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执信的历史观学术界没有专门著述.朱执信历史观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成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核在其思想中都有较为清晰地反映.他思想中的阶级斗争观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自己政权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观点,以革命手段铲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等的观点,是其思想中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对他的历史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解读和领悟,都应当联系孕育它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实现。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文化含量,充分展示和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元素,使哲学教育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效果和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滑坡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检讨性的思考,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者,在扭转这一局面中应该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结合民族工作的历史情况和现实需求提出的要求。这一论题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据,也在实践中焕发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联合体”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根基,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大一统”和“家国同构”的哲学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哲学源流;现代政治哲学“权利与共同体塑造”的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原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哲学基础。要深刻揭露和深入批判资本主义错误思潮、“传统文化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和西方错误的政治哲学立场等危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观念。要在马克思主义“联合体”塑造的制度实践与文化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繁荣的治理实践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从观念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因为它正确、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愿和本意,实践的观点、创造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永远同社会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才具有永不熄灭的旺感生命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包含着发展,发展是坚持的继续,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自然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破坏或过度开发自然对人类的危害,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等前瞻性观点,这是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建设,作者认为有必要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独立出来。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要全面、正确地突出《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要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作者分四个部分构建了这一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史内容的调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列出了高等数学中部分概念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并举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道220线朱杨桥旧桥改造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威尔逊作为美国文艺批评的知识分子左翼,新一代纽约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在文艺批评中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倾向,而其批评主要是从美学、道德和社会学方面进行的实践批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主张文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发展有着自主性。他的社会历史分析,包括政治研讨,绝不是唯政治型的批评,而是其"文学人生"带有诗情的政治反讽。他往往将历史事件融入其作品中,阐释其中的深刻内涵,并善于使用类比讽刺战争是人贪得无厌的表现。他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追求平等、自由方面的共同点,描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巴贝夫对私有制的痛恨,这一点和卢梭主义较为一致。他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乌托邦的关系,尤其对圣西门的社会发展原理进行了深层分析和拓展。另外,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机械的理论教条,而是根据发展的历史环境在不断修正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观与社会观产生的理论背景,并通过国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性的价值指向以及马克思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阐述为我们理解和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以人为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语境中的皮尔士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理解皮尔士哲学及其意义。应该把皮尔士哲学置于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境遇中来考查,看看皮尔士哲学如何解决传统哲学的困境,又如何开创了一条新的哲学道路。只有把皮尔士哲学放到现代西方文化的转型背景中,并与其他文化思想的重要流派进行充分比较研究,我们才能真正领会皮尔士研究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医学教育与反馈论的关系》是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信息反馈论来引证Wilhem Vou Humbolat所提出高等学校办学的三条思想原则。并强调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特征,又是实施反馈论的中心思想。这是因为自动化程度越高,反馈论越强;信息传递越快,正负反馈作用越多,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更为明显。自动化控制系统示意图就是说明用最少的信息,实施最优的调控取得最大的效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Zhu introduced typical analytical models to simulate the 802. 11e EDCF channel access protocol. But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ome inaccurate derivations in his present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improve analytical model with some corrections. Furthermore, for the probability of the channel being busy pb in Zhu's model, different points and analysis method are proposed. When the network is under saturation condition, the new results about the probabilities of collision and channel busy, transmission probabilities, successful transmission probabilities, throughput and MAC layer latenc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决策的哲学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决策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它属于哲学认识论的理性认识活动内容。要进行正确决策,达到决策正确的结果,决策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哲学品格;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哲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重构中国哲学:前景、可能与资源清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目前中国社会广泛流布的哲学主潮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三大部分。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相互碰撞与激荡之后,三者必然会在一个崭新历史起点上实现有机整合,完成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的思想大融合。在重新整合这三个部分的中国哲学重构过程中,西方现代哲学理性分析、批判创新的气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总结。传统中国哲学始终与生活世界、人生体验相联系的品格都将成为可充分利用的哲学资源。不可否认,重构中国哲学也将面临着来源于社会基础、主体内容承接、话语转换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在本质上,中西激荡、内外交汇的最终结果应该是一个由现实实践、社会历史作出选择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哲学是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文对经济哲学构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概论性研究,主要包括经济的实质和特征、经济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理论、经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特点、任务、方法、经济哲学的学科分支、经济哲学的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18.
从经验主义到现象学:一种新的信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信息系统学科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信息系统领域中,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形式,这些构成了不同的信息观点,而这些观点又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本文发现: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方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局限,而现象学方法是克服以上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必然结论,并由此提出了有关信息的现象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本从神经元再生这一新的医学发现出发,阐述了神经元再生现象对以稳定神经结构为基础的科学认识论带来的挑战,并就它对人的大脑可塑性、人工智能的拓展及传统认知观念的更新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论力图表明: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必然会不断地粉碎陈旧的思维定势所设置的障碍,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自我”意识产生的物理基础是什么?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近年来,脑科学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本通过对科学家发现了控制“自我”意识的大脑区域这一医学新成果的分析,考察了历史上有关意识问题的多种理论的局限性,揭示了该成果蕴含的哲学意义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理基础”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