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萍  朱宝凡 《隧道建设》2008,28(1):61-65
简要介绍了小湾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受拉受压锚杆施工、混凝土浇筑等三个工序的施工方法及取得的工程经验。小湾地下厂房岩锚梁核心部位的开挖采用手风钻造孔,钢管脚手架搭设操作样架,施工精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孔距一般为32cm,线装药密度75.8g/m,地质条件不良段视实际情况适当折减,施工中获得了98%的半孔率,残孔无裂纹,平均超挖控制在了8.9cm之内,爆破振动控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质量达到优良标准;还对岩锚梁锚杆的施工方法及精度控制手段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分别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高地应力大断面软弱围岩隧洞开挖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宁 《路基工程》2012,(5):162-165
在锦屏二级水电站C2标引水隧洞绿泥石软岩洞段施工中,针对软弱围岩隧道在开挖后支护未完成前即发生较大变形,侵入混凝土衬砌断面,导致二次扩挖的情况,分析其变形的原因,通过优化支护措施,预留合理变形量,采用锚索、锚筋桩等柔性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软岩变形,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文 《隧道建设》2010,30(5):528-534,585
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地下厂房纵轴线与薄层、陡倾角灰岩、夹软弱页岩层走向呈0°交角布置,岩性自稳时间短、卸荷变形快,对布置在高边墙上的锚梁结构的安全极为不利。针对岩体加载和卸荷过程中的力学性质的本质区别,为分析岩体卸荷规律对布置在洞室高边墙上梁体结构安全的影响,掌控岩锚梁结构的安全度,施工中选取厂房区域的典型地段作为计算剖面,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地下厂房的开挖、加固和岩锚吊车梁的建造及运行状态,重点分析主厂房围岩与支护及岩锚吊车梁的变形及受力状态。通过受力计算分析以指导施工,借助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梁体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结合刘家峡大桥锚碇施工实践,总结了锚碇总体框架的施工控制要点,并针对锚碇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锚固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高拱坝软弱破碎带地层的置换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泽山  刘墅辉 《隧道建设》2009,29(2):216-221
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对高拱坝基础中f5断层、煌斑岩脉进行置换开挖的施工程序和方法,重点对软弱破碎带的开挖支护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阐述安全监测指导不良地质地段施工的重要意义,总结适用于软弱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法,达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深水嵌入式承台基础施工中,需将泥面开挖至封底混凝土以下并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高度和浇筑质量。对于地质条件良好的硬质岩,存在开挖困难、水下作业工期长、质量控制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文依托重庆嘉华轨道专用桥主墩承台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种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采用开挖壁体基槽并浇筑基槽混凝土的方式取代大体积封底混凝土,达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的目的,可将承台范围内基坑开挖由水下作业转为干作业,缩短水下开挖作业工期,节约水下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马岚  段汝健  张开雄 《隧道建设》2013,33(8):633-644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工程地质条件、布置与结构设计、工程监测资料的汇总分析,针对围岩破坏与地应力、强度应力比、地质结构面、洞室布置与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重点分析围岩破损与施工开挖程序、分层、爆破、支护结构与支护时机选择的相关关系,认为在高地应力条件施工中创新采用的应力有限释放控制技术(含不同围岩的个性化爆破设计、动态确定岩壁吊车梁浇筑时间、大型地下洞室群交岔口施工技术、圆筒形建筑螺旋形立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对围岩变形破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理论、原理、计算分析方法、试验方法和相关数据,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解决工程施工的实际问题,指导工程施工,也为类似工程研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模板的安全对混凝土浇筑至关重要,对于墩柱高度较高的桥梁往往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数量较大,对模板的侧压力也较大.该文以某跨海大桥的高墩区支架模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板单元与梁单元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板的侧向变形与锚拉杆的受力,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 m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悬索桥,该桥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锚碇混凝土组成,采用型钢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锚碇基坑开挖后进行锚碇混凝土及型钢锚固系统施工,锚碇混凝土竖向分14层(每层分3块)浇筑,后锚梁和锚杆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分批次随锚碇混凝土分层安装,通过定位支架(由后端支架、中间支架、前端支架、连接杆组成)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在该桥型钢锚固系统施工中,通过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宽翼缘型钢定位支架,减小了分层混凝土浇筑对已定位后锚梁及锚杆精度的影响;通过无棱镜空间定位法控制锚杆前端中心位置,确保了锚杆安装精度,提高了锚杆测量速度、效率及安全性;通过对构件进行及时限位,避免了施工振动造成的构件位置偏移,有效减少了重复调整次数;通过两次钻孔成孔工艺确保了精制螺栓成孔精度。该桥型钢锚固系统安装用时120 d,其锚杆纵向偏位在10 mm内、横向偏差在5 mm内、锚固点高程偏差在5 mm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少锦  孟凡超 《公路》2008,(8):56-62
