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完善内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内河港口、水上服务区、船闸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流程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船舶污染物配套设施不足、转运处置困难;船舶生活污水存在上岸需求;船舶垃圾上岸量较少;船舶含油污水存在接收转运处置风险;企业资金压力大,建设积极性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船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待加强。结合当前船舶污染物的实际接收情况,提出建议:转变"船―岸"为"船―船―岸"的接收模式;加快监管联单和联合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加强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航运规模扩大和水污染防治要求逐步提高,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和海事部门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法律层面分析港口、海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责任,指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监管的具体建议,为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3月9日起,计划靠泊浙江宁波舟山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有了"健康码",这是宁波海事依靠大数据智慧监管手段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促进复工复产的一项创新举措。"抵港国际航行船舶健康码"系统是宁波海事部门针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推行的专属识别码,融合了全球船舶AIS数据、船舶口岸查验数据及港口生产数据,能够自动提取船舶全球航行轨迹及港口靠离泊信息,在船  相似文献   

4.
从主要公约、规则中关于船舶污染物接收的要求入手,具体分析国内外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状况的履约建议,包括完善港口接收设施的规划,设立港口接收设施符合性评估制度,完善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收费制度,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排放监管机制和公开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信息查询渠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现场走访、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九江港长江沿线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船舶污染物接收可依托的公共设施不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有待提升;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完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在长江九江段建设完善上中下游3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站,港口企业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责任,通过"污染物接收船流动接收+港口码头定点接收"满足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需求;同时建议完善相关的收费以及监管制度,确保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沿海港口水域的监管能力,增强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以"数据监测-模型分析-系统集成-工程应用"为主线,建立基于物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沿海港口水域综合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港区水上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的自动化流程体系,服务于港口水域船舶生产调度、航道养护、港作船舶调度、水文信息预报和信息发布等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监管和分析手段,为港口航道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更加丰富、准确、及时的辅助信息,使管理过程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升航道生产效率,提高港口经济效益,为港口管理部门提供水上交通信息智能化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7.
船舶消防安全是长江公安消防的主业,是长江水上消防最能够立得住、打得响的一个品牌。多年来,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水上消防支队一直把船舶、特别是危险品运输船舶的消防安全监管作为长江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南通港口经营性危险品运输船舶的监管部门虽多,但由于主体不明确而缺乏有效的监管,处于无序化经营的状态,加之船舶  相似文献   

8.
课堂内外的结合,港口海事处的危化品管理有声有色。每周在珠海海事局港口处的政务大厅,都会定期开讲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港口办事处负责船舶危化品监管的海事人员,利用当天工作外的闲暇时间集中起来,打开投影仪,讲解精心准备的PPT,与同事一起对危防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对《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将"本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必须办理签证"改为"本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必须向主管机关报告船舶的航次计划、适航状态、船员配员和载货载客等情况"。这标志着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全面实施进出港报告制度有了法律依据,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管理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中事后监管,从而开启了海事管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港口危险品安全作业,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监管效能,有效避免危险品谎报、瞒报等现象,提出基于车船动态的港口危险品全程监管。通过获取所接入的进出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动态监测轨迹、进出港船舶动态轨迹、港口经营人作业数据(装卸、过驳、存储、进出港等),建立涵盖货物作业、车辆/船舶运输、包装、拆箱和存储作业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并实际应用于我国东部某港口,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减轻雾期对现代化港口生产及大型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提高港口、船舶营运效益出发,探讨在大雾天气条件下实行对大型船舶进行交通组织的新型VTS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进程继续加快,航运企业对码头的要求越来越多,更大的吊具、更昂贵的桥吊……试问谁会为此买单4月份,在国际港协世界港口大会中期会议中,德鲁里海运研究港口与码头高级研究员奈尔·戴维森发出警告说:"航运联盟不断追逐经济规模,新一代超级巨轮的产生可能引来港口震荡"。目前,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及中远集运"四大"航运企业占居全球主要集装箱运输份额。为了使船舶利益最大化,承运人联盟商讨对策,那就是船舶大型化。戴维森指出:"这一变化最大的压力是码头整合,因为许多港口可能设计接卸1万TEU船舶,但是,码头归属不同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与船舶自主航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无人船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海上安保、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为推动无人船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破解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手段不足的瓶颈问题,文中在分析港口水域海事监管特点和无人船系统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无人船在港口水域海事监管应用面临的性能指标确定、船型平台选择、载荷设备搭配、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港口水域海事监管无人船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组织水上飞机与船舶共存的港口的交通,降低碰撞风险,提高通航效率,对交通流进行建模。根据水上飞机的操纵特性和营运特征,分析其与普通船舶交通流的差异,确定两者构成港口异质交通流。应用元胞传输模型构建交通流模型。将水上飞机起降事件的交通恢复时间作为交通组织效果的表征量,分别对船舶交通流、港口异质交通流及交通组织下的港口异质交通流进行建模。通过模型敏感度分析,确定元胞内的船舶通行能力为最敏感因素。将该模型实际应用于三亚港,结果表明:港口异质交通流模型对优化港口交通组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雪琴 《水运管理》2005,27(2):34-35
分析船舶超载运输成因,简述船舶超载监督管理状况,建议运用“综合治理,把住源头;严格监管,管好途中”原则,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力度,从市场准入、船舶检验、船员考试、港口装卸以及现场监督等环节打击船舶超载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规范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经营行为,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港口形象,解读有关法规对污染物接收的执行要求,分析北仑港区对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当前港口规模扩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等对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监管提出现实需求,并提出加强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规范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回转拖轮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拖轮这一船舶分类,全回转拖轮的用途及其在国内几个港口中的应用。在船舶分类中,一般把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口、靠离码头、港内(锚地)移泊的拖轮归类为"港口辅助船舶",通称为"港作拖轮"。在我国港口的发展过程中,港作拖轮作为一个单一的船舶类型出现,其历史不足百年。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70年代末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我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现状,总结提出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薄弱、污染物违规排放现象依然存在、污染物属性缺乏统一界定、船舶污染物监管能力不足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设、定期评估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强化船舶污染物监管、逐步施行间接收费制度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运》2014,(20):52-52
9月份,珠江水系航运生产持续运输旺季的活跃,货物运输量及港口吞吐量同比继续保持增长;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良好,长洲枢纽两线船闸运行正常,过闸船舶数和过货量增势良好;西江水路平均运价和船舶周转率环比基本维待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十月份以来,珠海港口处推出了"危防精品课堂"。该课程每周开展一次,由不同模块的业务骨干授课。自开讲以来,已先后举办了国际船舶进口岸审批、集装箱开箱检查等五期小课堂。课堂上,授课人围绕自身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授。学员根据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与他人展开深入的讨论,努力破解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据悉,该课程开讲之前,港口处做好顶层设计,确定问题导向,聚焦辖区"重点、热点",关注监管"难点、疑点",选题具有针对性和精确性。接下来,该处将努力把该课程打造成真正的精品,把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