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新奇隐喻为研究载体,以概念合成理论(CBT)和关联理论(RT)为依据,探讨了一种新的分析隐喻的模式,即"整合关联模式(BRT)",并探讨这种BRT模式对新奇隐喻分析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对诗歌的鉴赏也有很深的影响。文章尝试从概念隐喻这一认知视角对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进行分析,对古诗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雪夜林边驻脚》进行了文体分析,具体从词汇语法特征、语言特征、语法隐喻和修辞手法及谋篇主题对诗歌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storm语义场隐含的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探讨其语义理据,揭示隐喻、转喻对词义形成的影响,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探讨词义引申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对小说《伤逝》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从叙事语法看,文本采用停叙、外倒叙的手法,叙述了子君与涓生的性爱故事。运用第一人称内省的限知视角,表现了涓生失去子君后的懊悔心理;还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子君之死这一必然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功能文体的角度,分析一篇政治演说文体——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首先在词汇一语法层探讨了语域及纯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考察了语篇的言语功能及其人际意义;最后讨论了语法隐喻的重要资源“名物化”的使用.揭示了这一特殊语篇类型的语言使用特点及其意义体现.  相似文献   

7.
隐喻和转喻都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对身体词的各种活用又是隐喻和转喻的突出体现.本文从隐喻与转喻的概念比较入手,通过身体词“脸”(face)的汉英语料对比,对汉语“脸”和英语“face”所产生的隐喻性和转喻性词语进行分析,呈现了在隐喻和转喻上的词义延伸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本文简要概括了隐喻的研究历史,在综述认知隐喻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之上,阐释其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隐喻的认知功能,并应用于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习隐喻理论与TPACK知识框架为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构建思路和实现方法.本文从获得隐喻、参与隐喻、知识创造隐喻3个方面,提出构建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自觉模式、应用模式、创新模式,增强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在人类各种情感体验中,爱情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而诗歌是隐喻最常出现的场所。所以本文考察了大量英语和汉语诗歌的诗句,发现英语和汉语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独特性。最后得出由于认知和文化的因素导致了这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文彩的修辞手段;而科技语言一贯以专业、严谨,精确和朴实著称,因此隐喻不应存在于科技语言中.然而,随着认知学的发展,大量的研究和事例证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其中包括科技语言.本文试图从分析科技隐喻的产生动机,产生途径及巨大功能方面来较为全面地展示科技隐喻的概貌,从而加强人们对科技隐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英认知差异与英语隐喻汉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古至今,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没有间断过.现代认知学揭开了隐喻的认知本质.这伟大发现吸引众多学者们重新探索有关隐喻的各类问题.其中包括曾经被忽略的隐喻翻译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学者们一直在寻找不同文化语言间隐喻翻译的有效方法.本篇文章试图从英汉隐喻的认知差异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隐喻汉译的可行方法,从而推动隐喻研究和翻译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的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正确理解与文化相关的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文中从语义理解入手.对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差异从文化根源差异和英汉隐喻关系差异进行深入比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英语隐喻,培养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篇优秀的现代小说,<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比喻艺术的运用.探究<围城>中比喻的取材、构思、审美效果方面的艺术,从中得出<围城>中比喻在形式上构思精巧独特;在内容上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发人深省,达到了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和了解世界。基于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从隐喻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对比,以便使我们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20世纪后半期不断涌现的修辞批评模式,隐喻修辞批评已成为非常流行的批评模式之一,该模式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隐喻性语篇.不同于汉语修辞学,西方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说服”或“认同”为其特点.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涵盖了隐喻的修辞本质、人性论和修辞观,并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了其运作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隐喻修辞批评模式的引入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读文本的新的角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隐喻实现成功交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文章着重分析了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尤其是隐喻的思维方式类比的广泛应用以及科技英语词汇中认知隐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隐喻。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基本特征;继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讨论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每个隐喻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冲突。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汉英隐喻中的相似之处,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两方面对2010年圣诞节英国女王的圣诞演讲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系统功能语法在演讲中的作用。本文还就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