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闻 《机电设备》2020,37(2):47-51,69
基于广州打捞局120 000 kN抬浮力打捞工程船配套4 500 kN线性绞车的技术要求,提出线性绞车电控系统设计方案。从线性绞车在打捞工程船中的作业工况、电控系统的通讯架构、线性绞车单台控制及远程联动的自动控制、人机界面操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介绍线性绞车电控系统的设计思路,为线性绞车在打捞沉船工作中的正确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传统船舶的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已无法充分满足智能船舶的多元化应用需求。在传统船舶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智能船舶的测试更应结合用户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如海洋科学调查、海洋考古搜寻等实际作业任务对智能船舶的测试要求。围绕智能航行、智能探测等智能船舶的核心应用功能,对海洋科考和考古搜寻的典型作业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测试场景规划,为构建服务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程》2020,(3):68-68
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战大考中,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克服一切困难,有序复工复产,奋战在科研最前线,助力集团公司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科研生产攻坚战。近日,七〇四所科研人员丁鑫、何秋生、张涛到达福建马尾船厂,为我国首艘万米深潜器支持保障船"探索二"号安装调试科考支撑系统。这是我国首套国产化船载科考作业支撑装备,预计将于5、6月份完成设备调试。  相似文献   

4.
船坞引船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设备主要参数选取是影响船舶进出坞作业流程的重要因素,引船系统的选型及布置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船型、工程投资、船舶进出坞作业效率等多方面。本文阐述了引船系统主要机构组成,说明了不同等级船坞所适应的引船系统配置方案,并列举了相关实例。针对国外某船厂项目,对引船系统主要设备(绞车)的参数选取进行论述,提供绞车两种不同的布置型式,即绞车布置于轨道延长线和绞车布置于坞首中部两种设计方案,从多个角度对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最后对该项目整体进出坞流程及人员配备进行阐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船坞引船系统设计经验,为相关船厂项目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电设备》2022,(5):I0006-I0006
近日,上海苏州河新能源游船项目顺利完成首船交付,并完成试运行工作。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简称“七〇四所”)提供电池动力系统。“梦清”号是七〇四所参与研制的苏州河游览工程的第一批新能源观光船之一。这艘现代化的观光船外型潮流,内饰优雅,整船时尚、科技,采用全景式设计,游客可零距离感触苏州河水的灵性。  相似文献   

6.
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是海洋风电安装工程中的重要装备,摩擦绞车升降装置与桩腿、船体构成了自升安装船独立的升降系统。在升降装置的作用下,绞车提供牵引力完成放桩、升船等动作。海上作业过程中环境载荷的不确定性会使作业过程绞车升降系统受附加工作载荷,从而导致工作绞车容易发生故障,给作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隐患。本课题从海洋38#风电安装船的外部作用环境和实船绞车轴瓦的失效情况出发,基于支撑桩腿、船体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分别分析了绞车轴瓦应力对冲击和振动的响应关系,并采用柔性体有限元仿真和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绞车作业过程中的附加工作载荷。同时根据分析结果绘制了响应关系坐标图,进一步研究了工作过程中绞车附加载荷与绞车滚筒支撑轴瓦失效的机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许可  赵慧  沈少杰 《船舶工程》2016,38(3):50-5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收放通信中继浮标的绞车的装置组成、工作原理、驱动参数计算及其液压控制系统。该收放绞车实现了自动排缆,主动放缆,张力保护,被动放缆,承重头锁紧及应急切割功能,确保了在释放回收通信中继浮标过程中载人潜水器的姿态及安全,从而保证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FPSO、CTV等与提油轮进行串靠输油作业的过程中,大缆绞车通过系泊大缆将FPSO、CTV等与穿梭油轮或者VLCC进行串靠系泊,使输油平台和提油轮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外输作业的安全。目前,国际上各大船级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没有对大缆绞车的设计进行系统的规定,本文分析研究了大缆绞车的设计技术指标,可为大缆绞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2022,(6):118-119
<正>11月24日—26日,有着“中国海洋第一展”之称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5家成员单位共同参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简称“七〇四所”)船舶智能航行关键设备、布放回收系统、电动缸、电液缸、重载型船用补给平台升降机和全航速减摇鳍系统等多种船舶与海工核心设备亮相中国船舶展台。  相似文献   

