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吻合口狭窄。结论 胆肠吻合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其原因与胆管壁组织构筑、胆汁刺激作用及肠胆返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影响 ,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 ,术后一周内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实验组 ) ,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两组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羟脯氨酸含量分析。结果 bFGF能显著促进胆肠吻合口粘膜上皮愈合过程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收缩 ,减少瘢痕形成。结论 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是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有效措施 ,其机制与bFGF能够①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增生、活化 ;②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③促进伤口收缩 ;④促进释放胶原酶以及引流吻合口粘膜下少量渗出胆汁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复习近年来有关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研究文献基础上 ,从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肌成纤维细胞三个方面综述了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观察32P放射性同位素食管腔内照射对良性狭窄瘢痕形成的影响,为内镜下食管良性狭窄扩张后32P管腔内照射抑制瘢痕增生、预防再次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兔,通过外科手术行颈部食管环形切开后再吻合的方法建立食管良性狭窄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激素组及照射组,每组6只;术后第2天测量食管吻合口处内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照射组给予32 P放射性同位素干预,观察2周。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体质量、干预结束后食管吻合口处内径,造模前及干预后检验肝功(ALT,AST);处死家兔,取食管狭窄处组织观察大体病理并行HE染色,测定食管吻合口处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成功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2周后对照组食欲明显减退,激素组食欲稍差,照射组未出现食欲减退;照射组体质量比前2组都增加(P<0.05);照射组食管吻合口处内径与前2组比较均明显增宽(P<0.05);HE染色示照射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均不显著;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比前2组都低(P<0.05),接近正常食管的含量(P>0.05);各组干预前后ALT及AS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科手术可成功建立家兔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放射性同位素32P照射可以抑制食管狭窄处瘢痕形成,且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手工缝合进行吻合。记录吻合口构建时间,观察术后大鼠生存情况,监测并发症,记录磁体排出时间。术后30 d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标本,对比两组吻合口大体观、机械强度和病理变化等。结果 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2.9±2.7)min,低于对照组的(23.8±4.1)min(P=0.036)。实验组磁体排出时间为(7.42±1.4)d。实验组未发现吻合口漏、狭窄和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4只大鼠出现吻合口漏或出血,均于术后4 d内死亡。两组吻合口爆破压相近,肉眼观吻合口愈合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层组织排列较好。结论 磁吻合技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吻合口可靠,是实现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人肺间质成纤维细胞HEL299纤维化增殖过程中肺上皮细胞的重要作用及其调节的信号机制。方法应用体外人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共培养系统,MTT法检测PQ对人肺间质成纤维细胞HEL299和HPAEpiC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皮HPAEpiC细胞的TGF-β信号通路变化对肺间质成纤维细胞HEL299增殖的影响。结果PQ对肺间质成纤维细胞HEL299体外增殖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存在。PQ促进肺上皮HPAEpiC细胞TGF-β的分泌,进而促进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阻断上皮细胞TGF-β信号将明显减少间质HEL299细胞的增殖。结论 PQ促进人肺间质细胞上皮HEL299的增殖依赖微环境中上皮HPAEpiC细胞的TGF-β信号。本研究结果阐述了PQ诱导肺纤维化的一种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 (HD)以消化道远端无肌间神经节细胞肠段的持续性痉挛所致的功能性大肠梗阻为特征。一氧化氮 (NO)是消化道抑制性神经递质 ,肠间质细胞 (ICs)是肠道蠕动的起搏细胞。应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及c ki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ICs在HD病变结肠的分布情况。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病理标本取自 1 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HD患者 ,年龄 3周~ 2岁 ,7例为常见型HD ,3例为长段型HD。取无神经节细胞狭窄段及神经节细胞正常肠段作染色观察。对照组结肠取自 5例尸检标本 ,死亡时间在 6h…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对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 d的小鼠乳鼠大脑皮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取脑膜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染色纤连蛋白(FN)鉴定成纤维细胞纯度。通过向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细胞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细胞或抑制剂AG1296进行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细胞系中p-PDGFR-β、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纯度达到90%。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加入PDGF-BB后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明显并形成团块,给予抑制剂AG1296则增殖受到抑制,团块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入PDGF-BB时,p-PDGFRβ、p-Akt表达增多(P<0.01);给予抑制剂AG1296则表达减少(P<0.05)。结论 PDGFR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适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胆道支架,探讨其植入到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镁合金AZ 31B制备胆道支架。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犬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4d后胆总管直径增宽至约6mm为建模成功。实验组在胆道内放置镁合金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则单纯行应用探条扩张胆道狭窄处,并行胆道一期缝合。观察各组死亡率以及胆漏的发生率;于建模前及探查术前、术后1月、3月留取相应样本行镁离子浓度、肝功能检查;定期B超观察胆管狭窄情况;分别在探查术后1月、3月留取胆管组织标本,观察胆管的愈合情况及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血液、粪便以及肝脏、心脏、脑和肺等器官中的镁离子浓度接近,实验组尿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16.7%,死亡率分别为16.7%、33.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建模前、胆总管探查术前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和3月行B超检查提示实验组胆管通畅程度良好,无狭窄表现,而对照组胆管出现进行性狭窄,胆总管狭窄以上胆管明显扩张。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时,肉眼观察见胆管吻合口愈合良好;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较少,新生肌纤维较多,管壁增厚较轻。结论镁合金胆道支架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良好的支撑及可降解性能在胆道探查手术及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 5 氟尿嘧啶减少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对损伤的兔双后趾用乳胶条包裹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和 5 氟尿嘧啶 ( 5 Fu)作用 1 0min。通过肉眼观察、测定关节屈曲度数及肌腱滑动距离、肌腱抗拉强度及光镜观察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肌腱抗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腱细胞增生性反应相近。 5 Fu组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屈曲度数之和及相应的肌腱滑动距离、腱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胶原纤维含量、腱周组织瘢痕粘连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术中局部短时应用 5 Fu能减少肌腱粘连 ,在一定保护措施下不影响肌腱正常愈合。  相似文献   

