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使厦门东部燃气电厂取水口建设与东部港区码头岸线规划相协调,使取水口与规划港区码头使用功能互不影响又能相互共存,开展了对该“结合工程”的研究工作。研究认为,“结合工程”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研究成果解决了大型燃气电厂取水口工程和大型集装箱码头工程结合的技术难题,达到工程分期实施、功能共存、港口资源充分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印尼ADIPALA电厂循环冷却水取水口和取水泵房的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电厂循环冷却水在取水口、引水箱涵、前池、流道等处的水流特性。试验中发现,在原设计方案中,取水口和分流墩附近出现了有害的串状吸气漩涡。文章通过对漩涡出现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有效消除了漩涡,保证了电厂取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某电厂工程为背景,采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手段,对施工期间由于围堤建设、基建挖泥等引起的悬浮泥沙扩散对高温堆取水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高温堆运行阶段取水口处的最大含沙量,预测了取水口附近的泥沙淤积厚度。研究结果表明:(1)施工期高温堆运行阶段,涨潮对取水口的影响要大于落潮;(2)高温堆取水口处悬沙含量最大在0.135 kg/m3,满足施工期间高温堆取水口处悬沙含量不大于0.2 kg/m3的要求,同时高温堆所在的北侧取水明渠内,泥沙每天淤积在0.2 mm至0.5 mm范围,这种量级的淤积对高温堆的取水以及整个北侧明渠的泥沙淤积影响是很小的,短期施工不会产生强淤影响高温堆取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取水口作为LNG码头用于汽化加工的主要结构设施,在整个LNG码头的建设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取水口需联通海域与陆域,且结构所处水位较深,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进行深基坑支护与开挖。较通常的深基坑支护而言,波浪及海流对取水口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就如何安全、有效地对海陆交界处取水口深基坑进行支护加固进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印尼西爪哇INDRAMAYU(3×330 MW)电厂项目防波堤平面布置和结构型式,阐述防波堤平面形态、口门位置的确定对掩护码头及取水口、减少泥沙淤积、降低温排水对取水口水温影响的重要作用,探讨淤泥质地质条件下斜坡式防波堤采用插塑料排水板和竹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及防波堤结构防止温排水渗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东威海华能电厂循环冷却水正态物理模型试验的目的是研究电厂设备冷却水排入海中后对海域及取水口的热污染问题,本文剖析了试验过程,内容包括电厂附近海域的自然条件分析、热扩散理论在模型中的应用、模型设计思想、试验设备量测系统与试验方法以及模型试验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外高桥电厂建立三维温排放数值模拟,分析了取、排水口不同方案的温排放平面和垂向分布以及取水口温升随潮汐变化过程,为电厂取排水口选址方案优化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甜  卢伟  周侃 《水运工程》2018,(3):93-98
综合分析国内某电厂码头工程的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电厂重大件吊装、结构设计、环保设计等,创新性地提出将电厂码头与取水口一体化布置以及利用卸煤码头平台进行电厂重大件吊装的方案,并提出多项优化码头布置的合理措施。节约了长江岸线资源,减少粉尘和水体污染,降低工程总投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6,(3):269-274
在沿海水域冷却水工程中需满足机组对冷却水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且对水域水环境影响做出评价。文章依托大连长兴岛某电厂为背景资料,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四种典型工况,对潮汐潮流作用下的电厂排水口温排水热扩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探究温排水在水域内输运、扩散规律并预测温度场最大温升包络线分布及取水口温升,分析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7,(4):361-367
为了解越南某电厂新建一期三期工程对已投入运行的二期工程取水口温升的影响,采用MIKE21中的潮流和温度输运模块进行了潮流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选取冬季和夏季两种气象背景,模拟了典型大潮、小潮情况下一、二、三期工程同时运行时的温度场扩散过程,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温升包络图。模拟结果表明:一期和三期工程投入运营后,二期工程取水口温升不超过1℃,符合使用条件。针对工程中的透水防波堤,文章提出了杜比公式与MIKE模型相结合的模拟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防波堤的透水性对温度场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波堤透水性对温度场扩散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富丽娟  赵洪波 《水道港口》2013,34(3):204-207
为了从宏观上论证某拟建核电取水工程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依据大量实测资料,研究了该工程海区的水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岸滩冲淤演变特征。通过研究表明,该工程水域水动力不强、含沙量低、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外界泥沙来源较少,在合理布置取水工程后不会产生较强的泥沙淤积问题。此外还结合该区的波浪及底质特点讨论了取水口位置,并进一步给出了局部防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东雷州电厂海岸动力地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或平衡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泥沙运动及海岸演变对电厂取排水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下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样品的平均中值粒径为0.0102mm,南部区域略粗于北中区域,从沉积物分布特点和趋势看,近岸与河口区物质偏粗,主要受近岸及河流的影响;而距岸不远的沉积泥沙中值粒径均在0.004mm左右,则明显受海向沉积泥沙的影响。由于工程区处于岬角且泥沙来源数量少,受波浪潮流共同作用,电厂工程区水域海床及岸线多年处于冲淤平衡的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滨海核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实践,分析了工艺要求、阐述了设计逻辑并明确关键技术。取排水工程关键技术包括温排水扩散试验研究、波浪对构筑物的作用、泥沙冲淤试验研究、结构形式与地基的适应性、海洋生物或异物防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明渠、管涵、明渠管涵组合等3种取水形式和明渠、管涵两种排水形式的应用,介绍核电厂关于泥沙淤积和取水口堵塞的运营反馈,分析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展望设计优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应用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广州湾潮流运动和湛江钢铁基地自备电厂取排水方案局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电厂采用港池式方案取排水口前沿工程前后的局部流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泥沙冲淤作了初步分析,研究成果为环境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附近海域海岸演变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现场踏勘及海洋水文全潮测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区的海岸演变和淤积特征,重点对海岸的稳定性,岸滩与床面的淤积特征、泥沙来源等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海区岸段与岬角上间岸滩稳定,电厂取排水口处无泥沙淤积之患,在核电取排水口设计时,可不考虑岸线侵蚀以及其它形式来沙对核电水上工程滩面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3.5 km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排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针对连云港港扩建造成的影响,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2种措施方案(即取水明渠向东延长方案和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方案)的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己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形成了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1402 m,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必须采取工程措施;(2)取水明渠向外延长方案延伸段会发生明显淤积,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1500 m可保证取水明渠口门设计水深,取水明渠内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在印尼某电厂EPC项目的码头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的风、浪、流、泥沙运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及施工条件,不断优化码头、防波堤布置,给总承包方盈利创造了充分条件。最终推荐的设计方案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港口开发建设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建设)规划方案和埒子口港区规划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水口附近滩面的冲淤变化和等深线位移。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港口扩建及埒子口港区规划实施后,已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变成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