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我们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颈中同时用MRI和CT进行检查,了解颈部肿瘤转移洒巴结在两图像中的表现,总结出MRI和CT在诊断颈部转移淋巴结中的特征。方法 6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MRI扫描,其中9例同是又做CT扫描,其结果用双盲法与术后颈部淋巴结的病理对照。结果 MRI和CT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图像的特征:①CT诊断转移的淋巴结,主要根据共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②MRI在判断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转移瘤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方法用RX50000.38T常导型磁共振诊断仪分析112例部转移瘤,T1W1,T2WI三维成像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T1WI低信号64.3%,T2WI高信号75.8%,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RI三维成像和Gd-DTPA增强对脑转移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99m)Tc-Sb_2S_3胶体,对13例正常人及3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颈部淋巴显像。探讨了颈部淋巴显像的技术和方法,并将显像结果与淋巴结病理学检查对照研究。本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病人无痛苦,且可重复等优点。应用其判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灵敏度为90.9%,特异性为80.0%,准确率为83.9%,是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鼻咽部肿瘤体积在中国西北非高发区鼻咽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将2004-2011年接受根治性放疗的393例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鼻咽部组织活检明确为鼻咽癌,观察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采用ROC曲线确定肿瘤体积最佳界值,Kaplan-Meier比较患者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3%和73.5%。根据肿瘤体积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23mL组和>23mL组,≤23mL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23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分化亚型、肿瘤体积>23mL、N2~3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鼻咽部肿瘤体积是影响中国西北非高发区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 CT扫描为脑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分析3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瘤以及原位移植瘤模型,探讨模型建立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直接皮下瘤细胞注射法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开腹后瘤块包埋法建立腹腔内种植转移瘤模型,瘤细胞悬液置入胰腺包膜下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三种模型接种阳性率及瘤块生长的速度,对移植瘤做病理检查。结果 3种模型构建的阳性率分别为:皮下瘤模型47%(7/15),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100%(14/14),原位移植模型100%(14/14)。后两种模型1月后发生肝转移、腹膜转移、肠系膜转移,3组间肿瘤生长速度比较,原位移植模型最快,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其次,皮下瘤模型最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结论成功建立了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及原位移植模型,显示了各种模型的独特优势,为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 淋巴上皮瘤恶变极为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性,64岁,以左侧腮腺帅块7年,右下腹包块伴下肢肿4年,加重4个月的主诉入院。10年前曾因左侧腮腺肿块、颈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病检为淋巴上皮瘤。术后深部X线治疗,腮腺颈部各为DA25GY/2周。1年后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又行X线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描述出行方式转移规律,分析了出行方式转移与量子跃迁的相似特性,根据量子能级跃迁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转移模型,通过分析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推导了出行方式转移的多项式拟合公式,分别采用2~4次多项式标定了拟合系数,并且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某种出行方式向其他方式转移时,距离差与收入差的函数关系符合常数项为0的2次或高次多项式拟合公式;2次多项式拟合任意出行方式向其他方式转移所得到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900 0以上,3次或4次多项式拟合所得到的复相关系数均为1.000 0。这证明模拟量子跃迁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任意出行方式向其他出行方式转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腮腺手术中,解剖面神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腮腺导管与面神经,尤其是与面神经颊支的关系密切,因此人们常借助腮腺导管的较恒定位置特点来寻找面神经的颊支,进而寻找面神经的其它分支。本文对120例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手术过程中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关系进行解剖和观察,为进一步明确其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其中良性肿瘤患者(包括有腮腺的混合瘤、腺淋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100例,恶性肿瘤(瘤体较小,未侵犯面神经)3例,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对胃癌的存活、生长、增殖、凋亡等的影响以及肥胖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形成,于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胃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腹腔转移等情况2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与内脂素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TUNEL、HE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瘤组织内小鼠胃癌细胞增殖、凋亡情况以及脂肪细胞数量与大小。结果高脂饮食诱导12周,肥胖小鼠模型成功率为66.7%。肥胖小鼠发生明显的代谢性改变,表现为体质量增加、高血糖、高胰岛素、高内脂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所有小鼠均存活,腹腔均未见肿瘤转移。肥胖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快,致终末移植瘤体积变大、质量增加,伴移植瘤内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移植瘤质量与小鼠体质量呈正相关性,移植瘤内细胞增殖与血清胰岛素、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凋亡与之呈负相关性。在肿瘤组织内可见大量的脂肪细胞,其中肥胖组脂肪细胞明显大于非肥胖、正常小鼠组。饮食所致肥胖对胃癌的影响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肥胖程度有关。结论肥胖可通过肿瘤微环境改变、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变化等促进胃癌的体内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的预后因素,试图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1日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随访,共105名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5~56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行单因素分析,再将结果中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行多因素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目、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治疗前一般状况(Karnofsky评分)、神经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行走功能、大小便功能等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类型、内脏转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及行走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肿瘤类型、内脏转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及行走状态是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多原发恶性肿瘤并不罕见,国外报道已逾两万例,国内报告亦过500例,但淋巴系统与神经系统先后发生恶瘤并以再障为最终转归者却极为罕见.患者孙某男性53岁,住院号188053,1978年4月右颈部出现数个无痛结节,大者若鸡卵,经局部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淋巴肉瘤混合细胞型。遂用cop 方案化疗,历时5年共用了8个疗程,其间配以中药、免疫、同化激素等治疗,疗程中体质状况良好,除按计划门诊化疗外,一直坚持上班.但病后第6年(1985年9月),无原因出现头痛,且渐增重,并伴以呕吐、嗜睡,继而出现左侧肢体运动及部分感觉障碍而急诊收  相似文献   

14.
<正> 化学感受器瘤是属于付神经节组织的肿瘤,又名非嗜铬嗜铬细胞瘤,好发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颈静脉体和耳部鼓室神经节等部位。我院曾遇一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术后6年发现肺转移,从肺转移到死亡生活8年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其转移规律,为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癌肿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它们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其年龄、肿瘤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患者,术前化疗或放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术后继续放、化疗2-3个疗程。结果术后随访1-3.5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2例于术后1.5-2年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放、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综合治疗可提高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肢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高速、高性能发动机上,活塞裙部是活塞设计中特别重要的部位,裙部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着动态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机械效率和漏气量。本文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应用,分析活塞裙部的变形情况;通过活塞裙部外形横截面变形规律和纵截面变形规律分析,确定活塞裙部的型面整体设计;并介绍了活塞的裙部微观形状。  相似文献   

20.
骨髓转移瘤临床表现及血象无特异性,其骨髓象特征为:①骨髓易干抽,多增生不良;②瘤细胞易形成簇集现象,分布在片尾;③瘤细胞大小形态多变,染色质粗而不均匀,核仁肥大。非上皮性肿瘤与上皮性肿瘤细胞形态不同,前者虽有簇集现象,但较易散在分布,细胞大小较均一,边界清晰;后者以腺癌及未分化癌最易侵犯骨髓,二者形态亦有区别。掌握其特征可推测原发瘤的性质及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