通过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锚碇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嵌岩地下连续墙设计理论,形成嵌岩地下连续墙成套施工工艺,在不设止水帷幕情况下保证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不渗漏和锚碇周围土体不沉降,设计了低水化热抗裂混凝土,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不设冷却水管情况下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发生,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隧道开挖过程中,衬砌的设置对保证隧道的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奥法(NATM)隧道施工中,常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支护手段,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因此,隧道衬砌的力学特性对隧道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在探讨围岩、衬砌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运用Midas-GTS建立了二维隧道衬砌模型,分析了其受力特性,对隧道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沙大桥东涌互通主线二桥为一联五跨连续刚构桥,下穿、上跨多条既有线。该桥主梁采用节段悬臂浇筑工艺施工,其22至23号墩上跨既有C匝道,施工净空仅29 cm。为在不影响C匝道运营的前提下进行跨线施工,提出22至23号墩采用模架结构进行悬浇跨线施工。模架结构由钢壳和桁架两部分组成,其中,钢壳既作为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用模板,又作为混凝土箱梁结构的一部分,还兼做跨线施工防护棚。施工时,22号墩广州侧、23号墩东莞侧梁段采用挂篮进行节段悬浇施工;22号墩与23号墩间梁段采用模架结构进行节段悬浇施工,待跨中合龙段施工后,拆除墩身两侧的临时支撑、挂篮和桁架,完成跨线施工。  相似文献   

13.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长乐岸共计38孔49.2m跨铁路简支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等高直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单孔自重1 560t。桥址海域环境复杂、大风频繁、作业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经综合比选,混凝土箱梁采用上行式海上造桥机现浇施工。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造桥机模型,计算显示极端工况下造桥机抗风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需采取防风、抗台措施。施工过程中,通过在造桥机两侧设置防风网,在其主梁或支腿处设置刚性拉压杆连接和对拉锚固体系,以及在中支腿侧向设置抗滑移系统等措施,提高了造桥机的抗风稳定性及混凝土箱梁现浇施工工效(最快达21d/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施工方法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弯曲性能、极限受力状态及内力重分布规律,进行了3根连续梁模型试验,分别考虑一次落架、简支变连续和悬臂施工3种施工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到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和梁的内力重分布随荷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方法会影响内力重分布的模式,但不影响结构的破坏模式,最终结构的延性将使不同施工方法梁的极限承载力趋近一致。  相似文献   

15.
谢成涛  赵海雷 《隧道建设》2019,39(7):1201-1208
高黎贡山铁路隧道作为大瑞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具有“三高四活跃”的地质特点,为应对TBM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岩爆等灾害,正洞TBM设计实行了变截面可抬升开挖技术,创新了前置式自动化混喷技术、隐藏式常态化超前钻探技术以及水岩一体超前预报技术。实践表明,在掘进过程中TBM的创新性设计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为同类地质条件TBM设计与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郭继林 《路基工程》2018,(2):160-164
厦蓉高速公路龙门隧道左洞洞口浅埋严重偏压段,地质条件差,若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开挖进洞,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安全风险极高。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出一种浅埋偏压软岩地层隧道半明拱进洞施工技术,该施工方法在减少或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将隧道衬砌结构外露部分所“缺”围岩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弥补”,同时,该施工方法开挖量小,不会对隧道周边围岩产生明显影响。目前,该隧道洞口按照此方法已经施工完毕,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郑雨辰 《路基工程》2023,(1):212-215
依托川藏公路既有金鸡关隧道整体挖除、在新建道路两侧形成100 m深度高边坡工程。对爆破拆除和机械拆除两种方案进行比选,在确保安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采用机械拆除方案。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对隧道周边土石方开挖、拱顶土石方开挖、拱顶及拱墙混凝土拆除、仰拱回填和拆除、土石方回填等进行严格管控,最终顺利完成拆除,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