,为了保护海洋,国际海协(IMO)于1973年11月2日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其中附则Ⅳ为《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以后IMO下属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浅析加强内河船舶防污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从事长江运输的内河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船舶的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对长江的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而当前的船舶安全管理中,船舶安全管理部门往往偏重于对船舶航行安全等管理,忽视船舶的防污染管理。从有关船舶技术规范及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入手,分析了目前内河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IMO《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等公约和规则提出的船舶防污染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主要造船国家船舶防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世界上主要船级社对于船舶防污染的相关规定,并通过对比分析了国际、国外和国内相关标准,提出了我国现有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给出了我国有关船舶防污染标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海事管理的角度出发,立足预防为主,从监管的范围与力度、监控技术与手段、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港口防污染配套设施的完善,船舶防污染设备与技术的改进,防治体系的建立,以及应急反应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出阐述。并重点针对防止船舶污染内河水域从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1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的解读公告。2001年,交通运输部以交通部令2001年第8号出台了《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明确了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基本制度和要求,综合运用技术引导、财政补贴等措施,使船型标准化的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推进到现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推进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修订《规定》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保护海洋和内河环境,国际防污染公约和国内防污染法规纷纷出台,船舶防污染工作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公约及规则履行状况,结果发现在船舶垃圾收集和处置、船员防污染意识、垃圾回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该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以期船员、港航企业及主管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加强船舶垃圾管理,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称《内河条例》)对船舶和浮动设施遇险后的救助活动,作出了系列规定.分别明确了遇险船舶或浮动设施及其人员、海事机构、险发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救助活动中的责任。本文意在进一步贯彻《内河条例》,结合管辖水域特点和实际工作,阐述非水网地区水上应急救助体系的基本要素及结构,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部于2017年启动《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旨在建立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及整合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规定,以解决我国内河船舶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未颁布。对目前实践中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亟须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提出该办法应重点修订的地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法规——《中华人民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船舶拆解、打捞、修造等作出了相关规定。在“船舶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一章中,《规定》要求,在船舶修造及其相关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要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得投弃入水;船舶在船台(排)修理完毕或建造竣工下水后,要及时清除污染物;在船坞内进行的修造作业结束后,要进行船坞清洁报告;在内河水域内从事废船拆解作业要严格执行《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内河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