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工具,进行了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的分析与计算,讨论了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失效概率的计算、随机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各设计参数的变异性对于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设计参数的相关性等问题。并通过基于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应力计算程序对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量的变异比厚度的变异对可靠度影响大,尤其以土基模量的变异性对可靠度影响最大;面层厚度的变异对于可靠度的影响也比较大。输入变量相关程度都比较低。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有足够的精度,且计算简便,可以作为路面结构可靠度领域的一种新的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法国LCPC-ALIZE路面计算程序,按照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面层、基层、承台等模量变化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影响,为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材料的选择与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各种技术问题,但又缺乏沥青路面施工专家进行现场解决的现状,在分析研究路面施工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采用模块化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个界面友好、简单实用的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APCES V1.0。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JTJ014-97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旧柔性路面规范的对比,阐述了新规范的特点,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采用VB编制了人机交互界面的沥青路面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现行沥青路面弯沉值设计指标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控制粒料基层沥青路面土基永久变形和路面车辙的土基项面压应变设计指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典型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利用弹性层状体系计算程序BISAR3.0进行了力学参数分析.通过统计回归,建立了路面理论弯沉值与土基顶面压应变之间的回归公式;根据我国1978年的弯沉值设计公式和公式推导,建立了土基顶面压应变计算公式.利用AASHO试验路资料,通过与世界上有影响的土基顶面压应变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论证了所建立的土基顶面压应变计算式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找出参数的随机变异性对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自编通用程序,研究了以弯沉为控制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确定了结构可靠指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程度。为设计和施工时主要控制的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在整个下部结构计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对摩擦桩计算的规定,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学分析功能进行求解,并利用Matlab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在程序中输入相应钻孔的地质信息、桩基设计尺寸和不同工况下的荷载信息,程序就能得到计算结果;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利用本程序计算得到的桩端承载力结果,满足经济、安全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厚度计算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的首要任务,结构层厚度会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使用寿命。应用SHELL设计方法的BISAR3程序,系统分析各结构层厚度变化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路受力特性以及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阐述了面层、基层、底基层厚度对并重载交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通过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计算,给出了重载交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有利于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层厚度,做到工程造价与使用寿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分支失效分析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依据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规范,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失效分析的步骤、有关技术指标的确定,编制了利用失效分析技术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程序。本文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失效分析对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层模量是沥青路面设计的重要参数,它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受力计算结果与使用寿命。在应用BISAR3.0程序系统计算不同轴载情况下基层模量变化对沥青路面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基础上,统计得到了基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基层模量对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选用合理的基层模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界面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在不同层间条件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沥青层中的剪应力、拉应力分布情况及路表弯沉值,分析了基层与沥青层之间由于层间界面条件变化引起的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的变化。计算表明基层与面层保持连续的界面条件是十分重要的;过分致密不透水的半刚性基层有可能造成路面的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选取2种路面的典型结构,考虑路面结构层完全连续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荷载模拟超载情况,利用弹性层状体系计算程序APBI,对2种路面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层间接触连续的条件下,柔性路面受荷载作用比较敏感,因此设计柔性路面时,需对超载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本程序运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原理,将主拱圈按水平距离分为24等分,每分段近似地作为直杆进行计算。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解算部份参考了广西编制的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PROG-8”。为了适应PC-1500机内存容量小的特点,将程序分成四段:G24A、G24B、G24C、G24D,逐次输入主机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的合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组成的复合基层的合理结构.通过构建复合路面计算模型.利用BISAR程序计算了不同轴载作用下路表弯沉、路面各层底应力、各结构层的顶面压应力及各层面剪应力.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整面层、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对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重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响应分析,并提出了复合基层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5.
层间剪切疲劳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针对现有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层间剪切疲劳问题涉及较少,依照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思想,通过选取三种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形式,采用BISAR程序计算得出路面结构层间剪应力,回归分析了荷载换算指数,并结合层间剪切疲劳方程,计算得出基于层间剪切疲劳等效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指数。结果表明:对于相同路面结构,在轴载相同条件下,胎压对层间剪应力影响较小;选取的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和混合基层三种沥青路面结构,层间剪应力轴载换算指数比较接近,且大于现行沥青路面弯沉轴载换算指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目前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一次建设成型的现状,在公路建设中交通量预估不准,建设资金不足,地基为软土或特殊土时,对高填深挖变换频繁路段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针对上述4种情况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采取分期修建的方案。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美国沥青学会(AI)所提出的分期修建工程中以剩余寿命概念为基础的设计理论,用我国规范的计算程序进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即拟定第一期的路面结构,用我国规范程序可算出此结构允许承担的交通量N1,根据N1和第二期的实际交通量计算出第一期末的损伤率和第二期允许承担的交通量N2,进而用我国规范程序计算第二期需加铺的沥青层厚度。经与实体工程比较,研究成果与目前的高速公路使用情况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GIS -T中对于交通事件表达的不足,首先利用交通波理论计算交通事件对路网影响范围的时空变化情况;其次基于线性参考和标准动态分段思想,在标准动态分段中增加时间维属性,通过程序扩展在现有GIS平台上实现时空动态分段方法,并用该方法实现交通事件影响临近路段范围的时空变化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利用时空动态分段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要介绍了近40年来美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完成AASHO试验提出的现象-经验设计公式,到力学-经验设计法以及最近完成的AASHTO2002年设计指南的变化过程和内容,可以看出,所谓“新世纪的公路设计规范-AASHTO2002年设计指南”,它包含的内容和所考虑的因素已越来越多,设计过程的模块,包括数据输入、病害模型、初始设计、力学计算、破坏分析、病害预测、方案比较等,既适用于新建路面,也适用于老路修复和重建,给用户提供的是一整套适用而灵活的计算机软件。我国也正在考虑沥青路面规范的修订工作,而且西部建设科技项目也立了许多沥青路面课题,那么我们的规范应该怎样修改,走出多大的步伐,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道路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PQI的检测原理及影响其密度测值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Pavement Quality Indicator(PQI)是一种利用电磁学原理,通过测定沥青面层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获得面层密度的便携式无损检测设备。利用PQI可以实时、无损、高效、安全地检测新建沥青路面的密度。如果已知沥青路面的最大理论密度并将其输入PQI中,则PQI还可以自动计算出各测点的压实度。在国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沥青路面基层弹性模量。通过构建路表弯沉盆与沥青路面基层参数之间的数据库,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反算基层弹性模量预测模型。由理论弯沉盆作为已知输入参数进行反算时,基层弹性模量的反算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在8%左右;由实测弯沉盆作为已知输入参数进行反算时,计算弯沉盆与标准化实测弯沉盆的拟合均方差RMSE为4.49%。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反算沥青路面基层弹性模量模型,可满足实践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