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这里无泥沙之害,其正门出自东海,大远洋轮可随时进出,是一个优良的港口。”——嘉兴港,这个曾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提及的“东方大港”,于198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动工建设,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已从昔日一个年吞吐量不足10万吨的海边渔村码头建设成为如今汽笛轰鸣、海轮云集,年吞吐量1700万吨以上的浙北中型港口。而不久前,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更为年轻的嘉兴港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港口迈入快速发展期位于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港(原名乍浦港),地处沪、杭两市之间,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  相似文献   

2.
唐山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由唐山市人民政府组织投资兴建、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港口。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唐山乐亭地区建设“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并成立了“北方大港”建设筹委会,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外业勘察。但由于民国时期内忧外患、连年战乱,上述宏大的设想始终未能付诸实现。  相似文献   

3.
邸哲敏 《中国港口》2001,(12):17-17
新世纪第一年,京唐港实现历史性跨跃,全年吞吐量突破一千万吨,跨入国家千万吨港口行列.从正式通航运营到年吞吐能力超过1000万吨,京唐港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扈明 《中国港口》2003,(7):27-28
<正> 近期,天津市决定从现在到2010年,共计投资273亿元用于港口建设,扩大港口规模、提高港口等级,2010年港口吞吐量确保达到2.3亿吨,力争达到2.6亿吨,集装箱完成1000万标准箱,把天津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深水大港和东北亚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港口装卸     
《港口科技动态》2005,(6):34-36
京唐港提前1月完成半年任务 2005年,京唐港货物运输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截止到5月30日,京唐港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完成1304.5万吨,这标志着京唐港提前1个月完成了半年生产计划。同比增长30%,高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幅近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孙文仲 《中国港口》2003,(11):34-35
<正> 2003年5月,京唐港迎来了建港13年以来的一个大喜日子,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京唐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这是国家、省、市对京唐港人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和加快港口建设的充分肯定。 京唐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小港,成为全国知名的金牌港口。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创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推动港口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成功应对市场  相似文献   

7.
541万吨、752万吨、1042万吨、1358万吨、1507万吨,这是贵港港中心港区2001年至2005年每年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在过去的五年,贵港港中心港区货物吞吐量节节攀升,到2003年贵港港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华南地区内河第一大港,跻身于全国内河港口的13强。在“十五”期间,贵港港全港货  相似文献   

8.
董文才 《中国港口》2001,(12):18-19
建设京唐港仅是短短十多年的事情.1984年4月启动建港前期工作,1988年组建港口建设指挥部,1989年8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京唐港正式动工兴建.十多年来,围绕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加快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促进唐山"以港兴市"和"外向带动"战略的实施,京唐港以建设我国北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河北经贸航运中心为目标,港口建设日新月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通过能力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于晶 《中国港口》1994,(2):28-29
京唐港位于渤海湾北侧,介于秦皇岛港与天津港之间。地处唐山市东南95公里的乐亭县王滩镇境内。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挖入式万吨级港口,是第一个全面采用地连墙作为码头主体结构的深水港口,是第一个全部采取有偿投资建设的深水港口,是唐山市、北京市联合建设的跨世纪的北方大港。这里地域广阔平坦,气候宜人,环境容量大,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宜建港的海岸线长约6公里,水深岸陡。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深圳港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达到1.12亿吨,增长28%,成为我国第8个亿吨大港;二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千万标准箱,达到1065万标准箱,增长40%,一年之内先后超过台湾的高雄港和韩国的釜山港,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6位跃居至第4位。成为继  相似文献   

11.
一、广州港必须再造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港的发展非常迅速.1999年,广州港成为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中继上海港之后,第二个跨入世界乙吨大港的港口.全港货物吞吐量由1990年的4164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111287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11.5%,预计2002年可超过1.3亿吨.  相似文献   

12.
<正>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的安东(现丹东)建设大型港口。85年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的"蓝色之梦"已经变成了现实。丹东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奋斗,不仅完成了由江河小港向现代化国际商港的历史嬗变,而且提前实现了"十五"期末港口吞吐量超千万吨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近几年,丹东港发展神速,变  相似文献   

13.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1,(10):10-12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曾提出拟在中山唐家湾附近水域建设唐家大港的设想。半个世纪后,中山港的通航让孙中山的“港口梦”在家乡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和布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 1.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现状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起步较晚,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主要大港都把集装箱港口建设作为港口发展的重点。到1996年,我国共有21个港口拥有集装箱专用码头57个,吞吐能力638万TEU。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也从1981年的仅10.1万TEU(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增加到1996年的803万TEU,年均增长33.9%,相当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15.
信息     
△由北京市和唐山市共同建设的京唐港是我国第一家实行跨省市、跨行业联合建设的国家重要港口。近年来先后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盐仓、中国最大的散装水泥深水码头、年储300万吨的北方煤炭储运场等港口配套设施,现代化大港已具雏形。 △辽宁省锦州港5万吨级油泊位近日试运营,使锦州港的年吞吐能力达到550万吨。 △中远国际城第一座2.5万吨级、总长270米的多用码头目前在太仓港正式开工。太仓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和区位优势,是上海港岸线的自然延伸。中远选择太仓作为其航运基地,对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江苏一翼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远集团目前参与厦门至香港客运航线,中远与厦门三联船务有限公司经营的“集美”号大型客轮已于近日从厦门出发直航香港。  相似文献   

16.
安飞 《中国船检》2004,(4):12-14
2003年是我国港口业实现腾飞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亿吨,同比增长16.9%,亿吨大港也增至8个。同时,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深圳港双双突破1000万标箱,分别跃升为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三、第四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港口业的腾飞势不可挡。 然而,居安思危。在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提出,我国当前港口吞吐量已超过港口设计能力,部分港口存在着超负荷运作现象,应谨防历史上“压船、压港”的状况重现。显然,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于港口吞吐量的逐年递增,也颇有些尴尬。应该说,腾飞中的中国港口业,既让人兴奋,又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深圳港口建设与发展迅猛,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六年位居国内沿海港口第二,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98年的第十七位跃升至2002年第六位;同时,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虽已连续四年每年净增1000万吨,但排名却多年位居国内沿海港口第八或第七位,与年吞吐量均超亿吨的大港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8.
刘星 《中国港口》2003,(3):16-17
<正> 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十多年的沧海桑田,茂名人今天终于圆了大港之梦。2002年茂名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12万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20名。这已是茂名港连续三年吞吐量超千万吨,创下茂名建港以来最好成绩。从1988年建港到2002年实现千万吨大港的跨越,茂名人只用了短短的十二年,这在中国港口史上也是少有的。如今,一个多功能、现代化、年吞吐量超千万吨的国家级大港——茂名港已脱颖而出,崛起在南海之滨。  相似文献   

19.
嘉兴市东南是杭州湾,湾畔的乍浦港(现改名嘉兴港.牺牲昔日“乍浦港”的知名度.笔者深以为憾)是长江三角洲南岸的唯一多货种一类海港。远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就将乍浦港定为中国第一重要港口——“东方大港”。乍浦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基 《珠江水运》2004,(3):19-20
贵港市是广西水运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市通航水域360公里,有港口企业32家,水运企业48家,水运服务企业17家,船厂12家,水运行业管理点多、线长、面广.近几年来,贵港市通过行业管理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水运行业迅猛发展.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由1997年的292万吨迅速发展到2003年的1042.8万吨,年均增长24%,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内河大港;全市船舶运力由1997年的24万吨发展到今年的58万多吨.2003年,全市港航企业经济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港口经济已经成为贵港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