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无砟轨道对下部基础变形的适应能力,以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承轨台轨枕结构方案,采用打磨轨枕承轨台的方法降低轨道结构高度,以适应隧道底部的上拱变形.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隧道内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探讨轨道结构的合理调整量以及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承轨台双块式轨枕,可实现9...  相似文献   

2.
周大勇 《铁道建筑》2012,(2):111-114
无砟轨道CRTS Ⅱ型轨道板采用数控磨床进行轨道板承轨台的加工,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架桥式数控磨床打磨工艺流程,重点介绍数控磨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对打磨成品质量控制及工艺要点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兰新客运专线路基上拱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线下试验提出切除原有承轨台并在相邻双块式轨枕间道床板上安装新扣件以降低轨面标高的技术方案,开展道床板找平、承轨台切割、道床板套管植入等工艺试验及抗拔力试验,形成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按照通用参考图设计参数的线路,轨面标高可降低35~40 mm,兰新客运专线可降低55~65 mm。钻孔孔径60 mm、深度15 cm时抗拔力满足设计要求。切割承轨台降低轨面标高技术适用于存在突变点的上拱工点,也可作为辅助技术配合其他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固镇轨道板场CRTSⅡ型轨道板承轨台打磨施工,从轨道板打磨、存放、运输、承轨台打磨数据应用、数控磨床操作技巧、70余种非标设备易损配件储备等关键工序的研究,总结了CRTSⅡ型轨道板成品板打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门式起重机承轨槽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门式起重机走行轨基础承轨槽模具的设计、制作、安装工艺 ,以及承轨槽关键部位尺寸精度控制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施工经验 ,使承轨槽关键部位施工精度达到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线下基础上拱是隧道内无砟轨道线路常见病害之一,基础变形过大会破坏无砟轨道结构整体性,危害列车安全平稳运行。为快速适应隧道内轨下基础形变,结合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与框架板式无砟轨道优点,提出具有立体式调节系统的新型活动承轨台框架板式无砟轨道。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轨道结构力学的影响,验证大调整量下CA砂浆灌浆袋、承轨台高度的安全性能,根据计算结果,建议橡胶套靴下部刚度取450 kN/mm,CA砂浆弹性模量取250~300 MPa。通过动力学计算验证160、200、250 km/h速度下列车运行安全平稳性,表明列车横垂向振动加速度、轮轨横向力、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标均低于规范限值。研究成果对隧道内大调整量无砟轨道改良提供新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桥上无碴无枕线路承轨台裂缝原因分析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九江长江大桥承轨台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提出改善无碴无枕线路承轨台的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西高铁K921段无砟轨道上拱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西高铁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论述和分析灵宝西—华山北区间K921+000—208区段线路轨道结构、线路设备、地质勘察和地基处理。针对K921+000—208区段线路病害,分析产生原因并进行研究,提出病害区段无砟轨道结构局部重新施作、局部挖除及重植轨枕、道床板落道整治、打磨轨枕承轨台和道床现浇承轨台方案;建议采用局部挖除及重植轨枕方案。  相似文献   

