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在道路工程规划设计前期方案研究中,以层次分析法为决策分析方法,建立了以非机动车道安全性目标层、安全性评价因素层、安全评估因子层所构成的3层式结构模型,以此构造比较判别矩阵,分析并提出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和重要性排序,对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评价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加权计算对非机动车道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在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流转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市场秩序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流转行为不规范、还没有能够形成成熟的流转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流转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调查,结合理论研究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存在风险的影响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危害性进行排序,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在流转过程中的危害程度即权重系数。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决策,可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进而降低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将客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车辆技术管理三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把定性指标定量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综合分析得出客车的安全性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围绕智能跟车功能综合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构建智能跟车功能综合评价体系。基于智能跟车功能相关测试标准及专著文献,将预计碰撞时间(TTC)、车头时距(THW)、最大加(减)速度、速度、车道线和道路边缘相对距离、加速度变化率和停车距离作为评价参数,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各评价参数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相关性进行专家咨询,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安全性与舒适性作为评价准则,建立一套智能跟车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客观安全与主观体验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估模型,为智能跟车功能综合评价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可靠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精确地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选用层次分析法筛选施工过程的主要控制指标,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压实度、空隙率、面层厚度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控制指标,并且是导致路面产生早期病害的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437 8、0.261 4、0.181 8;相关性分析表明压实度与空隙率、面层厚度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84 7。根据易于测量的原则,最终选取压实度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控制指标,用于施工过程的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14.
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创建汛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后评估方法,用以确定汛期公路交通受恶劣气象影响省份受灾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汛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后评估工作.主要应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在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极大地发挥了两种方法的优越性.建立的汛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后评估方法能够对受...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择权威专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层次分析法的一系列计算和检验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于2007年8月17号至20号在全市行政区域道路内实施了一项特殊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机动车“单双号”交通保障措施。根据规定,在测试期间实行机动车单日单号行驶(8月17和19)、双日双号行驶(8月18和20)。为了研究该策略的有效性,对限行期间交通流变化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限行前后交通流参数统计规律的变化特点得到如下结论: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单双号限行期间每天停驶的机动车接近50%,因此城市交通拥堵得到缓解;②即使采取严格的限行措施,在数据采集点某些特殊时段的交通压力依然接近或超过阻塞密度,其他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需同步配合实施才能够为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电动汽车竞争力建立分析模型,并以比亚迪电动汽车为例,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干线水路运输在服务沿江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通航风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枯水季节带来的航道出浅、船舶搁浅等问题.文中结合离散模糊集和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调查数据从人、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对可能影响枯水期长江干线水上交通风险的因素进行了逐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遵守法律法规、船员适任、通航尺度以及船舶适航这4个因素对枯水期通航风险的总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是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的关键要素.利用风险识别的结果对风险控制方案的效用进行了比选,实现了基于风险评价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