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船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切割车间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拉开了新船工程开工建造的序幕。我国已有"雪龙"号破冰船,为何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底,由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近日,我国首制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建造,"雪龙2"号的设计和建造符合最新规范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处于世界前列。"雪龙2"号将于2018年8~9月下水,2019年交付使用,该船交付后将与"雪龙"号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5.
秦琦 《中国船检》2014,(6):68-73
今年初,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成功营救出困在南极的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救援过程颇为艰险曲折。随着媒体报道的聚焦,极地科考破冰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美国海岸警卫队2013年6月的统计,目前功率在10000hp及以上的破冰船全球共服役78艘,在建4艘,计划建造13艘,总计95艘。在这些具有破冰能力的船舶中,具有科考能力的船舶即科考破冰船共有24艘(包括在建或计划建造)。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为第一阵列,拥有的科考破冰船分别达到5艘、5艘和4艘。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科考破冰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2艘重型破冰船(功率在45000hp以上)、l艘中型破冰船(功率20000~45000hp)、l艘轻型破冰船(功率10000~20000hp)。另外,正在新建一艘。其他国家的科考破冰力量基本为2艘或l艘中型或轻型破冰船。如果将欧洲主要国家的科考船和破冰船研发力量统一考虑,那么欧洲的大功率科考破冰船开发能力当属世界领先,可以列入第一阵列。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运》2013,(18):72-72
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建造三艘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为北极海路提供更大的可能。俄罗斯拥有漫长的北极海岸线,也是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唯一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为什么要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建造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文章称,中国加入了俄罗斯、美国、挪威和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行列,做好了迎接北极地区可能带来财富的准备。中国正努力复兴经由中亚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但它同样拥有一条"极地丝绸之路"的可能性。一艘能够执行长期任务的核动力破冰船将是一个强大的资产。一时间,"冰上丝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7,(3):38-38
根据伦敦船舶经纪克拉克森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2006年破冰船的新建船单较前年减少,但船东近年来在该方面造船金额已投入约80亿美元,用于建造203艘总载重吨达1 230万吨的破冰船.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建造三艘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为北极海路提供更大的可能。俄罗斯拥有漫长的北极海岸线,也是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唯一国家。
  近年来随着北极海路货运流的扩大,俄罗斯北极对核动力破冰船的需求急剧增长。船只实际上可以整年穿梭在此条运输线路。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达成协议,将为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提供两台Azipod~(?)破冰型吊舱推进系统(图1),为新建破冰船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其节能性和操控性,支持我国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事业。这艘新建的多功能科考破冰船设计排水量为13 000吨级,具  相似文献   

12.
《航海科技动态》2012,(3):40-4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即将增添“生力军”。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翁立新介绍,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目前已完成概念设计,项目进展顺利,新破冰船计划于2014年下水“服役”,与“雪龙”号一起赴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计划于1991年建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北极8号。它的功率为10,100马力,总吨位37,728吨;长194米,吃水12.2米;最大航速为3节,持续破冰厚度达2.4米。其规划中的动力装置为6×1,200千瓦螺旋桨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5,(2)
俄罗斯日前表示,将开始建造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预计2014年前完成建造并投入使用。为保证2013年前,俄北冰洋地区的海运畅通,俄罗斯计划将对现有的8艘核动力破冰船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延长其服务期限。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2日,"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12日搭载62名科考队员从上海外高桥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任务。外高桥边检站当日"一站式"办理船舶和人员出境边检手续。总长约122 m,宽约22 m,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的"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AkerArctic设计的首艘不对称船体破冰船"Baltika"号已经成功完成全面破冰试验。这艘船从摩尔曼斯克出发,围绕新地岛北端航行,穿过喀拉海抵达鄂毕湾。"Baltika"号由俄罗斯ArctechH elsinki船厂与YantarJ SC船厂合作建造,采用AkerA rctic的AkerA RC100型倾斜破冰设计。该船长76.5m,宽20.5m;采用柴电动力系统推进,包含3台瓦锡兰9L26发电机组,总功  相似文献   

18.
<正>青山船厂日前承接了两艘25600t双燃料冰区加强杂货船合同订单,该船是全球首艘2.5万吨级破冰船,属特种船型。据介绍,此次承接的杂货船主要运营于波罗的海和北极冰区航线,需能够在-30℃的室外环境中运营,能破除0.8m厚的冰。整船自动化程度高,特别是双燃料推进系统,要求主机和发电机可在柴油和天然气之间灵活转换,技术要求和建造难度都很高。国内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政府计划建造一艘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根据设计这艘极区8级破冰船长194米,宽32.2米,吃水12.2米,排水量为37,738吨,配备人员175人。它装有3个总功率为102,000马力的推进器,能破碎2.45米厚的一年生表层冰和20米厚的多脊冰。温哥华的伯拉德·耶鲁兹公司已就此船的具体结  相似文献   

20.
崔燕 《中国船检》2009,(8):58-61
在世界各国众多的海洋科学调查船中,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向阳红10"号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她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第一艘将通讯保障、海洋调查和气象测量多功能于一身的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