11.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biliary surgery lies inthe treatment of iatrogenic biliary stricture that isexpressed prominently after operation as scar con-tracture and anastomotic stenosis, especiaI1y theanastomotic stenosis at the porta hepatis and thearea above it. ln order to exp1ain the mechansim ofthe formation of iatrogenic biliary stricture, an ani-mal model of trauma--repair of bile duct was madein this experi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myofi-broblast (MFB)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was ob…  相似文献   

12.
总结治疗68例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由于腹部瘢痕畸形各有所异,需根据腋部及周围组织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本文手术方法有多Z字皮瓣成形术、五瓣成形术和腋周皮瓣修复等。同时就腋周皮瓣血供及切取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TGF-β_1中和抗体在预防肌腱黏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抑制术后屈指肌腱黏连的效果。方法将108只来亨鸡随机分成3组,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术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TGF-β1多克隆抗体,于术后1、3、8周取肌腱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TGF-β1多克隆抗体10μg/mL组炎症过程缩短,塑形过程加速;TGF-β1多克隆抗体5μg/mL组、10μg/mL组Ⅰ胶原含量减少,且Ⅰ/Ⅲ胶原比例下降,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TGF-β1多克隆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TGF-β1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减少肌腱的黏连、瘢痕组织的形成,这可能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术后黏连潜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Smad4/Smad7在良性胆管狭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mad4/Smad7在良性狭窄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mad4/Smad7在23例良性狭窄胆管组织、6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mad4在良性狭窄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3%、33.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Smad7在两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胆管狭窄组织中Smad4的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CRH2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 建立包含轴承的车辆-轨道动力学分析模型, 通过数值积分获得了轮轨冲击力时间历程、轮对和轴箱振动加速度时间历程、滚子与外圈滚道接触载荷时间历程; 结合已有的车轮扁疤分析模型, 研究了扁疤长度、车辆运行速度对轮轨冲击力的影响, 分析了扁疤冲击下轮对、轴箱的振动加速度响应特征以及外圈滚道接触载荷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轮对和轴箱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均随扁疤长度呈现增长的趋势, 轴箱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大于轮对受到的冲击加速度, 且轴箱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增长更快; 车轮扁疤会对外圈滚道接触载荷产生影响, 在滚道承载区域, 车轮进入扁疤区域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效果为减小滚子外圈接触载荷, 在车轮离开扁疤区域时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效果为增大滚子外圈接触载荷, 在滚道非承载区域, 滚子与外圈同样会产生多次冲击; 车速为300 km·h-1, 扁疤长度小于30 mm时, 车轮进入扁疤区域滚子外圈受到的冲击载荷大于车轮离开扁疤区域滚子外圈受到的冲击载荷, 扁疤长度大于30 mm时, 车轮进入扁疤区域滚子外圈受到的冲击载荷小于车轮离开扁疤区域滚子外圈受到的冲击载荷; 在整个滚道区域内, 扁疤激扰激起的滚道冲击载荷呈左右对称分布, 且滚道区域越靠近对称轴, 受到的冲击载荷越大。   相似文献   

16.
The extensive negative effects induced by zerogravity or microgravity where offer special environ-ment are har mful for cos monauts[1-3].The real spaceenvironmen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mi-crogravity,electromagnetic fields,and radiation,which may have an effect on the func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CNS[4],but the changes in CNSin-duced by si 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groundcaused the corresponding adaptive changes of cere-bral circulation,which made alterations in sensoryp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HSP47)在臀肌挛缩带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GMC)发病的作用.方法 收集臀肌挛缩症患者挛缩带和病变旁肌肉的病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HSP47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和HSP47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并且呈强阳性表达,其在mRNA水平分别上调了8.1和3.6倍(P<0.05).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与mRNA一致,分别上调11.2倍和7.6倍(P<0.05).结论 TGF-β1和HSP47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挛缩带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使用90例人心脏标本,研究人心房间隔的动脉来源及分布特点。房间隔的动脉有窦房结动脉的分支(100%)、房室结动脉(100%)、kugel动脉(93.33%)、左房后支(76.67%)等。房间隔的动脉沿房间隔边缘成环状吻合,然后各分支向卵圆窝中心会聚。房间隔的动脉吻合丰富,30.67%的标本出现吻合。因此成为冠状动脉之间建立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