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的不同理解,将在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时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清连一级公路既有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情况,通过交通事故调查、洞口线形安全性分析,提出正确理解"线形应一致"的看法。同时,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线形设计提出建议,作为清连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可供其他新建工程或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业内对技术标准、规范规定隧道洞口前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线形应一致"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该文尝试通过影响隧道行车安全性因素的分析,加深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规定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内外是事故多发路段。加强隧道洞口的总体设计,可最大限度地保证隧道洞口行车安全。在"平、纵面线形应一致"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了定量标准,并对洞口过渡段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存在的光线明暗变化,给驾驶者安全驾驶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因素,规范对于隧道洞口线形均有严格要求,但对于线形一致性的理解存在一定分歧.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洞口行驶轨迹、视距进行分析,对洞口线形一致性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力求隧道洞口行驶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隧道洞口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此《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提出了隧道洞外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的要求,但过分追求理想线形,往往造成工程规模和造价大幅增加。为了兼顾行车安全和工程规模,基于行车轨迹轨迹偏差限值,提出了公路隧道洞口平面线形协调的定量化判断标准。分别针对:洞口内外侧各3s设计速度行程均落在缓和曲线;洞口落在直线上,3s行程点落在缓和曲线上;洞口落在缓和曲线上,3s行程点落在圆曲线上等3种情况,提出了行车轨迹偏差值的计算方法,并将其与行车轨迹偏差限制比较,可以判断是否满足线形协调条件。  相似文献   

6.
分析平曲线、竖曲线、平纵曲线组合及横断面对隧道安全的影响,对隧道进出口线形协调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隧道进出口应尽量设在直线段上或圆曲线段上,避免设在缓和曲线上;对于洞口处的纵坡,除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外,隧道洞口的变坡点应距洞门有一定的距离;隧道洞口段的平纵面线形组合须避免在进、出洞口的洞外段、洞内段设置较长、较大的下坡,且在洞口处均需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进、出洞;隧道洞内外的路面宽度应逐渐过渡,且长大隧道内应设置紧急停车带。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隧道洞口缓和曲线参数的合理取值,建立了隧道洞口附近缓和曲线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洞口明暗适应时间、反应时间、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确定了有效的适应距离长度,并结合车辆偏移阈值,根据几何关系确定了隧道洞口最小缓和曲线参数随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的计算图。该计算结果对今后隧道洞口附近线形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避免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洞口内外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线形一致性中定性描述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隧道洞口路段的安全性,分析路线线形要素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原理,结合规范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 s行程范围内平、纵线形的一致性要求,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价方法,得出隧道洞口不同安全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甘肃省某山区公路上海甸峡长隧道为实例,对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安全评价,得出隧道进出口安全水平,并对不良线形进行优化处理,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优化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隧道路段安全事故多发问题,从运行安全的角度对运行速度协调性、隧道安全设计范围、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隧道内安全运行视距等4个方面展开对公路隧道线形设计的分析,为公路隧道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庞小冲  唐学军 《隧道建设》2011,31(5):566-568
由于地形、地物等条件的限制,项目选线中隧道洞口段位于回旋曲线上,考虑到洞口段行车的安全,规范对隧道出入口的平面线形一致性有专门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分歧。以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以及回旋曲线最小长度计算出的临界内移值P,提出了一个隧道出入口平面线形一致性检验的定量化判据,即行车道中心线上距洞口3s设计速度行程终点与驾驶员继续按设计时速行驶3s后的位置偏差△D≤临界内移值P,否则就认为不满足一致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公路隧道线形的安全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殷瑞华  朱光仪 《公路》2003,(3):140-142
现阶段国内公路隧道设计的标准基本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由于其局限性,对隧道洞口的平纵线形以及洞口与洞外的路线线形连接,规定中模糊性较大,使得许多设计单位虽然在隧道勘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合适,但在隧道建成后往往在洞口容易出现行车安全事故,本文试图阐述线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供同行讨论,以使隧道的线形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花园大道隧道工程总体设计为例,通过对区域路网规划解析,分析花园大道交通功能,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总体设计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现状建设条件,意在探求在城市隧道设计在线形及洞口位置、隧道进出匝道布设、双层立交隧道、“管幕+顶进”工艺的构思理念,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岭隧道是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介绍了青岭隧道平面线形设计过程,对越岭隧道和曲线隧道的平面线形设计谈谈自己的设计体会和看法。曲线隧道采用大半径长曲线的线形是线形设计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国内公路隧道设计的标准基本遵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由于其局限性,对隧道洞口的平纵线形以及隧道洞口与洞外的路线线形连接,规定中模糊性较大,从而全国许多设计单位在隧道勘察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合适,但隧道建成后往往在隧道洞口容易出现行车安全事故.本试图从这些内容阐述线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隧道洞口进洞宜“早进晚出”,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应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坪石隧道、乌坑坝隧道的洞口进洞设计方案,以及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作出现场的变更,提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1,(10)
隧道口由于行驶环境突变,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洞门位置的线形参数需要满足3s行程一致性。关于隧道洞口是否能够设置在缓和曲线范围内具有较大的争议,目前缺乏一种直观、可信的判别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评价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平面线形一致性/安全性的方法:运用仿真手段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以驾驶员在洞门位置握住方向盘3s不动时的车辆横向偏移量为衡量指标,提出了判别洞口线形一致性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车辆跟踪行车道中线行驶时不会偏出车道,第二个标准是横向偏移量低于同侧的路缘带宽度,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标准才能判定为一致性满足要求。最后,以某高速公路拟建的棚洞隧道工程为实例,进行公路3种典型车型的运行仿真,获取了驶入/驶出洞门时的横向偏移量,结果表明小客车驶入隧道时的偏移量较大,存在碰撞检修道的事故风险,洞门位置的线形一致性不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主要从静态视觉角度展开,忽略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性,缺乏对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鉴于此,以层次分析法为基本评价分析框架,建立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以功能、景观环境、美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功能、景观环境、美学指标的权重为0.662∶0.232∶0.106;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以专家和普通群众为评价主体、采用专家打分法和驾驶模拟试验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并考虑洞口设计在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针对隧道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眼动仪测试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龙高速板仑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例,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结构安全、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优秀方案;并通过对试验者眼动数据的分析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案例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为隧道洞口设计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隧道通过控制线形安全性指标———停车视距,来保证隧道平面线形的安全性,在采用螺旋曲线线形时,隧道中所能达到的视距与圆半径及隧道横断面的宽度有关。该文对雅泸高速公路干海子螺旋隧道平面线形的布置进行方案比选,结合汽车动力学仿真对车辆进行运行安全评价,力求寻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半径螺旋曲线隧道安全线形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出适宜的绿化设计方法,文中从景观效果和洞口亮度两个方面考虑,提出隧道洞口绿化设计流程,并对隧道洞口边坡、仰坡、洞口前区的绿化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的模式和工程建议,推荐了西南地区隧道绿化的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20.
山岭公路隧道洞口美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化城市、交通、景观的发展,隧道洞口美学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隧道作为特殊的交通要道,为使其美学发展符合隧道的工程特性、满足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原则,在对隧道洞口美学已有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对隧道洞口美学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和研究: 从隧道的工程特性出发去认知美学,将隧道洞口美学的研究设定为审美活动; 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3个层面对隧道洞口美学设计进行分析,指出“绿色生态”“以人为本”“内实外美”是隧道洞口美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提出隧道洞口美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由定性向定量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