10.
船舶应急电源对于保障船舶的安全可靠行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船舶供电系统故障时,及时为应急负载提供短时电力供应。本文对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尝试将变换器应用于船舶应急电源的应用场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搭建了原理样机,并对主要的参数和波形进行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验证了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在船舶应急电源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黄明龙 《水上消防》2023,(2):148-150+154
基于港口区域应急保障能力调查,分析了港口区域不同作业类型对应的重大事故风险,提出了应对事故风险的港口应急能力建设要求,从内部应急资源、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现状与需求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建设重点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指导了港口区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港口水域引航船舶的风险控制监督,分析引航员工作现状、岸基支持系统和被引航船舶驾驶台支持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要求以及引航团队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主要支持系统,归结出对引航员在船的监督和支持的基本要求。引入团队管理的引航作业将提高引航作业的安全性,有利于进出港船舶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中船重工七〇四所承建的多功能施工平台项目开工典礼在浦东举行。中船重工七一二所、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江苏浩衡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宏航船舶技术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典礼。该多功能施工平台为国内首创,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自由组合大小和形状,通过更换不同的甲板设备即可实现不同的海上作业功能,而且该平台拆散后可通过公路运输至作业港口拼接,堪称"海上变形金刚"。该多功能施工平台的升降系统、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上交通运输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障航运通航环境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和应急救助能力显得尤为迫切。VTS,CCTV,AIS岸基系统等先进手段在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中的广应用,对提升水域安全水平和通航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要海巡船在重要航道、港口及其附近水域开展日常巡逻监管、应急设标等任务,具有效率低、能耗大、人员成本高的特点。并且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人员和船只作业风险大,使海事部门无法掌握水上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基于此,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在充分调研需求的基础上,联合研发了"基于AIS技术的智能水上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3月5日,现场"我们中标了"的消息瞬间"引燃"了办公室,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从众多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渤船集团"总段数控对中系统"项目,中标金额达5 000万!该项目是七〇四所特种装置部多年技术积累取得的产业化突破,此前小型模压机和隧道盾构机等项目中的技术经验,成功应用于此次项目中,解决了6自由度姿态调整、多点联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液化天然气(LNG)罐柜船舶进江靠港作业是水上运输的重要环节,有必要采取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借鉴海港LNG罐柜水运风险和安全保障措施,并结合长江港口通航环境,系统分析LNG罐柜船舶航行、停泊装卸和应急锚泊等作业风险,进而提出进出长江内河港口不同航行阶段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翻车机敞车解列的智能化控制,利用专用机器人完成摘钩解列工作.通过智能检测、智能识别、智能定位、智能运动控制等技术,结合翻车机自动控制系统,在摘钩作业时,串联原自动系统实现全自动无人化.使用翻车机智能摘钩控制系统,能提高车厢脱钩效率,提高系统安全性,使翻车机的敞车解列作业真正实现全过程全自动化.研究成果可更深层次解...  相似文献   

18.
《水运工程》2015,(2):70
<正>2015年1月11日,世界首座半潜式圆筒型海洋生活平台出海试航,振华重工制作的应急定位绞车首次安装在此类产品上。船用绞车主要用于大型工程船舶及海工平台定位,或者船体小范围移动时使用,通过锚定后收放钢索为船体提供反向作用力。本次振华重工建造的应急定位绞车主要用于平台在海面临时停靠,使用应急绞车防止大型平台漂移。尽管该绞车"块头小",额定拉力仅为30 t,但却能"扛重",支持负载惊人,极限拉力达480 t。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铺缆船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对铺缆船牵引机构进行设计。该新型铺缆船牵引机构通过牵引绞车、甲板储缆绞车、舱内储缆绞车、抛锚艇绞车、换缆装置及导向滑轮组的配合使用,完成牵引移船,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通过对该牵引机构工作流程和组成件的试验验证,表明该牵引机构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及改变原有浅水和近海作业仅靠锚泊移船作业的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