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评价道路网中交通指路标志信息的连续性,根据指路标志信息的影响范围将道路网划分为两层次,利用有向图理论建立了路网模型。结合交通标志指路信息的设置与路径中的转向决策点,引入指路信息项系数与指路信息设置率,建立了指路标志信息连续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层次路网上设置指路信息能较好体现出行者寻路过程的规律与寻路过程的心理特征;当指路信息缺失时,仍能通过对路径决策点的转向概率选择特征进行特定路径连续性的量化评价;当路径的指路信息设置率与指路信息项系数均大于50%时,路径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旅游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中由于指路标志设置不够合理,造成了驾驶员特别是外来驾驶员行车难问题。以杭州市滨江区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工程为例,指出了旅游城市指路标志系统设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视认性、美观性、安全性等方面不够理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规划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交通指路标志信息认知的水平直接影响出行者寻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不同信息组织形式的交通指路标志进行标志信息理解实验,发现交通指路标志版面信息的位置及字符排列方向对信息的理解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当标志上信息的位置与在路网中的相对位置相同,且字符排列方向没有旋转、与道路线形保持一致时,信息的理解水平较高;当标志上信息被移动或旋转时,信息的理解水平将降低42%~66%。 相似文献
6.
在设计指路标志时,应当重点关注交通参与者信息需求与供给是否相互匹配。围绕交通参与者信息需求与供给关系,研究部分地区(北京、上海、武汉及南京)和部分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及英国)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指路标志,剖析不同版面设计形式的标志传递信息的特点,包括传递种类和传递方式,梳理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标志版面设计理念:(1)指路标志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区域路网有一定的认识但不熟悉,指路标志为其提供必要的道路信息和地点信息,同时避免信息过载;(2)指路标志应当传递交叉口交叉道路的名称或编号、外围交叉道路的名称或编号、交叉口周边重要地点名称等;(3)交通信息应多以图案形式进行传递,将交叉口图形化,并将交叉道路的名称或编号标注在交叉口图形内;(4)可使用不同颜色对交通信息进行分级,提高标志视认性。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叉口指路标志定量分析指标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对指路标志信息内容组成及协调设置尚无明确规定的现状,对已有的指路标志分析方法及指标作汇总和扩展补充,提出了道路交叉口指路标志定量分析的2个方法:路段分析法与区域分析法,并给出了指路标志设置率与指示范围、道路间相互指示关系等一系列用于上述分析方法的定量分析指标。接着以广州市海珠中心区为例,基于对该区域内主干道指路标志现状的数据采集与调查研究,选取了典型的主干道及交通区域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指路标志是道路交通标志的一种,通过颜色、形状、亨符、图形向交通参与者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是驾驶人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的重要保障。其设置方法和反映的信息,与路网结构、道路等级、交通管理措施有着紧密关系。本文在总结目前指路系统设置和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指路标志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合肥市城市道路指路系统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证明此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是可行的,对指路标志系统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情况,并从版面形式、版面信息、信息选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要系统地设置指路标志首先应确定目标人群,然后建立信息分析体系,筛选出合适的信息,采用相对固定的版面格式进行发布,这样可便于行人和驾驶员获取道路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0.
