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4年,重庆市加快了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步伐,要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产业,推进汽车、摩托车骨干企业包括零部件生产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扩大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做好汽车、摩托车试车场项目前期工作,2007年,重庆汽车、摩托车产能将分别达到100万辆和60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1 500亿元。同时,重庆市经委还拿出了1份  相似文献   

2.
1“十一五”预期目标体现了汽车既快速又平稳地发展汽车产量:国内市场需求900~1000万辆,产量1000万辆左右(“十五”末即2005年产量571万辆,年均增长11.5%~15%);汽车出口:整车出口占汽车产量的10%,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2005年出口17万辆,占国产车销量的3.4%)  相似文献   

3.
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秉刚 《汽车工程》2005,27(6):643-647
1中国清洁汽车行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到507.4万辆,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比2003年增长了13%。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近60%。摩托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1700万辆和7900万辆。农用运输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200万辆和2500万辆。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总需求量将接近2000万辆,总保有量有可能突破1.5亿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更显严重,国家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可能占空气总污染源的64%。  相似文献   

4.
一、“十一五”预期目标呈现了汽车产业快速、平稳发展的格局我国“十一五”预期目标为:①汽车产量:国内市场需求900~1000万辆,产量1000万辆左右(“十五”末期,即2005年产量为571万辆,年均增长11.5%~15%);②汽车出口:整车出口占汽车产量的10%,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5.
《商用汽车》2011,(18):67
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摩托车占54.12%;汽车占45.88%,刚超1亿辆,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含近2000万辆  相似文献   

6.
龙翔 《城市车辆》2004,(1):52-53
2003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放重组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便绘制出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2004年产销汽车3.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2005年达到年产汽车50000辆、改装车10000辆、发动机130000台,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技术》2004,(11):97-97
今后几年,越南计划加大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力度,使摩托车年产量达到130万辆,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实现出口30万辆的目标。 越南《经济时报》日前援引工业部的一项计划说,越南工业部希望在2010年前大幅提高摩托车零配件国产化比例,争取实现90%的配件国产化,而发动机的国产化比例超过80%。 今年头3个季度,越南摩托车产量超过1 00万辆,同比增长46.8%。其中,摩托车零配件进口额达2.93  相似文献   

8.
我国载货汽车行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行业载货汽车曾一度以中型载货汽车为主,处于"缺重少轻"的状态.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引进和投资建设,这种状况已有很大改变.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近163万辆,其中载货汽车66万辆,占40%.载货汽车中,重型载货汽车34 829辆,中型载货汽车183 617辆,轻型载货汽车297351辆,微型载货汽车145 904辆,分别占载货汽车的5,26%、27.17%、44.93%、22.04%,轻型载货汽车产量大大超过中型载货汽车产量,重型载货汽车产量所占比例也在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对摩托车工业一向指导较少,另一方面摩托车工业在中国较早进入市场。作为机械、汽车工业生力军的摩托车行业,目前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它正在进入被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所左右的关键时期。一、摩托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国的中国摩托车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明晰。 1.总产量大但具备较大经济规模产量的生产厂家较少。1995年产量在100万辆以上的仅有3家,50万辆以上的仅5家。大量销售收入在亿元左右,利润是负数的企业对市场的冲击很大:重复引进、重复建  相似文献   

10.
各省市自治区经贸委上报的“十五”规划中,全国规划的汽车生产能力不低于622万辆。 然而,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关于2005年的汽车需求总量,低限为310万辆,高限330万辆,其中轿车的低限110万辆,高限120万辆。国家经贸委确定2005年汽车产量的总目标,取低限与高限的中间值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 温故而知新。“九五”末的最后一年即2000年,我国国产汽车销售208万辆,生产206万辆,其中轿车销售与生产均在60多万辆。该年全国轿车生产能力不会低于13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也少不了300万辆。巨大的产能放空  相似文献   

11.
今年轿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将上升到27~30%,产量可望达35万辆的水平,大大高于1992年15%、1993年19%的比例。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将达到30%左右,与产出所占比例呈同步增长。 而私人载货汽车发展更快,保有量早在1985年便超过了公路交通部门,私人载客汽车保有量也于1988年超过了公路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各国摩托车品种比例看,大排量摩托车一般占摩托车总量的6~10%左右,在发达国家大排量摩托车所占比例更大。我国摩托车年产量去年可能达到800多万辆。如果按以上比例计算,大排量摩托车也应有40~60万辆  相似文献   

13.
1摩托车车轮行业总体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摩托车车轮产量已超过4250万件,其中铝合金车轮产量已达2950万件,铝合金车轮的单独出口量超过650万件,辐条式车轮产量超过1300万件,轮毂、轮圈的出口量超过300万件。摩托车车轮企业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年产量500万件以上的国际知名企业,使得摩托车车轮行业在国际上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河南红宇机械厂紧紧围绕工厂经营目标,充分发挥民品专用汽车市场营销的龙头作用,使民品经营取得了实质性成效。1—10月累计销售各种专用车辆2000辆,完成年度计划的80%;销售收入完成年度计划的80%,同比增长22%。河南红宇的许多专用汽车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如2005年,冷藏车保温车全国市场总需求量为5000辆左右,河南红宇全年产量可占10%;爆破器材运输车全国市场总需求量为3000辆左右,河南红宇全年可产800辆,占26.7%,同比增长92%;全国厢式货车市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河南红宇产销量保持在1000辆以上,同比增长12%;粮食散装运输车…  相似文献   

15.
杨树 《汽车情报》2006,(14):14-14
微型货车,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0L以下的商用汽车。2005年,国产微型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占全部国产汽车销量的1/6以上,2005年微型货车销售超过22万辆,增长率为13.08%。预计2006年,微型货车增长率可能达到15%,而总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拥有量为1528亿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上升0.4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5356万辆.摩托车8355万辆.挂车80万辆.上路拖拉机1488万辆,其它机动车2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15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亿人。汽车、摩托车拥有量共占全国机动车拥有量的87.2%。  相似文献   

17.
1 摩托车企业应认真实施"国Ⅲ"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1.528亿辆,其中汽车5350万辆,摩托车8350万辆,若考虑尚未注册的摩托车和所谓的燃油助力车在内,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角     
《摩托车信息》2004,(4):58-60
据中国汽车协会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摩托车年需求量将在1200万~1300万辆之间,而国际摩托车市场也将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根据这种形势,重庆市政府近日制定了摩托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继续做大做强摩托车产业,到2010年,重庆摩托车行业的5家骨干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比年初预测的情况要好得多,市场走势是分成两个阶段发展的. 1~6月生产汽车27.79万辆,销量26.35万辆,平均月销量为4.39万辆.与上年同期比较,产量增长35.1%,销量增长29%,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6%,实现利税增长31%,总库存下降31%.前半年的市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7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800万辆,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乘用车需求量为500万辆,增长20%左右。汽车企业产销目标水涨船高,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2007年车市究竟如何分割?将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上汽2006年,上汽整车总销量为134万辆,其中乘用车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