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C预制拼装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设,然而由于车站内预制构件质量要求较高,且构件形状比较特殊,拼装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拼装效率。基于此,结合相关工程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内部结构PC预制拼装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合理的防水技术及耐久性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车站防水设计,介绍了1号线车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型式的接缝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防汛安全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中之重,防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常用的预防手段。由于轨道交通地下站点众多、线路较长、地形结构复杂等原因,防汛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已运营的地铁站点及线路区间开展防汛风险等级研究,分析不同部位防汛风险因素,进一步提出管控措施,并应用模糊评价法对某车站进行防汛风险评估,划分防汛风险等级,为轨道交通防汛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发改委11月批准了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等多个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委公告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计划至2019年,建成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约47.9公里,形成南北向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规划总投资为312.4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计125亿元,由新疆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财政资金共同解决,并由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适当补助。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建设26.3公里地下线,地下车站22座。工程总投资182.27亿元。  相似文献   

5.
地下车站结构渗漏水既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顽疾",也是国内外防水界亟待攻坚的难题。通过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结构防水新机理和新技术的研究,分析和阐述了"柔性防水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刚性体之间的"软连接",保证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水达到长期可靠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普遍采用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体系,但在结构设计中常遇到车站内部设备或外部地下构筑物与车站结构纵向主梁冲突的情况,造成纵梁局部被中断,并对该部位的结构受力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以国内某地铁车站工程设计为背景,对单柱车站结构布置、特殊部位结构设计处理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供轨道交通设计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忱  李虎  王一杰  韩刚 《人民交通》2021,(21):32-3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车站装修艺术设计对地下空间体验感的影响日益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济南轨道交通1、2、3号线的装修艺术工程实践成果,总结思考了济南在该领域的一体化设计、色彩与材质、文脉与历史风貌、艺术互动形式几个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通过系统分析济南地铁一期工程的设计经验与思考,尝试为我国轨道交通车站的装修艺术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客流量较大,行人流线复杂,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为此,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着手,结合车站设备、构造、旅客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MassMotion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方法。通过确定仿真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结合交通过程中行人行为特性,以三维模型空间为基础,对突发大客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将车站的设施和行人抽象化。仿真结果显示,突发情况下车站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旅客的疏散速度、工作人员的疏散能力等行为特性对疏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等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国际专业贸易展览会——"2007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2007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展览会"于2007年6月12日~14日在上海举行(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综合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结合城市规划和周围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物业开发,使单一的市政设施建设转变为地下,地上立体发展,现代交通与地块开发密切结合的综合项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轨道交通工程的社会效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工程蒲汇塘停车场列车检修库屋顶开发仓储式超市为例,探讨屋顶开发引起的设计变更和概算费用增加问题,为以后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些可比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下公共工程建设穿越重要防汛工程设施时应当进行防汛影响专项论证的规定,针对龙耀路隧道穿越黄浦江防汛墙,结合上海市已建成的多条越江隧道对防汛墙的实际影响经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建立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来模拟盾构隧道推进过程,分别预测东线和西线盾构隧道穿越对所在地防汛墙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轻对防汛设施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可利用的地下空间越来越有限,大量新型设计方法被应用。杭州轨道交通某车站的配线区受交通、管线及古海塘等影响,无法采用常规的明挖法施工,需寻求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交叉渡线功能需求和结构受力要求。介绍了交叉渡线段的类矩形顶管法隧道断面研究过程,从建筑横断面、管节结构形式等方面对类矩形顶管法隧道的断面型式和管节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的努力,昆明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分析探讨了昆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非空调的公共区环控系统以及DC1500V三轨供电的技术特点,介绍了运维队伍的培养和组建、轨道交通建设和投融资模式组合的概况。这可为国内类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站城一体化"建设理念的发展,乘客对地下交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以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清水河站为例,介绍和分析了通过设置Y型柱加强车站艺术效果、Y型柱结构受力体系、结构受力计算、节点特殊处理方式以及施工关键技术,可为后续类似轨道交通车站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在轨道工程的设计已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就BIM技术在上海某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管线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总结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管线碰撞检查和后期现场施工配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协助设计找出管线排布最优方案,节省管线材料,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浪费,提高现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快速增长的客流带来了换乘车站换乘通道内客流疏散不及时、行人换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以及车站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列车运输能力、车站运营设施通过能力,建立列车输送与车站运营设施(站台、通道)的能力匹配关系。基于客流需求,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的动态平衡条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两路口站为例,依据列车开行方案、上下行楼扶梯设置、站台设置、以及相关客流数据等调研资料,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远期客流需求下,两路口站站台层换乘设施及站台的合理优化建议,为车站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安全的同时有效控制运营成本,首先对管理现状及可行性进行分析,重点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涉及行车安全、客运服务、票务收益的站务员委外管理的可行性、优势、风险及其防范等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车站设计工作中的体会,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车站的基本型式及选用原则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架车站集散厅的规模确定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小半径曲线及缓和曲线侵入车站端部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这一情况对相关专业设计及施工造成的影响,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从“增量开发”模式向“存量更新”方向转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城一体化开发在其中起关键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确保实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基于此,结合西安地铁15号线开发经验,从车站定位、开发模式、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衔接、城市更新需求与站城融合衔接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开发思路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