指路标志设计设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指路标志牌的设计以及指路信息系统的组织两方面。通过与司机视认距离有关的因素采确定指路标志牌的文字高度和尺寸.对标志牌内容的规范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探讨了不同层次的路网结构下对指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路网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道路网络的基础上, 探讨了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和Space L方法建立初始拓扑网络, 并建立了节点度、边度和节点路阻的特性指标模型。在反映路网功能真实性的前提下, 优化了拓扑网络, 并以某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初始网络中, 节点度数的均值为2.850 0, 标准差为0.670 8;节点路阻的平均值为84.680 0 s, 标准差为11.768 8 s;在优化网络中, 节点度数的均值为38.750 0, 标准差为24.683 0, 节点路阻的平均值为91.780 0 s, 标准差为18.862 8 s;东西向边的平均度数为42.00, 南北向边的平均度数为29.86, 内部边的平均度数为55.00, 外部边的平均度数为28.33。在优化网络中, 当度数较大的节点在路网中失稳时, 在非拥挤状态下, 最短路径路阻增大, 而在拥挤状态下, 网络会瘫痪。度数较大的节点与真实路网中交叉口重要程度相符, 能够体现交叉口重要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路网可靠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客观反映城市路网可靠性, 在分析城市路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 将OD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 分析了主通路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引入OD对连通度对主通路可靠性进行修正, 推导了整个路网可靠性计算公式。而且研究了主通路上节点个数对路网可靠性的影响, 讨论了在不同交通状况下改善路网可靠性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主道路间未取得有效连通时, OD路网的可靠度为0.62, 在保证主道路持续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对主道路进行有效连通, 路网可靠度提高为0.70。这反映了路网可靠度不仅依赖于主通路持续性和有效性, 还取决于主道路间的连通性, 将路网划分为主通路和连接路段对OD路网进行可靠性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城市干路中行人过街安全问题,针对行人过街警告标志设置的前置距离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视认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其次根据不同阶段驾驶行为特征建立各阶段车辆行驶距离模型,并考虑停车安全距离,最终构建行人过街警告标志前置距离解析模型。最后,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驾驶模拟试验,测定相关数据,并对模型中各参数值大小进行标定。经计算得到不同速度、不同车道数下的行人过街警告标志前置距离,并给出建议距离。结果表明,当速度一致时,随着车道数增加,行人过街警告标志前置距离不断增大;当车道数一致时,随着速度增加,标志前置距离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干路行人过街警告标志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加大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项目建设的效果和效益,必须加强道路项目前期的技术研究工作,使项目的选取更加科学、合理和客观。在分析研究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选取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选取的模型,并对模型指标进行了标定,使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选取科学合理,建设效果明显、高效。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分析了城市道路网质与量的功能, 研究了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指标体系, 提出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体系宜划分为空间指标体系和交通质量指标体系两大类, 并分别确定了7个空间指标和3个交通质量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 指标量化计算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在城市道路网规划阶段便于获取, 便于不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 以若干个城市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的交通出行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路段状态相关性, 设置了考虑相关性的道路间距, 计算了城市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分析结果表明: 主干路和主干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主干路和支路相关单元的平行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分别为2.4、1.0、0.9km; 主干路间距取为2.4~2.5km, 主干路间设置2条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的间距为0.8~1.2km, 支路间距为0.2km或0.3km; 次干路和支路对应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比较接近, 实际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功能区分尚不明确。所得路网结构布局符合相关性、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的要求, 可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排队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下的排队车辆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和局部纹理特征的综合检测方法。根据交通环境的特点, 对比5种不同边缘检测方法的性能, 采用Canny算法提取边缘信息, 采用改进的LBP方法提取纹理特征, 得到车辆的综合检测结果, 提取车辆排队长度和车道占有率等交通参数。分别采用综合检测方法、高斯混合模型和帧差法处理快速路、交叉路口、阴雨天气、光线突变、大雪天气、浓雾天气等场景下的视频图像, 并采用ROC曲线对检测性能进行量化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在快速路和大雪天气场景中, 3种方法检测性能基本相似, 最佳检测率分别接近90.0%和60.0%, 虚警率分别不超过5.0%和10.0%;在交叉路口场景中, 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77.1%、31.5%、13.6%, 虚警率分别为16.5%、3.2%、19.0%;在阴雨天气场景中, 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65.2%、3.0%、62.4%, 虚警率分别为10.5%、5.0%、56.5%;在光线突变场景中, 3种方法的最佳检测率分别为62.0%、18.9%、39.7%, 虚警率分别为10.8%、55.1%、36.0%;在浓雾天气场景中, 当能见度较低时, 3种方法的检测率和虚警率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8.
基于路网规划的道路立体交叉交通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路立体交叉远景交通量预测是道路立交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和规划路网的路段交通量, 构造了立体交叉远景交通量预测模型。此模型通过迭代计算预测立体交叉口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转向交通量, 同时对模型中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讨论。通过某一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模型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