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服务框架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和信息服务原理.分析了日前国内乘客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国外乘客信息系统值得借鉴之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网络化的智能乘客信息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广播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的现状,简述了这2个系统在长期维护过程中面临的维修、维护困境.提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音视频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将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融合优化为具备信息播报内容、信息播报操作、协同联动等功能的信息服务一体化的新系统.为了进一步推进音视频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可采取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和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也在全面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其中对乘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提出了诸多要求,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开发及管理、服务水平。围绕目前城轨车辆中乘客信息系统常见的几种智能技术,如客流密度分析、客室遗留物分析、司机行为分析等多种视频分析技术、音频环路助听技术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多种智能技术应用方案,为后续乘客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的客运交通领域.城市铁路、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有了专门用于传媒资讯的移动电视.在地铁里可以较好地使用手机.这些景象说明了信息传播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发突显。然而.在国内外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许多方面还没有满足广大乘客的出行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运营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的意识.为此可进行技术研发的空间还很大。现提出运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研究轨道交通运营监控与服务信息系统的研究.简称“运营信息系统”.以进一步加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力度,并且能够向社会提供更智能、更优质、更全面的信息服务。文章阐述了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和研究要点,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状况和应用新技术的可行性作了论证,就如何实现技术创新提出了具体见解。  相似文献   

5.
驾驶员信息系统运行初期的信息提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现状条件下驾驶员对交通信息接受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系统运行初期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内容、方式和更新周期等信息要素的确定,以及平常和异常情况下相应的信息提供策略进行了讨论。交通信息的提供必须与交通控制措施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城轨交通乘客出行信息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乘客出行信息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乘客满意度、改善乘车秩序和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为提供良好的乘客信息服务,必须要明确乘客在不同出行阶段的具体信息需求.采用归纳分析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信息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完善乘客出行信息系统和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管控体系特点,分析了分别基于国铁模式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市域(郊)铁路信息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需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素.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市域(郊)铁路信息系统结构及相关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具有投资高、时空跨度大、控制不易等特点.依据进度控制的一般原理,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7.0和图形制作软件AutoCAD,按照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形象进度信息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够满足高层决策的需求,并具有组合统计分析、多功能查询、可视化等特点,对于高架工程的进度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纯  邢跃 《铁道勘察》2013,(1):9-11,16
轨道交通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型的远程数据和图形传输、分析和管理的信息系统。以远程空间数据库做为数据和矢量图形的存储媒介,引入GIS平台对矢量图形和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利用internet或intranet作为数据、图形的传输平台。该系统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实时进行各种监测信息的传输,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管理、查询及分析,从而增强监测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为地铁安全施工和科学管理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探索实用的上盖开发项目交通规划方法为目的,分析车辆段上盖开发的交通特征,提出上盖开发的交通规划理念与原则,重点总结不同交通方式的上盖内外衔接模式,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和步行,并结合案例阐述应用情况。结论:上盖开发项目应依据车辆段基地条件,外围城市交通特征、上盖物业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交通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