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路声纳换能器绝缘电阻及等效电容智能检测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锋 《中国修船》2009,22(6):33-35
针对目前国内装备的大型声纳换能器的几百个基元检测主要还依靠人工采用兆欧表检测方法的落后现状,提出了开发多路声纳换能器绝缘电阻及等效电容智能检测仪的思路,主要介绍了系统组成,绝缘电阻和等效电容检测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阳连丰 《中国造船》2007,48(B11):16-19
在无人简易平台上出于空间和重量的考虑,通常采用多路阀替代生产管汇和多相测试流量计以减少平台空间和重量。介绍了多路阀的原理和特征,并通过多路阀安装的介绍及安装形式设计的探讨,为今后无人简易平台的多路阀安装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存在着可靠性低、响应速度慢的弊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单片机的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设计研究。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主控芯片、传感器与报警器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水位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与漏水报警模块。通过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的运行。通过实验得到,与现有的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相比,设计的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响应速度,充分说明设计的多路船舶漏水预警系统具备更好的预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跳频通信和天线共用通信的优点引出常规定频多路耦合器的意义及其缺陷,彰显了跳频多路耦合器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实现多路耦合器跳频工作的原理方案及其主要单元:控制单元、滤波器组、开关矩阵驱动电路和滤波器汇接网络.该方案能满足多路耦合器跟踪电台高速跳频的要求,具有腔体滤波器汇接容易、工作可靠性高及设备体积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带UPS功能的多路输出电源的设计方法,该电源第一级DC/DC电源,并带有蓄电池负载.第二级为逆变整流多路输出电源,采用了多路比例反馈.实际使用表明,该电源工作稳定可靠,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材料学研究中对金属相变测试的需要,采用虚拟仪器的思想,研制了高精度电阻-温度法相变点测试仪,主要完成对试样温度和电阻的测量.硬件部分采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PC机"的形式.温度信号采用三线制的铂电阻,利用XTR105电流变送器来简化电路设计,同时提高精度,电阻信号经恒流源转换成电压信号并通过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将其放大.两路信号经数据采集卡输入到PC机上,采用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对铂电阻的非线性进行高精度校正,同时实现对信号的实时采集、分析、显示、保存和报表打印等功能.该测温系统从软硬件上保证高精度,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跳频多路耦合器是多部跳频电台公用一部天线的重要的设备;对跳频多路耦合器系统设计和各部分接口电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现了滤波器和匹配网络的可调,使跳频多路耦合器系统满足了自动调谐和快速匹配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当中,对于多路交叉口一般都通过用环形交叉口来进行交通运行的组织,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的交通压力也随之变大,而城市多路交叉口成为交通上的最大难题,多路交叉口一般都是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复合型多路交叉口,交通流量越来越大,这些多路交叉口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对多路交叉口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改善策略,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低压系统中电容滤波的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电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压供电系统中,线路阻抗较大,其对系统的影响也较大,不能忽略。本文考虑网侧线路阻抗的影响,对电容滤波的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进行拓扑结构等效分析,用matlab仿真分别分析了线路电阻、电感、滤波电容、负载大小对整流器输出电压及网侧线电压畸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大鹏  张利群  赵岩松 《机电设备》2006,23(5):I0037-I0041
提出了接触电阻的软测量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表面温升,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准备训练样本,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起接触电阻与表面温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以汇流条接触电阻测量为实例,其他电气设备接触电阻的测量也可类似进行,为提高工程应用的可操作性,将接触电阻分为表征接触程度好坏的I-V级,用模式分类方法对测得的接触电阻进行分类,实现了接触电阻的定量评价和分等定级。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多路耦合器自动测试需求,论文选择 GPIB 接口技术搭建自动测试平台,采用 AT89S51和 FT232RL芯片设计制作了 GPIB 卡,采用 VC ++编程语言设计了自动测试软件,通过电脑连接并控制矢量网络分析仪,最终实现了对多路耦合器相关参数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装绝缘垫片是预防海水异种金属管路间电化学腐蚀的重要措施,绝缘垫片的电绝缘性能反映了海水管路间电化学腐蚀程度。