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嘉壎创作的郑和下西洋油画作品,画面精美,色彩准确,细微处刻画细腻。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他几十年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和对海洋文化、中华传统帆船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征文获奖名单特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郑明一等奖《重铸辉煌唱大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钧雷《让海洋强国再现东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张宝印二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实施海洋开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贾宇付玉《纪念郑和学习郑和走强海之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妈祖文化》福建省船东协会秘书长郑锵《历史的远航》(组诗)江苏省新沂市市委南吕《郑和航海推动世界前行的和平之旅》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三等奖《我国的海洋观和郑和下西洋》国家…  相似文献   

3.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韦振华 《珠江水运》2006,(Z1):143-145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航海活动,也是一次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国人对海洋意识的觉醒,重视发展海洋事业。  相似文献   

5.
《航海》2005,(4):F002-F002
今年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航海壮举,永载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史册。郑和七下西洋广泛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各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活动。成为航海史上的千古佳话。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航海》2005,(5)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与航运发展”为主题的,2005年三省一市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间在福建举行。我会正在组织作者,征集论文,共襄盛举。研讨会还设立了分课题: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1、郑和文化、郑和精神及其传承和发扬2、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中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与影响3、郑和航海对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运》2005,(8):3
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国迎来了第一个航海节,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张春贤部长表示,为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运强国,我国将把航运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对明代的造船工业及郑和下西洋的船型特点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明代的航海技术,如当时的测速方法和用航海罗盘的导航技术,特别是对郑和船队的海图作了拓扑原理海图绘制的解读。分析了郑和船队的天文航海技术,并对船队的通信联络设备和工具作了初步探索。简述了郑和船队的饮食,并从作战角度分析了郑和船队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一次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它最广泛地宣传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宣传了我国“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优良传统,宣传了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决定把每年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  相似文献   

12.
6月17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部承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3.
《航海》2008,(3):11-11
2008年“中国航海日”纽委会宣布,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是中马建交40周年,2015年7月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笔者期望能就此发行纪念邮票,提升中国邮票的海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近年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对外交往中论及郑和下西洋,这一故事已经成为我国与各国睦邻友好交往的名片。考量我国领导人关于郑和下西洋评论的语境,发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文明互鉴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巍 《上海造船》2005,(2):43-46
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郑和七下洋以太仓为起锚地和归舶港.介绍了目前太仓保存的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仓人.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以太仓为代表的江南经济繁荣发展为依托,又极大地影响了明代太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方面,推动了太仓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大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昌盛,其影响一直惠泽波及至今.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原因的几种说法 <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这样说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说法,我们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均记载了随郑和下西洋的医官医士多180名。以往研究都将医士统指医生,不够令人信服。本文考证了明代医疗制度,引证了地方志的有关材料,论证了郑和航海中的医士亦指制药的药师。从而以新的视角阐明郑和下西洋进行蕃药贸易的历史背景和随带药师下西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20.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