9.
1无砟轨道轨旁设备定位 无砟轨道的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也不用碎石,钢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道床上。无砟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而且列车时速可以达到200km以上。无砟轨道轨旁设备准确位置是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结合区间定、复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CRTSⅡ型无砟轨道轨道板模板的安装与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RTS Ⅱ型轨道板为有挡肩、单向先张预应力板,通过在高精度的钢制模型中浇筑混凝土,经过养护、脱模及自然存放后的混凝土预制毛坯板,然后利用数控磨床依据设计数据对轨道板承轨台进行精确打磨加工,实现高速铁路高精度、高平顺性的要求,毛坯板的制作精度(直线度为±0.3 mm)是保证打磨质量的前提,而模板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毛坯质量,以及轨道板打磨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外高速铁路的参观学习,初步探索我国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结果:总结了双块式轨枕生产、安装施工工艺与方法及主要施工装备。对于我国铁路建设工期短、规模大等现状而言,要建成一流的高速铁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还需要结合实际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结合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对无砟轨道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在回流系统无回流线和综合地线或有回流线无综合地线的情况下,钢轨电位将超过或接近120 V。因此,在对地泄露电阻较高的无砟轨道区段,应当在回流系统中进一步设置金属性回流通路(综合地线),以降低钢轨电位和接触电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无砟轨道通过曲线段底座板的厚度变化来实现轨道超高设置的特点,以石武客运专线明港跨京广特大桥的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为例,具体介绍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可调高底座板模板的设计和安装的施工工艺。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无砟轨道底座板直线段、曲线段和缓坡段施工和平滑过渡的难题,根治了混凝土浇筑烂根等质量通病,提高了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为今后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遂渝线无砟轨道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成标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39-43,57
研究目的:研究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一无砟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从而导出弹性地基上轨道板的运动方程;应用开发的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软件TRACKDYNA,系统地研究评估遂渝线综合试验段无砟轨道及其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快速客车、重载货车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CA砂浆动应力、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容许值。 研究结论:遂渝线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结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对于双块式轨道过渡段,适当降低2种轨道连接点处双块式轨道前几个扣结点的轨下胶垫刚度,可改善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无碴轨道施工平面控制主要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对无碴轨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提出适宜的建议。研究方法:结合无碴轨道平顺性铺设精度指标要求,从10 m弦正矢不超过2 mm的限差分析入手,依据误差理论,对平面控制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和估算。研究结果:得出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轨控制基标、施工精密导线以及GPS平面控制的主要技术标准,并提出投影变形控制及施工坐标系统设计的建议。研究结论: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标准的较高要求,进而对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标准要求也显著提高。系统建立适宜精度标准的平面控制基准,是保障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指标顺利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精调主要是基于全站仪的绝对测量精调模式,其是以外部几何状态来控制内部几何状态,该方法与轨道平顺性的概念并不完全兼容。本文从绝对测量精调技术的误差分析出发,分析在轨道平顺性模型中该精调模式的控制精度。研究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表明,配以高精度全站仪,绝对测量模式能够保证高速铁路±2 mm的平面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道床施工检测密度不足,导致长钢轨铺设后出现无砟轨道道床返工和长轨精调难度增加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无砟轨道逐轨枕复测模式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无砟轨道逐轨枕复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无砟轨道施工进度管理、复测数据分析、超限数据预警等功能,能够实现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精度控制和数字化管理目标.实践表明:所设计的无砟轨...  相似文献   

18.
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桥涵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桥梁无砟轨道成套技术,积累桥上铺设无砟勒道的设计、建设经验。研究结果:根据我国第一条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的桥涵设计特点,对无砟轨道桥涵设计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桥涵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比重大的特点,提出高架线路应重点研究的几个课题,以解决高架线路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城市规划、高架线周边环境、结构体系等进行综合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深圳地铁3号线高架线路设计中对高架桥梁、车站站台型式、减震降噪等课题的研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设计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措施。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选型除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外,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统一考虑,通常应选择箱形梁。高架车站站台的型式从运营、体量等方面考虑,一般宜选择岛式站台。高架线路的减震降噪要从结构、轨道、声屏障等方面采用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跨梁、简支T梁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新北碚嘉陵江大桥作大跨度连续梁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研究,意在突破大跨度桥及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瓶颈,这对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实桥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轨—板—桥—墩一体化空间计算模型,线路纵向考虑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桥梁等的相互作用。施工时安放测试原件,测试验证理论计算参数。研究结果:通过对在建的遂渝线新北碚嘉陵江大桥(94 168 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连续刚构及简支T梁上的无碴轨道铺设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认为,在主跨168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及其引桥24 m、32 m简支T梁上铺设无碴轨道是可行的,拓宽了无碴轨道的适用范围,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