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2.
上海航运交易所的"2012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显示,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包括A股、H股等在内的70家航运、港口、船舶海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排名中,海工企业因为去年行业呈现的高景气度,成为当年最大的"亮点".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海洋经济总体增长速度."5月20日,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在京发布并作出上述预测.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海工装备业务的崛起,或将打破当前传统船舶制造业的市场惨淡局面,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世界经济的疲软不举。使得世界造船航运业也深陷泥淖苦苦挣扎。为了自救,世界各船厂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工装备制造业。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海工装备投资热潮。尤其是中国,热情更加高涨。那么。世界海工装备制造业前景如何?是否已出现过热迹象?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克拉克松公司(Clarkson)常务董事Martin Stopford先生。  相似文献   

4.
“大连开拓者号”的开建,预示着中国船舶企业将打破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民族海工装备制造实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船舶工程》2013,(1):119
宁波国际海事展创办于2011年,逢单年在宁波举行。立足于中国华东地区庞大海事产业基础,浙江省和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宁波现代化国际强港建设战略实施的巨大市场潜力,打造致力于港航物流、船舶及海工装备、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从海工中端产品设计建造向高端产品设计建造里程碑式重大跨越的"希望6号"正式启航。"希望6号"的设计建造不仅开辟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工程建造的先河,还实现了中国制造的FPSO在海况复杂、要求严格的英国北海投入使用的零突破,打造了海洋工程工装备制造的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7.
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基本情况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在吸取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开拓海工业务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海工装备制造与运输船舶建造的不同特点,对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开展海工业务面对九大重点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的建议。对中国船舶工业企业防范海工业务风险,克服困难渡过海工市场的困难时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的海工装备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提出对我国造船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几点思考:市场进入的门槛高,决策要谨慎;船舶制造企业要与油气用户业主合作联手;科研、创新开发要更多地瞄准深海技术;海上应急救援装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的关键。我国各海工企业在向海工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进军。  相似文献   

9.
宋丽霞 《船舶工程》2011,33(6):114-116
在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视野下,通过分析研究世界船舶海工及配套业发展特点及南通船舶海工及配套业发展现状,提出南通发展船舶海工配套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在全球各大经济体同步复苏态势下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企业制造技术水平,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分析船舶制造业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规律以及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研判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市场发展趋势,助推我国相关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虽然不断下跌,海工市场下滑严重,但从长远看,油气等一次性资源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而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油气开采日益频繁,其中3000米以上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探开采的重点,由此可知海工装备产业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全球造船业普遍低迷时期,海工装备制造业却蓬勃发展,我国海工更是异军突起,但崛起背后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或许从其分布就能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5.
9月19日,中远船务与挪威MPF公司在上海签订“MPF-1000钻井生产储油船项目(FDPSO)建造合同,该项目为中国国内海工企业首制产品,也是世界第一艘FDPSO,合同金额超过1亿美元,从而再次显示了中远船务作为海洋工程制造业新兴品牌的急速扩张能力。挪威MPF公司总裁Mr.WILHELMP.BLYSTAD、总经理Mr.JACOBSENTORE、中远投资(新加坡)总裁季海生、中远船务总经理王兴如、中远船务党委书记周协东等参加了合同签字仪式。作为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首选合作伙伴的中远船务,在全球各类大型船舶修理和改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根据最新的…  相似文献   

16.
1、应形成产业"准入"制度。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海工装备制造的热潮。船企以及其他各类装备制造企业都在进军海工。一方面,从业者增加有助于这一战略产业迅速做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盲目进入也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海工业界人士呼吁,希望国家制订出台海工装备生产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形成产业"准入"制度,保证产业的发展质量,提高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竞争能力,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  相似文献   

17.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亚洲虽然在装备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装备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海工在量变上是巨大的,但仍没有达到真正的"蝶变",不仅与欧美国家不能比,就是跟亚洲海工强国韩  相似文献   

18.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修船分厂根据世界航运业和国内修船市场的变化,在2011年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地跻身海工市场,制定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改装工程为主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积极地以修船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技术创新,加强生产和成本管理,稳健发展船舶修理市  相似文献   

19.
《上海造船》2009,(2):54-54
工信部出台海工科研项目指南。5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了《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第一批)》,这是我国首次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出台科研项目指南。该《指南》在主流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主流浮式生产系统、主流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等领域明确了22个重点研发项目。  相似文献   

20.
《船电技术》2017,(12):I0024-I0024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强国路线图,工信部解读《中国制造2025》之船舶工业篇明确指出:船舶工业在我国制造业中最具备率先做强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成为世界海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先国家,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