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菏复线有部分车站采用了计算机联锁制式 ,车站在验收开通时未发现计算机接口部分电路异常 ,但设备投入正式运营后 ,在某站却出现了一种潜伏性电路故障 :全站所有的道岔因故不能操作及个别继电器出现误动 ,影响了作业效率。经现场分析故障原因 ,问题出在道岔启动及应急盘电路上 ,把应急盘上的GYZSA弹出后 (该按钮被人为错误按下 ) ,可以暂时消除故障现象。经过认真研究 ,并征得原设计同意 ,对正在使用中的几个计算机联锁车站要点进行了电路改进 ,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故障原因。1 原接口电路原理该线计算机联锁制式为DZ— 1型 ,道岔启动接口电路如图 1。图中用WDCJ(或WFCJ)代替了原650 2电路中的继电器DCJ(FCJ)及ZDJ、ZFJ ,能实现道岔单操及进路式操纵双重功能。当主、备机运行同时出现故障时 ,计算机故障继电器WGJ1、WGJ2落下 ,切断输出 ,WDCJ(WFCJ)不能励磁 ,通过其后接点为接通应急盘电源 (YJKZ)做好准备。电路中WDCJ(WFCJ)与DGJ的接点串接还可以取代 650 2电路中SJ的接点功能。当启用应急盘操作室外道岔时 ,先办理引导总锁闭 ,KZ—GYZSJ—H断电 ,以切...  相似文献   

2.
有源应答器监测装置是信号监测设备,对既有CTCS-2列控系统中增加有源应答器临时限速命令校核及设备状态监测环节,形成闭环检查,弥补既有微机监测系统的不足,可以将有源应答器报文读出并反馈到监测中心及调度中心(TDCS/CTC),实现有源应答器的实时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运基信号[2008]63号《有源应答器监测装置技术条件(暂行)》对接口电路的要求,提出监测装置与车站联锁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铁路专用线长度较短时,由于接轨站与专用线车站之间无设置区间闭塞的硬件条件,两站联锁系统就只能通过站间联系电路进行关联,而站联电路不属于定型电路,其继电器组合也不属于以往的定型组合,因此电路设计需要根据联锁的内部逻辑、站前工程技术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不能简单选择类似工程项目的竣工图纸直接套用。为此,基于某竣工的铁路专用线项目,结合联锁逻辑,将站前工程技术条件转化为信号工程的设计要素,逐步呈现设计要素的分析过程、解决过程,解释在站间联系电路中,哪些信息需要驱动采集,如何进行驱动采集;然后汇总为计算机联锁施工图中的站间联系电路图、组合及内部配线图;最后根据该专用线的实际运营状况,加入轨道电路电码化的相关内容,将站联电路中需要驱动采集的特殊轨道继电器信息进行说明,供同行设计者在站间联系电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要在铁路局信号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实现4套联锁共享控制1~4组道岔功能.联锁与室外道岔切换并安全控制基础上,减少室外和室内设备重复建设,最大化减少建设场地占用,节约建设成本.研究结论:(1)在联锁和道岔接口电路之间设计切换电路,可实现多套联锁对同一组道岔的共享控制;(2)设计4个切换按钮分别对应每套联锁,可实现一...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6日,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计算机所设计集成的我国第一个区域计算机联锁系统在集二(集宁—二连浩特)线集贲(集宁—贲红) 段顺利开通。首次在铁路应用的区域计算机联锁系统是在车站计算机联锁基础上结合了网络安全传输等技术发展的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它将整个控制区域视为一个车站,使用一套联锁机完成多个车站的联锁逻辑运算和集中控制,实现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站间联系的一体化控制。此次开通的集二铁路集宁站至贲红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其控制范围包含集宁站Ⅰ场、集宁站Ⅱ场、七苏木、大陆号、贲红共计5个车站(场)。集宁站至贲红站全长42公里,设一套 DS6-K5B 区域计算  相似文献   

6.