[方法]基于交流阻抗技术,设计并开发一套海水异种金属管路间电绝缘性能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DDS信号发生器和通信模块、上位机软件等,并通过高精度仪器验证其测量精度。[结果]结果表明,该电绝缘性能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10 MΩ以下绝缘电阻的测量误差小于5%。[结论]电绝缘性能监测系统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可适用,且精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传统捕获算法性能较差,无法自动捕获伪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强干扰下多路电子通信信号自动捕获算法。在强干扰下搜索多路电子通信信号,以此限制伪码长度和频偏范围,并依据非线性相位原理调制多路电子通信信号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普勒频偏频域补偿原理,实现对伪码的自动捕获,考虑到强干扰下自动捕获速度问题,采用循环谱快速捕获原理计算多路电子通信信号的各项参数,使得自动捕获的速度更快,由此,完成多路电子通信信号自动捕获算法的设计。在实验中,为对比2种算法的性能,设计自动捕获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五路交叉口通常用环岛来组织交通,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现在成了道路上的主要拥堵点,是交通界公认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探讨五路交叉口的改善方案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常见问题,探讨了五路交叉口设计中的五路环形交叉、五路信号控制、五路环岛加信号控制、五路改四路等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其适用条件。以实际五路交叉口改造为例,对各个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五路环行交叉口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接触电阻问题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可归纳为电池材料、组装参数、工作参数和其他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PEMFC的接触电阻及其影响因素,并综述了降低接触电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SYS的新型直流断路器触头应力仿真与接触电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新型直流断路器接触电阻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触头应力进行仿真。总结一些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技巧,结合接触电阻的经验估算和试验数据,验证在重点考虑接触电阻影响时触头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存在资源整合程度差、效率低的缺点,为此,提出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网络多路电子信息资源整合方法。根据资源整合平台,可将通信网络多路电子信息资源分为应用层、整合层和采集层,并构建资源整合优化模型。根据该模型,引入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因子,计算整合平均速率,根据该速率控制整合因子,并记录长期信息传输吞吐量,获取精准整合信息资源,由此实现网络多路电子信息资源整合。通过数值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最高整合效率可达到90%,为船舶高效通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钌系玻璃釉电阻浆料的研制过程,优化了钌系电阻浆料体系构成。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软化点合适、附着力好、表观性能优良的玻璃粉作为粘结相。对于不同阻段的电阻浆料,选用二氧化钌粉搭配银/钯粉和钌酸铅粉作为导电相。分析了改性剂的种类及含量对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阻值和电阻温度系数同时满足要求的电阻浆料产品。项目研制的PR-Ru系列玻璃釉电阻浆料,其阻值稳定、范围宽、具有优良的工艺适应性,完全适用于玻璃釉电阻元器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论文采用多工器对SRD梳状谱发生器直接滤波的方法,实现倍频器的多路输出。通过实验测量发现,合理选择、设计多工器的带外阻抗,可以有效改善输出信号强度,提高倍频器效率;合理选择偏置电阻值和驱动电感值,可以有效改善倍频器附加相位噪声。利用该方案,已成功将10MHz的信号,倍频为80MHz、90MHz、100MHz、110MHz四路输出信号。  相似文献   

20.
在舰船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中,温度测量设备通常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对大量的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并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阻信号。当这些温度测量设备进行调试、试验时,需要使用电阻器模拟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给出所需的电阻信号。介绍了新型的可编程精密合成电阻以替代传统的电阻箱,该合成电阻采用运算放大器和D/A转换器等器件构成单口网络,通过编程控制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比值获得期望的电阻值。详细分析了该电路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以ICL7560和AD5543为核心的具体实现电路,其输出电阻误差可控制在0.02Ω以内,对应温度信号在0.05℃以内。该合成电阻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可编程数控的优点,是温度测量设备试验时所需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