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卦车市     
北京:购车贷款今后需有房产银行资金流动紧张对信贷影响的城门之火已经殃及到了汽车市场。日前北京许多银行已经暂停发放车贷,就算发放,资格也升高了不少。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在北京如果办理普通的购车贷款,相对来说门槛较高。如果是北京市居民,需要贷款人名下或直系亲属名下有北京的房产或商铺,如果没有还清贷款还需要提供银行的贷款合同。如果不是北京市居民,除了个人名下要有房产之外,还需要提供满5年的纳税和社保证明。此外,在北京基本上很难享受基准利率,都要根据客户的资质有一些上浮。兴业银行客服也表示,目前购车贷款很少,建议客户采用信用卡分期的方式购车。"现在贷款额度有限,购车贷款已经暂停发放了。"无独有偶,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也停止了车贷业务。尚普咨询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中国18家银行1997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加入巴塞尔协议特别是银监会成立以来,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2003年银监会成立前,资本监管对银行的贷款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从2004年开始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银行的信贷行为面临着明显的资本约束.当资本比率降低时,银行将减少其贷款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行机构新业务收入逐渐成为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但欠发达地区银行机构由于地方经济欠发达、信用基础较薄弱、经营观念落后、人才资源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业务创新科技含量低、交易数量少、获利能力弱,严重影响了银行机构的利润水平.为此,欠发达地区银行机构应转变经营理念,加强硬件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科学市场营销,逐步提高其业务创新能力和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L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利用2009年济南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ML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通过对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可控影响因素进行引导和调整,可以达到优化和调整交通方式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中城市居民出行强度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均出行次数是居民出行强度的最直接反映,而人均出行次数与城市经济指标有着极大联系.目前对人均出行次数和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缺乏定量分析研究,本文通过研究经济指标与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的关系来建立居民人均出行次数量化模型.通过对全国十五个大中城市的经济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找到与居民出行强度相关性最大的4个典型指标:市区土地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了居民出行次数与这些典型指标的回归模型,为同类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能量的居民出行分布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基于收人的居民出行分布规律,本文以模拟电子云居民出行分布模型为基础,将电子能级理论引人到出行分布理论当中,建立了居民出行分布模型.该模型用以描述居民收人与出行分布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美国NPTS的调查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结构、出行耗时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城市进行分类,找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对居民出行次数,按照人口规模分类,建立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模型,通过建摸的方式找出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居民出行次数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ACJT群盲签名和秘密共享技术提出了一个不需要其他可靠第三方的公平电子系统,拥有可疑货币的商店和发行该货币的银行在中央银行帮助下可联合运用Shamir秘密共享方案对用户进行追踪.为了预防敲诈、绑架等犯罪行为,新系统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对电子现金进行追踪:正常情形下,银行发行普通货币;而在敲诈、绑架等非正常情形下,银行发行具有标记的货币,在存款阶段,任何银行都可识别出该货币.另外,新系统与现实生活情形相符,是一个多银行系统,因而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江西城镇居民运动休闲偏好与健康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发展城镇休闲运动,丰富社区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运动休闲偏好发展现状,居民对运动休闲的认知水平,居民对运动休闲内容偏好,以及居民选择运动休闲的时间地点等问题,进而探讨了健康引导城镇居民运动休闲发展策略.对促进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发展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11.
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以苍南县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苍南县城居民的出行特征,分别从出行次数、出行方式和时辰分布三方面分析了居民出行与人口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了年龄、职业、收入等对居民出行次数和出行方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不同目的、方式、职业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特征,为今后城市建设效果评估和居民出行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用地格局对居民出行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用地格局对居民出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不同特征的用地格局往往导致完全迥异的居民出行特征,现阶段各大城市蔓延形成的无序且低密度的用地模式通常不利于居民出行良性结构的形成.借鉴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引入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指数对城市用地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苏州市城区用地格局演变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指出用地格局不合理是导致居民出行条件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宇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12):33-33,35
各种会计教科书对银行对账的讲述基本是这样的,由于银行和企业在账务处理和确认时间上有所不同以及技术性错误,往往会发生双方账面记录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证银行存款账面记录正确,企业必须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企业与银行对账的方法,一般是通过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相核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无居民海岛有不同的开发模式,本文对广东省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广东省无居民海岛的开发提供借鉴,促进无居民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手机话单数据提取用户的出行特征具有可行性.然而,手机话单数据的稀疏性对提取居民出行时间特征造成困难.通过对深圳市手机话单数据的挖掘分析识别居民职住地,得到居民特征通勤序列,进而基于早、晚不同情况对居民通勤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对比分析显示,通过手机话单数据得到的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间特征与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可用以描述居民通勤特征.研究表明,深圳市居民通勤开始时间受通勤距离影响不大,大于10 km的中长距离通勤出行对应的平均通勤时间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值(45~50 min).  相似文献   

16.
大连公交     
809路社区巴士方便百姓出行获好评 近日,集团公司收到一封由大连市泡崖街道康馨社区及康馨园、康居园居民署名的感谢信.在信中,居民们对集团公司开通809路社区巴士方便百姓出行给以称赞. 多年来,该地区因道路狭窄、私家车占道停放等问题致使大型公交车辆无法正常运行.居民们要步行2公里左右才能到达公交车站.2015年末,集团公司推出了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微型”社区巴士线路,使小区居民们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迁居居民日常活动—出行模式不仅是短期决策下的行为响应,更是长期生活中习惯、态度等因素的作用结果.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和计划行为理论,应用迁居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从外部时空制约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考虑迁居居民出行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构建了迁居居民活动—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在迁居事件作用下,居民活动—出行行为发生了巨大调整.具体而言,居民活动—出行调整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层级决策序列,通勤活动的调整优于非通勤活动,且会制约着非通勤的安排,进而影响到不同类型的非通勤活动间的交互关系.其次,居民行为选择还受过去态度及偏好的正向引导作用,习惯影响次之,且迁居前各行为间存在的交互模式会进一步传递到现活动安排中,主要凸显在非通勤上.与此同时,外部时空制约和主观因素同时作用于现出行行为上时,外部制约会通过态度或习惯的影响来调整活动和出行模式,以维持或重构日常生活支持网.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为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居民小区,对小区出行环境和居民出行行为展开调研.首先,利用GPS和测距仪等设备收集出行环境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小区内部和扩展区域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了两类小区出行环境的特点;然后,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居民出行行为数据,在分析不同小区的短距离出行特征和同类居民的出行行为后,指出出行环境对出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不同小区居民偏好小汽车短距离出行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出行目的下,居民出行方式的转换意愿.研究成果有助于制定合理引导小汽车出行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给寒区冰雪期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对居民出行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出行者的安全性、效率性、经济性、舒适性等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寒区冰雪期居民出行方式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对哈尔滨这一典型寒区城市其冰雪期的居民出行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标定了模型参数;以哈尔滨为案例,对冰雪期不同出行方式的优劣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冰雪期哈尔滨居民出行方式总得分为3. 99,其中居民选择地铁出行的得分最高,为1. 15,即地铁的出行总成本最小,所以,可将地铁作为寒区的主导交通出行方式并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