在自动闭塞区段,当两相邻车站距离较近时,需要通过站间联系电缆将邻站的一些逻辑电路条件送到本站,在站内联锁电路的设计中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以南同蒲线榆次西站为例,详细介绍站间联系电路、信号机点灯电路和电码化电路中特殊的设计。经过车站现场运行验证,该设计方案正确、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联锁与翻车机联系电路的结合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联锁与翻车机联系电路的技术条件,并结合站场实际对推重及排空作业、联系电路的结合设计及计算机联锁软件处理情况做了认真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UM71模拟电路的制作过程,设备调试步骤,并举例说明联锁试验的技术条件,区间信号联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技术标准2018年第12批)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TB/T 3330—2015 《无线闭塞中心技术规范》、TB/T 3439—2016《列控中心技术条件》和TB/T 3027—2015《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修改单,修改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附件:1.TB/T 3330—2015《无线闭塞中心技术规范》第1号修改单2.TB/T 3439—2016《列控中心技术条件》第1号修改单3.TB/T 3027—2015《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第1号修改单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轮轨线路的道岔转换方式有所不同,中低速磁浮线路的道岔转换采用整体移梁方式。中低速磁浮线路具有与道岔自成一体的道岔转换系统,信号联锁与道岔转换系统之间为接口关系。在分析磁浮道岔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的9个技术条件。对我国已开通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道岔接口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由联锁参与控制逻辑的道岔接口控制方案。针对该方案,提出了磁浮道岔控制电路中信号与道岔接口所需设置的继电器类型,并对道岔与信号的接口控制电路(包括道岔启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道岔模式控制接口电路及综合后备盘接口电路等)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磁浮线路道岔启动电路9个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 2个轨道电路区段的交叉渡线 一直以来,大部分交叉渡线图形如图1所示,将交叉渡线分成9-15DG和11-13DG两个轨道电路区段。在联锁电路的处理上,经由9/11道岔反位的进路,均要求13/15道岔防护到定位,一方面是防止排列出经由9/11道岔反位的同时又排列了13/15反位交叉进路,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2.
正1CRH2型动车组受电弓控制电路分析为了方便进行电路分析,这里将受电弓控制电路分为四个部分:升弓电路、升弓保持电路、降弓电路、远程切除电路。1.1升弓电路先要清楚T1c-1与T2c-8车的MCR和MCRR之间的联锁关系(见图1)。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实现自动闭塞方向控制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与继电联锁的方向控制电路结合方式,自动闭塞电路仍保留四线制方向电路。由于计算机联锁系统实现自动闭塞方向电路的技术已经成熟,在此背景下宜万线采用计算机联锁实现自动闭塞方向电路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明确规范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的技术要求,2022年12月30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Q/CR 931—2022)。该技术条件基于2015年6月24日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文件》(TB/T 3027—2015)进行编制。TB/T 3027—2015标准适用于国家铁路以及非国家铁路线路,规定内容更具有原则性,国家铁路在应用中有一些细化要求,这些要求在Q/CR 931—2022标准中做了具体体现。通过重点解析Q/CR 931—2022标准新增条款、细化明确的条款以及补充完善的条款,清晰区分两个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差异,有助于行业内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Q/CR931—2022)的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秦线作为我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现代化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和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依靠重载技术的自主创新,在保持列车速度、密度不降低的同时,将列车重量由5 000 t提高到1万t和2万t。在电务技术方面,新技术、新装备大量开发运用,密集、复杂的信号设备改造大面积展开,信号设备联锁关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组织管内信号设备开通调试及处理设备电路问题,总结一些信号设备联锁试验容易发生问题需重点卡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车站联锁与翻机车联系电路的主要技术条件,并结合站场介绍了横列式车场联系电路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7.
根据车辆段联锁设备和试车线信号设备对试车线控制权的交接过程,提出了试车线设备与车辆段联锁设备接口的技术条件,详细描述了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1存在缺陷 1.柳州局南宁南站驼峰于1997年11月开通,其空压站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冷却水泵起动电路与空压机启动电路无联锁关系,即在没有启动冷却水泵时也可以启动空压机,有可能当水泵电路有故障或手动操作时,忘记先启动水泵后再启动空压机,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空压机在没有冷却水的条件下运行,会出现拉缸等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19.
南昌铁路局在工程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于1997年对浙赣线萍乡(老)站进行大修,信号电路由原8505色灯电锁器联锁改为8082色灯电锁器联锁,扩大联锁区范围,并在专用线口增加调车信号,以满足该区段站编组作业的需要,至今设备运行正常,现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20.
根据翻车机调车作业的特殊性,以锦赤线西港口站为例,通过车站与翻车机联锁设计的技术条件、推送作业及排空作业三部分,对计算机联锁与翻车机结合电路特殊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